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這個風口,看似風起,卻注定帶不飛所有人。

圖片來源:pexels
“一個20塊的芯片,能讓50塊的玩偶賣到500塊。這大概是2025年,對普通人來說最賺的一筆投資。”在社交平臺,有人如此說道。
正如他所說,AI陪伴硬件尤其是AI玩具,可以說是當下增速最快的賽道之一。
2025年初,主營智能穿戴的芬蘭公司Oura,宣布完成2億美元的D輪融資,估值達到52億美元。其年銷量也突破250萬枚,銷售額高達5億美元。視角轉回國內公司,躍然創新推出的一款能讓毛絨玩具“活過來”的AI掛件BubblePal,不到一年賣出25萬臺,銷售額破億。在潮玩之鄉東莞,搭載上“AI陪伴”這四個字的玩具工廠,月銷量超過20萬臺。
但“AI陪伴”也并不是萬能藥。
在社交媒體上,針對AI陪伴玩具的吐槽層出不窮——售價太高、人工智障、詐騙......這些負面的聲音似乎都在訴說著一個核心問題:AI陪伴硬件仍然在走“一頭熱消費”的路子,其營利模式仍然需要持續打通。
與此同時,過去一段時間風風火火的AI陪伴軟件,也迎來了變局。一邊,過去支持者眾多的精神樹洞悄無聲息地銷聲匿跡;另一邊,意識到情緒價值不會再風起于“復制粘貼”的軟件們開始走上實用之路。中小廠們堅持著在賽道內掙扎求生,“老登”應用開始“躺平”收割。
“AI陪伴”這個風口,看似風起,卻注定帶不飛所有人。
成本個位數,回報近10倍:AI情緒搭子,被所有人盯上
AI陪伴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巨變。
2025年初,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17家公司入局了AI硬件,其中約有七成來自中國。到2025年4月,全球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已超過300家,其中中國企業數量超過150家。
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2024年全球智能陪伴市場規模達到28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0億元),預計在2025年至2030年間,將以30.8%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速擴張。
彼時,AI眼鏡Ray-Ban Meta在全球銷量超過百萬,眼鏡、耳機類的陪伴類硬件成為炙手可熱的時尚icon,產品數量幾乎占據全品類的半數規模。
頭部科技公司更是聞風而動,率先在AI陪伴硬件賽道押寶。OpenAI斥65億美元收購AI硬件初創公司io,字節跳動開發陪伴玩偶顯眼包和智能耳機Ola Friend。
但此一時彼一時,半年過去,雖然扎克伯格在Meta Connect年度開發者大會上的三款智能眼鏡新品仍舊被關注,但AI陪伴賽道的局勢早就迎來了新的變化。
一個最突出的變化就是,玩具代替穿戴型硬件,成為了增速最快的品類之一。
京東平臺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AI玩具產品銷量環比增長達6倍,年同比增速超200%。躍然創新推出的BubblePal AI掛件,不到一年賣出25萬臺。按700元單價計算,銷售額直接破億。起源于“腦腐梗”(Brainrot)的野生IP“AI山海經”,在短時間內衍生出毛絨玩具、手辦等數十種商品,相關產品在亞馬遜、TikTok Shop總銷售額破百萬,利潤率高達25-30%。
區別于大廠扎堆的機器人,AI玩具入局的不止是頭部企業。這背后的原因是,AI陪伴玩具的“低門檻”和“暴利”正在被看見。
在小紅書上,AI玩具和AI聊天機器人芯片成本已經遭到了徹底的披露。
一位通信芯片行業從業者透露,AI玩具的芯片方案模組(WiFi芯片加上音頻芯片等)成本大概在十幾元至二十元。
某位手作愛好者在DIY AI語音機器人后,發現除了單片機十幾塊,AI芯片所需的其他零件幾乎都是幾毛錢、幾塊錢。接入deepseek的一套機器人只需要花費80元。在評論區,甚至有人回復,芯片的成本價可以壓縮到個位數。
SevenUp Capital的創始人趙楠也曾透露,一個毛絨玩具的終端售價在150元至200元,毛絨玩具廠商采購一塊嵌入玩具中的AI物理模塊大約需要30元至50元,但加上AI陪伴的交互功能,一個毛絨玩具的售價有機會達到500元左右。這意味著,一份低價的芯片投入,能獲得近10倍的回報。
甚至,AI玩具調用云端模型時需支付費用也已經大幅下降。譬如,2024年5月發布的豆包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僅低至0.0008元/千Tokens,同年12月字節發布的視覺理解大模型輸入價格更是只有3厘/千Tokens。
低價、簡易、高回報直接導致“飛蛾們”快速涌入低階AI玩具的賽道。
在中國潮玩之鄉東莞,這樣的追逐直接具象化了數字。
汕頭某科技公司CEO陳銳烽透露,在2025年2月前后,工廠的意向訂單已經有幾十萬了。廣東省東莞市大匠鑫龍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曾對媒體坦誠,今年以來,生產線接了大量的AI玩具訂單,目前月產能約20萬臺。
如果說,泡泡瑪特改寫了搪膠這一品類的歷史,那么AI就是為玩具行業提供了一次新的機遇。
在低階機器人以短平快高速高量平鋪市場之外,情感需求這一搭框架下,頭部品牌已經實現了率先占位。
譬如2019年就在Kickstarter上推出寵物陪伴機器人的家庭智能陪伴機器人品牌Enabot,在三年內銷量增長就高達93.6%。可觸未來開發的智能桌面設備Looi,2025年8月實測時日均互動頻次就超過15次,眾籌金額已經達到470萬。
在這個不可回避的市場現況下,更高一階的AI陪伴機器人,進一步在細分賽道進軍,以便更快觸及垂類用戶。
主要有四個方向。
一是主攻“雞娃”的教育陪伴。二是主攻銀發經濟的老年陪伴。三是主攻家務的家政陪伴。四則是更細化的醫療陪伴。
其中,教育賽道成為了最擁擠的一環。據霞光社不完全統計,目前國產的教育屬性AI陪伴產品數已經超過20個。
這其中的原因并不難解釋,教育輻射了最有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意愿的一批消費者。一位消費者就告訴霞光社,她在分享會現場呆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訂購了一個價值499的AI玩具。
“不過拿到手也覺得錢白花了,這個玩具幾乎是垃圾。”
從“人工智障”到“賽博情色”:AI陪伴賽道變天
相較于AI陪伴硬件,線上應用已經算是經歷了一次長跑。
早在十年前,AI陪伴就悄悄誕生在了互聯網。只不過那時,大眾對于技術力持高度的抵觸和恐懼,“人工智障”作為被“驗證過”的標簽,始終環繞AI頭上。這個賽道屬于小眾,也僅限于小眾。
如果說疫情激發了大眾對“陪伴”的需求和探索,AI就是打開欲望的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它賦予了社交新的形式和可能性,也為資本帶來了新的風口。
2022年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在大眾開始感嘆于其運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便利性時,一部分受眾也開始調教專屬于自己的AI男友/女友,成為了最先一批享受新型AI陪伴的人群。
2023年5月,基于大語言模型的角色對話聊天機器人Character.AI移動應用端問世,首周下載量就突破170萬次,被谷歌評為2023年度最佳AI應用。
隨后,硅谷VC機構a16z在2024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AI陪伴已成為主流,有10家產品入選「全球最火的50個AI應用」榜單。包括但不限于Crusho.AI、candy.ai、Poly.AI、SpicyChat.AI。
時至今日,在線上,AI陪伴仍然是一只飄紅的概念股。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5年7月,全球已有超過128款AI陪伴類App上線應用商城,累計下載量已突破2.2億次。全球消費者在AI陪伴類應用上的投入超過2億美元,同比增長超60%。
但在情緒價值已經被當作口號,越來越失去想象力和吸引力的當下,又一批AI社交迎來死亡宣判。
2025年2月,“星野”的日下載量,從2萬次驟降至7000次,“貓箱”的廣告投放量,從每天2000組暴跌至200組,扎堆出現的聊天伴侶終于被“復制粘貼式的可替代性”壓垮。
而這似乎進一步證實了牌桌已經飽和的現實,于是,部分想借“巧勁”收割陪伴用戶的AI軟件,選擇大刀闊斧地走向實用性。
情色是最為“常見”的選擇。
7月14日,馬斯克的xAI為IOS版Grok App上線“智能伴侶”模式,推出了兩個AI形象——以《死亡筆記》中角色彌海砂為原型創作的少女Ani,以及毒舌的紅熊貓Bad Rudi。
所有SuperGrok的訂閱用戶(訂閱費用為每月30美元,約合人民幣214元),都能夠享受到哥特風蘿莉“Ani”的撒嬌、情話、舞蹈服務。在好感度達到3級后,還可以開啟“NSFW”模式,Ani會穿上情趣內衣,解鎖NSFW(Not Safe For Work成人內容)模式,完全不設任何安全限制。
這場賽博親密互動,迅速點燃了消費者的熱情,上線24小時內,#宅男們的集體春天#話題在X平臺瀏覽量破3000萬,一句“這是我這輩子最浪漫的 30 美元投資”的發言,得到了數萬人的情緒共振。
無獨有偶。
10月15日凌晨,OpenAI CEO奧特曼發文,宣布ChatGPT將在未來幾周推出新版本,計劃在12月推出更加全面的年齡分級系統,允許為成年用戶提供成人內容。
以原始沖動為原點的情色,成為了情緒最好的落地條線,在灰色板塊為AI陪伴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除此之外,以游戲攻略為首的“實用細分”陪伴AI軟件,也逐漸從市場跑了出來。
前B站副總裁劉斌新推出的“逗逗游戲伙伴”,就主打游戲搭子路線,靠“神隊友陪玩”的獨特定位和體驗培養用戶的忠誠度,收攬了800萬優質搭子。近期,“逗逗游戲伙伴”也開始以“Hakko AI"加速出海,意圖優先占位全球玩家的“神級搭子”賽道。
當然,如果找不到切入口,“最下策”還可以背靠大樹。
日本公司 Odd Number 打造的“AI男子”,則將自己引入了即時通訊平臺 Line,寄生在這一大樹之上,以契合用戶社交習慣的方式,更便利地與AI 男子們對話。
現實很殘酷,AI陪伴的牌桌上已經擠滿了人,要想活下來,只能走一條“偏路”。
中小廠“非自然死亡”,大廠包攬TOP30:AI陪伴的冰火兩重天
當然,AI陪伴應用的非自然死亡仍然不可忽略。
客觀原因在于,無論是AI產品還是專精的AI陪伴類產品,都呈現出“唯大廠論”,國內的創新公司和中小廠集中出現持續性不足的問題。
澎湃發布的2025年全球百大值得關注的AI APP榜單中,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自有AI 軟件總數占比近四分之一,其中,字節跳動以12款軟件數位居榜首。
統計2025年8月a16z發布的第五版互聯網AI產品TOP50榜單,排名前30的軟件也幾乎被硅谷科技巨頭、硅谷創業產業和國內互聯網大廠包攬。
一是大廠擁有更大的容錯率,能夠支持在商業模式尚未跑通的情況下,持續開發無盈利壓力的尖端業務,聚焦構建品牌生態和影響力占位。二是,大廠擁有更完備的生態和使用場景,能夠更快速地連接用戶、培養粘性。
三是“靠山”的差異。在用戶需求范圍內所需大模型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場景挖掘和高質量數據,直接決定了AI應用的上限,而國內TO C場景的核心數據,集中在互聯網大廠手中。
在硬件賽道,第一個犧牲者也已經出現。
2020年,美國AI陪伴機器人公司Embodied的王牌產品Moxie就正式誕生并投入市場。這款兒童陪伴機器人在當時的預售價格,就高達1500美元,并且表示在購買第一年后,還需每月60美元的訂閱費。盡管當時就因高價被從業者和媒體質疑,但Moxie仍然備受矚目,甚至被《時代》雜志評選為了“2020年最佳發明之一”。
而就在今年4月,這個估值20億的新星宣告破產。
“盡管我們竭盡全力尋求其他資金,但仍然未能完成一輪關鍵融資。領投方在最后階段退出,導致公司失去繼續運營的可能性。”在公告中,Embodied如此宣稱。
以數據泄露為代表的安全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困境。
10月8日,網絡安全研究機構Cybernews曝光了一起嚴重的數據泄露事件。
AI陪伴應用Chattee Chat和GiMe ChatAI的用戶交互數據傳輸服務器Kafka Broker,被直接暴露于公網,且未設置任何身份驗證或訪問權限控制機制。只要點擊進鏈接,就可以直接訪問服務器中的所有內容,比如用戶和AI伴侶分享的消息、媒體文件和活動日志。此次事件泄露了超40萬名用戶的4300萬余條私密對話和60萬余張圖片。
另一邊,AI陪伴類硬件的“教唆危機”也受到了關注。
2025年10月13日,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簽署了SB 243法案,這是全美首個專門針對AI陪伴型聊天機器人的監管法規,要求運營方必須建立安全保護機制,以防止技術濫用帶來的心理與倫理風險。
如今的AI陪伴賽道,可以說是最具兩面性的一個戰場。
一邊,針對AI陪伴的“限制”和管理正在完善,AI陪伴的用戶消費習慣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其長期經營所需的創新能力和資源支持也門檻頗高。但另一邊,又有一批人被虛妄的“低成本”迷惑,意圖以“破釜沉舟”的姿態賺快錢跑路。
一面寄希望于飲鴆止渴、賺波熱錢;另一面,為了AI陪伴應用的長期發展,又必須在上下求索中逐漸搭建出秩序體系與合規環境。
但盡管如此,所有人都在這場風暴中,拼盡全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本文轉載自霞光社(ID:Globalins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霞光社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