侵權品的涌入,沖擊的不只是市場份額,更是潮玩文化背后的文化根基。

圖片來源:unsplash
8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給出的一個數字引人注目:目前,海關共攔截涉嫌侵權的LABUBU產品183萬件。這個數字巨大到超出了人們對“玩偶”這一品類的直覺認知。對于許多人來說,這只是一個關于“假貨”的案例;但如果從全球產業鏈和消費文化的脈絡來看,它折射出的其實是一個更深的困境。
消費符號的泛濫與品牌價值重塑
LABUBU的走紅,本質上不是玩偶形象的勝利,而是一場文化符號的集體建構。它的價值并非凝固在樹脂材質中,而是流動于全球年輕群體對身份認同、情感聯結和文化歸屬的渴求之中。當消費者愿意為一只699元的玩偶支付15000元的溢價時,他們購買的早已不是實體產品,而是進入某個文化社群的通行證。
符號被賦值,稀缺被神化——這套精密的符號系統,才是潮玩經濟的真正基石。
而183萬件侵權品的涌入,沖擊的遠非市場份額,而是這套符號系統的根基。假貨稀釋的不僅是產品的稀缺性,更是文化符號的純粹性。當市場充斥難以辨別的仿品,消費者對符號的信任開始動搖:如果人人皆可廉價持有,社群認同的獨特性如何維系?如果原創與仿制界限模糊,文化價值的高低又何以衡量?外觀或許可以復制,但符號背后的文化敘事卻被撕裂為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指向對創作尊嚴的守護和文化價值的共識,另一個則滑向即時滿足與價值虛無。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信任的崩塌。消費者或許無法肉眼辨認真偽,但一旦發現手中的“文化符號”可能是贗品,他們所質疑的將不單是產品真偽,而是整個價值系統是否值得信賴。這種信任危機具有不可逆的傳染性——它從單個品牌蔓延至整個品類,從產品質疑擴展至文化懷疑。重建信任的代價遠高于打假成本,因為它需要重構一整套文化共識和價值敘事。
這也揭示了當代知識產權保護的本質變遷:它早已超越法律范疇的經濟議題,演進為關乎文化信任的社會契約。保護原創不僅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更是為了守衛那些使文化產業得以存續的信任基石。沒有這種信任,潮玩將退化為普通玩具,文化將退化為簡單商品,而整個創新生態,將失去其最珍貴的價值錨點。
ESG的隱形戰場:供應鏈透明度與綠色門檻
隨著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D)的正式落地,出口制造商必須證明產品的全流程合規。從原材料溯源,到生產過程的碳足跡,每一步都需要可驗證的數據。
這如同懸在中國潮玩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LABUBU第三代產品在全球引發搶購狂潮時,其環境成本卻被精心包裝的營銷光芒遮蔽。這款采用新型搪膠復合材料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較前代激增23%,東莞生產基地的環評報告顯示,為滿足全球訂單激增需求,單條生產線能耗強度達到每萬件12.6噸標準煤,相當于焚燒6500棵成年松木。
更嚴峻的是潮玩產業特有的“重復消耗”模式:每位消費者為集齊全套12款LABUBU平均產生4.3公斤包裝廢棄物,其中含微塑料的PVC保護膜降解周期長達450年。泡泡瑪特宣稱的“碳中和生產線”經第三方審計發現,實質減排比例不足35%,碳抵消主要依賴購買林業碳匯。而刻意控制產能營造稀缺性的營銷策略,客觀上加劇了環境代價——從中國生產的LABUBU經香港中轉至歐美,平均運輸距離1.2萬公里,碳排放較本地化生產高出4.8倍。
泡泡瑪特的破局之路:把消費符號轉化為ESG符號
面對系統性環境挑戰,泡泡瑪特在2024年ESG報告中披露了轉型路徑:推出全球首款55%再生材料手辦“DIMOO地球日手辦”,原料來自通過全球回收標準(GRS)認證的回收邊框密封條;將MEGA系列包裝體積縮小29%,以可降解紙托替代保麗龍泡沫內膽;在越南工廠部署太陽能發電系統,降低跨境運輸碳排放18%。
泡泡瑪特的環保改良雖具誠意,卻陷入“補救式創新”的困局——再生材料與包裝優化僅能緩解末端污染,未能觸及盲盒經濟與可持續性的根本沖突。其商業模式依賴“人為稀缺性”刺激重復消費,局部改良相較于年營收287億的龐大體量,仍顯杯水車薪。
若要真正跨越ESG鴻溝,泡泡瑪特需直面三大結構性改革:
首先,重構消費邏輯:借鑒樂高“模塊化設計+終身保修”的循環模式,開發可自由組合的標準化玩偶部件,讓“收藏”從占有新品轉向創造迭代。
其次,打破數據黑箱,建立覆蓋原料溯源、生產能耗、物流排放的區塊鏈系統,如比亞迪追蹤3.2萬家供應商的碳管理平臺,將環境成本轉化為可信的競爭力標簽。
最重要的是,泡泡瑪特需要重賦IP價值內核,超越聯名款環保主題的淺層表達,學習迪士尼百年IP運營的底層邏輯——米老鼠的魅力不在外形更新,而在于跨代際傳遞的樂觀精神,這意味著LABUBU需從“炒價符號”進化為承載可持續價值觀的文化載體。
畢竟,承載Z世代情感寄托的潮玩,不該是轉瞬即逝的消費狂歡,而應是經得起ESG棱鏡審視的文化載體。
參考資料:
BBC:從中國到世界:“頂流”拉布布和它背后的千億潮玩帝國。
中國證券報:從合規行穩到價值共,ESG成文化出海“導航儀”。
歐洲《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解讀:中國輪胎產業鏈的合規。
泡泡瑪特: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
人民政協網:泡泡瑪特發布全球首款55%再生材料手辦 深度探索潮玩可持續發展。
本文轉載自著陸TouchBase(ID:Touch-Base),已獲授權,版權歸著陸TouchBas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