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劇為何能迅速走紅?到底誰在看?未來又將走向何方?

圖片來源:pexels
短劇的熱度尚未退去,“漫劇”風潮已悄然興起。
作為短劇的一個重要分支,漫劇融合了漫畫、動態畫面、表情包動畫等形式,配上腳本與配音,成為“真人短劇的漫畫式”和“漫畫的視頻化”表達。
與常規真人短劇相比,漫劇制作更為簡單,無需演員出鏡,不僅成本更低,制作速度也更快,已經成為創作新藍海。
甚至有媒體報道稱:醬油動漫在今年已經徹底放棄真人短劇,All in 漫劇。今年十一假期,醬油動漫制作的漫劇《神文時代:神文竟是漢字》,單日消耗便突破百萬。
圖片來源:紅果短劇
漫劇為何能迅速走紅?到底誰在看?未來又將走向何方?跟隨「克勞銳」,一起探尋答案吧!
問題一 漫劇為何能快速走紅?
漫劇能火,主要還是延續了短劇最核心的吸引力——爽。
很多漫劇,其實就是真人短劇的漫畫翻版。
從劇名到情節設計,漫劇和真人短劇一樣,并不追求嚴密的邏輯,而是刻意制造密集的矛盾與沖突,用“狗血”情節刺激觀眾,不斷制造“爽點”。
甚至還有一部分漫劇,題材、設定、風格與《向僵尸開炮》《傳奇》等瘋狂投放的小程序游戲高度相似,走的就是刺激用戶點擊觀看,再讓用戶看上就欲罷不能的路數。
圖片來源:抖音
雖然很多人抨擊漫劇是內容降級、洗腦、低俗,可我們不如放平心態,把它理解為情緒適配。
就和刷短視頻、看真人短劇一樣,很多人看漫劇就是為了解壓,迎合“即時滿足”的心理需求。
這些用戶并非缺乏審美,只是在特定場景中,選擇了最不費力的情緒出口。
即便沒有漫劇,大部分人也會看短劇;不看短劇,也會刷短視頻。那我們能強求所有人都必須看書、學習嗎?
如果真這么要求,是不是讀村上春樹和托爾斯泰,也要分個高低?
問題二 誰是看漫劇的主力?
與真人短劇覆蓋大量中老年群體不同,漫劇的受眾以年輕人為主。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漫劇許多素材,是年輕人更容易理解,也樂于接受的“沙雕”表情包、梗圖、二次元內容等。
圖片來源:抖音
如今,中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已經超過5億,接近網民規模的一半。
這一群體不僅對二次元畫風有天然親近感,還具備較強的付費意愿與消費能力,更為漫劇商業化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其說年輕人在消費漫劇,不如說他們的喜好、行為塑造出了這樣的內容。
以前這些年輕人玩圖、玩梗,現在他們把圖和梗進行視頻化改造,形成了新的表達方式,就此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問題三 為何廠商扎堆布局漫???
當內容有足夠的吸引力,用戶基數足夠龐大,制作方扎堆入局也成為必然。
而且,漫劇還有真人短劇、精品動漫所不具備的優勢:
-
成本低:無需真人演員,不依賴復雜團隊
-
周期短:從創意到成片,時間遠少于傳統影視或動畫制作
-
風險小:規避了演員“塌房”、拍攝延期等不確定因素
尤其是AI技術的快速普及,開始重構內容生產邏輯。
近期被媒體報道的《明日周一》就是典型:一個10人團隊,用45天完成50集制作,成為AI漫劇賽道中被市場驗證的完整案例。
圖片來源:抖音
這充分印證了漫劇“成本可控、周期極短、收益可見”的商業模式已經跑通。
問題四 漫劇如何盈利、前景如何?
漫劇的盈利模式基本沿襲了真人短劇的套路,核心收入還是利用短視頻平臺的推薦機制,在劇情高潮處設置付費點,引導用戶為“下一集”買單。
單價雖低,但用戶基數大、傳播路徑廣,整體收益相當可觀。
同時,漫劇也會在劇情中植入相關情節,進行商品帶貨或產品引流。
巨量引擎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漫劇類內容在劇目數、播放量、點贊量等方面的月復合增速均超過80%。
不過,蒸蒸日上的數據與龐大的用戶需求相比,漫劇的供給仍然不足。200億量級的市場遠未飽和,需要更多玩家入局。
圖片來源:巨量引擎報告
問題五 漫劇的故事是否重要?
盡管制作技術不斷簡化,但漫劇的靈魂依然是故事。
當前市場上不少漫劇作品,改編自十多年前的網絡小說。這些IP本身已積累大量讀者,自帶故事,且具備天然的情感基礎與受眾認知度。
這也是為什么,幾天前閱文集團愿意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設立億元基金并放開10萬+IP授權,支持漫劇的原因。
此舉不僅可以解決漫劇內容源頭短缺的問題,還可以讓用戶在漫劇中看到網絡小說中的名場面,甚至因為意猶未盡回歸原著,實現漫劇與原創網絡小說雙向引流。
在內容過剩的時代,IP本質是“被驗證過的情感共識”,能有效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
IP雖然不是萬能藥,但卻是最好的導流器,能讓很多漫劇在尚未出世時,就提前收獲市場關注。
問題六 有必要批判漫劇嗎?
正如前文所說,不少人批評漫劇“內容低質”“審美降級”,可還是那句話,任何一種內容形態的流行,都是社會需求的映射。
《從零開始的無敵之路》《我靠種田稱霸外星文明》《隱士魔尊》……這些都市高武、玄幻腦洞、仙俠奇緣、重生逆襲,其實是很多打工牛馬、學生黨心中的“白日夢”。
圖片來源:巨量引擎報告
一定程度上講,漫劇之于Z世代,正如武俠之于80、90后。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武俠”,究其本質,漫劇解決了當代年輕人對輕松、直接、高情緒價值內容的渴求。
我們沒必要一味否定新內容,反倒更應該關注,如何生長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故事表達,如何引導漫劇生態健康發展。這些才是更值得研究的社會、文化課題。
結語
內容行業的競爭,從來不是“精品”與“快餐”的對立,而是注意力的爭奪。
內容是否“高級”并非唯一標準,能否產生共鳴、帶來即時快樂或許才是關鍵。
沒必要為長視頻、經典內容的式微嘆息,更不必為漫劇的興起而恐慌。
真正優質的內容從不缺乏觀眾,漫劇不過是內容演進中的一環。
就算真是喧嘩,也不過曇花一現,不會造成人類文明的倒退。
所以,漫劇這么火,你怎么看呢?
本文轉載自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已獲授權,版權歸TopKlout克勞銳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