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Y上市或許也意味著潮玩行業進入了新競爭階段。

圖片來源:pexels
潮玩賽道的資本熱度再迎新高。
9月26日,名創優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由摩根大通、瑞銀、中信證券聯席保薦,正式開啟上市征程。
這場IPO早有伏筆。2022年名創優品在港雙重上市時,創始人葉國富便立下了“三年內推動TOP TOY獨立上市”的flag。今年6月,名創優品曾公告稱正評估TOP TOY拆分上市的可能性。7月,TOP TOY完成了由淡馬錫領投的5942.6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13億美元,約102億港元。
對比之下,泡泡瑪特市值一度突破4000億港元大關。截至2025年9月26日港股收盤,其市值3572億港元,約等于35個TOP TOY、6.5個名創優品(市值545億港元)。
一邊是泡泡瑪特憑借MOLLY、LABUBU等“十億級IP”牢牢占據行業龍頭地位,一邊是TOP TOY攜102億估值沖擊資本市場。這場IPO究竟能否讓TOP TOY具備挑戰泡泡瑪特的實力?潮玩賽道又是否會從“一超獨大”轉向“雙雄爭霸”?對面臨增長壓力的名創優品而言,這條葉國富押注的第二增長曲線,又能否為其資本故事注入新的活力?
TOP TOY的“家底”有多厚?
在招股書中,TOP TOY將自己定義為中國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依據是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4年,TOP TOY在中國內地GMV為24億元;2022年至2024年,GMV復合增長率超50%。
你可能會好奇,那泡泡瑪特呢?關鍵就在于“集合”兩個字。
招股書將“潮玩集合零售商”與“自有品牌零售商”劃分成了兩類。前者銷售多個品牌潮玩,后者以自有IP產品為主,這也意味著,TOP TOY將行業龍頭泡泡瑪特劃出了自己所屬的 “集合零售商” 賽道。
如果切換到零售額計算,在2024年中國前五大潮玩零售商中,TOP TOY位列第三。根據招股書中的描述,一名業內人士推測,A公司為泡泡瑪特(成立于2010年,總部位于中國北京),B公司為樂高(成立于1932年,總部位于丹麥)。在他來看,或許這一排名才真正能反映出TOP TOY的行業地位。
不過,作為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年輕公司,TOP TOY仍然展現出它的成長性。
首先,從營收規模來看,2022-2024年,其營收從6.79億元升至19.0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67.7%。進入2025年,增長勢頭仍未放緩,上半年營收達1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58億元增長58.5%。
高增長背后是渠道擴張與品類的延伸。截至2025年9月,TOP TOY門店數量達299家,并出海泰國、日本等國家。在品類上,主要包括手辦、積木(3D拼裝模型)、搪膠毛絨三大類,2025上半年收入分別約8.64億、1.94億、1.46億元,占比分別為65.6%、14.7%和11.1%,仍然以手辦為主,但搪膠毛絨增速很快。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再來看盈利能力。
2022年,TOP TOY處于3838萬元凈虧損狀態,2023年扭虧為盈賺得2.12億元,2024年凈利潤進一步增至2.94億元,2025年上半年延續盈利態勢,凈利潤達1.8億元。
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推手,是自研產品占比的持續提升。從2022年不足40%增至2024年的49.1%,自研收入達8.96億元,帶動毛利率從19.9%升至2024年的32.7%,兩年提升12.8個百分點。
盡管TOP TOY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放到整個行業里,和泡泡瑪特等頭部玩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僅拿毛利率來說,樂高的毛利率基本在70%左右,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在60%以上,今年上半年甚至達到70.3%。至于營收,泡泡瑪特是TOP TOY的10倍,凈利潤更是它的26倍。
另外,TOP TOY身上繞不過去的標簽是名創優品。從股權結構來看,名創優品集團持股86.9%,不僅是它的重要大股東,同時也是其最大分銷渠道之一。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渠道銷售收入分別為2.5億元、7.81億元、9.23億元及6.19億元,占比為36.8%、53.5%、48.3%及45.5%。
這也引發外界對它過于依賴單一客戶的質疑,并擔憂潛在利益沖突影響公司獨立性。
依靠名創優品,能帶來效率、帶不來IP
TOP TOY能快速做大規模,本質上是名創優品零售基因的成功移植,尤其體現在渠道和供應鏈的優勢上。
在渠道建設上,TOP TOY復刻了名創優品的效率與速度。TOP TOY直接沿用名創優品成熟的 “類直營加盟體系”——加盟商出錢開店,總部把控選品、定價、運營全流程,既保證拓店速度,又避免品牌調性混亂。
截至2025年6月,TOP TOY的293家門店中,250家為合伙人門店。5年時間,TOP TOY就完成了從0到近300家的突破,無論是數量還是覆蓋范圍都甩開了中小玩家。
對比來看,52TOYS門店數量從2022年的19家縮減至2025年的5家。即使是泡泡瑪特,截至2025年6月全球門店也僅571家,其中中國內地409家。一位投資人告訴「定焦One」,憑借名創優品的優勢,TOP TOY是目前唯一能在渠道側與泡泡瑪特一戰的玩家。
在供應鏈端,不同于泡泡瑪特聚焦盲盒與手辦,TOP TOY涵蓋積木、高達模型、藝術潮玩等多個品類,名創優品積累的龐大跨品類供應商資源,能幫助其快速測試市場趨勢 ,實現高頻上新。與此同時,跨材質(毛絨、塑膠、積木等)整合能力,也讓TOP TOY能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然而,名創優品強大的零售基因,在幫助TOP TOY快速做大規模的同時,也框定了其商業模式的能力邊界和利潤天花板。這直接指向了它與泡泡瑪特最根本的差距——IP壁壘。
投資人陳默默告訴「定焦One」,基于名創的供應鏈和渠道優勢,反推其向上游IP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能力,都是領先于市場上的其他玩家的;但相對于泡泡瑪特,其識別并孵化IP及特定品類產品的開發經驗還需要打磨。
在IP布局上,TOP TOY走的是“自有+授權+他牌”的路。截至目前,擁有17個自有IP及43個授權IP。
盡管TOP TOY一直在努力提升自有IP的收入,但直到2025年上半年,其52.8%的收入仍來自外采IP。2024年,其授權IP產品收入達8.89億元,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6.15億元的高體量。其中,三麗鷗、迪士尼等頂級IP的前五大收入占比達40%。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對于一家潮玩類公司而言,依賴授權IP最大的風險在于能否持續續約,以及很多IP并非單一授權,缺乏獨家競爭力。例如,TOP TOY的三麗鷗系列授權將于2028年9月到期;迪士尼系列將于2026年12月到期。另外,對授權IP的過度依賴,將拉高授權成本,攤薄利潤。
因此,TOP TOY也在自研產品上持續發力,卷卷羊咩記干果鋪系列、糯米兒15個產品系列、大力招財貓等累計GMV都已經突破千萬,但仍缺乏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IP。
相比之下,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自主產品占總收入的比例高達99.1%,其中藝術家IP收入占比88.1%,僅THE MONSTERS單IP收入就達48.14億元。泡泡瑪特的IP生態與藝術家運營機制已成為其核心護城河。
這直接導致兩者盈利水平的差距,2025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利率高達70.3%,凈利潤率超 30%,憑借IP溢價實現“高定價 + 高毛利”,而TOP TOY32.7%的毛利率仍停留在“零售價差”層面,做的是“賣貨”的苦生意。
葉國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2025年8月的名創優品業績會上,他坦言 “公司在國際IP合作中已建立產品開發、營銷和渠道優勢,但唯獨缺乏自有IP”。TOP TOY試圖通過雙路徑來補齊短板:一方面簽約首批9位潮玩藝術家,覆蓋日本機甲風格、國內國風、數字化潮玩等細分領域;另一方面開啟“買買買”模式,上半年以510萬元認繳出資拿下潮玩公司HiTOY的51%股權。
不過,這些動作能否起效,還需要看后續的市場反饋。
葉國富的潮玩棋局:名創之外的新故事
從2020年借泡泡瑪特上市熱度布局潮玩,到2025年推動TOP TOY上市,玩資本“上癮”的葉國富即將再次收獲一個IPO。對他而言,目的不僅是業務分拆,更是名創優品緩解增長壓力、撬動估值的關鍵布局。
對TOP TOY自身而言,上市帶來的直接利好有兩點:一是港股對潮玩賽道的熱度加持下,公司有望獲得估值紅利;二是獨立上市后,提升品牌知名度,直接對接資本市場融資,為IP孵化與全球化擴張注入資金。
對于名創優品,TOP TOY的分拆上市則是“破局增長”的重要一步。
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名創優品全球門店達7612家,是泡泡瑪特的13倍,但營收僅93.9億元,遠低于泡泡瑪特的138.8億元。
此前有投資人對「定焦One」表示,它們一個是做零售,體現的是選品、組貨和渠道能力;另一個是做IP,體現的是品牌發掘和運營能力。這也造成了資本市場對它們的估值天差地別,名創優品18.9倍的市盈率不足泡泡瑪特(101.4)的五分之一。
因此,拆分出一個增長更快、更受潮玩賽道溢價追捧的標的,既能釋放名創優品的品牌價值,也能在主業增長放緩時,通過TOP TOY的高增長貢獻穩定投資收益,豐富資本故事。
過去,不少人認為,潮玩是一個沒有太高的進入門檻以及所謂的核心競爭力的行業。一個獨立設計師或小型工作室,可以自己設計一個IP形象,找到廣東的工廠進行小批量生產,再通過線上渠道或潮流展會進行銷售。但泡泡瑪特的成功讓資本市場看到了這個賽道規?;軒淼南胂罅?。這種規?;芰w現在渠道、供應鏈、IP建設等方面。
陳默默此前對「定焦One」表示,通過不斷的試錯——驗證——進化,泡泡瑪特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能力,這種能力的沉淀,“時間是不可壓縮成本”。
依靠名創優品的零售經驗,TOP TOY已把規模和營收跑通,短期內靠快速鋪店與授權IP實現高增長與現金流,但從“能賺錢”到“能賺溢價”,即形成品牌和IP壁壘,仍需時間與大額投入。IPO為TOP TOY買來了“時間”和“彈藥”,但能否把時間和彈藥轉化為不可復制的IP生態與用戶壁壘,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TOP TOY上市或許也意味著潮玩行業進入了新競爭階段。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潮玩市場近幾年保持著高速增長,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25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213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9%。潮玩想象空間巨大,但競爭門檻也越來越高。
目前,國內的潮玩行業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格局。泡泡瑪特憑借自有IP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市占率明顯高于其他玩家,TOP TOY依靠名創優品的渠道和資本支持快速崛起,細分賽道的其他玩家如52TOYS在機甲領域等各有優勢。
隨著TOP TOY的資本化,將進一步加劇 “資源向頭部集中”——具備IP原創能力、用戶運營深度和全球化視野的企業將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反之,單純依賴授權IP、缺乏供應鏈優勢的中小玩家,可能在頭部企業的擠壓下加速退出。
本文轉載自定焦One(dingjiaoone),已獲授權,版權歸定焦On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