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白砂糖不再排斥,是消費端對健康的認知升級、對口感的可控需求,以及傳統企業重塑產品,共同促成了這位“老朋友”的回歸。

圖片來源:pexels
在互聯網上,有一個對配料表排序規則的民間分析:配料含量的多寡,決定了名稱的前后位置。
一瓶飲料,排序第一位大多是水,其次是白砂糖,后面的配料,基本是為輔助調整產品口感而存在。
減糖控糖的風口下,無糖茶這幾年席卷整個飲料市場,白砂糖幾乎一夜之間從配料表中消失。即便在有糖茶中,白砂糖也被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替代,逐漸讓出了原有的配料表位置。
但在今年飲料旺季,一批傳統飲料企業先后推出新品,白砂糖再次回到配料表中。對白砂糖不再排斥,是消費端對健康的認知升級、對口感的可控需求,以及傳統企業重塑產品,共同促成了這位“老朋友”的回歸。
白砂糖重回配料表
剛剛過去的飲料旺季,各大品牌競爭激烈,細心的消費者發現,昔日的“老朋友”白砂糖,已悄然回到配料表中。
2018年,元氣森林推出無糖風味氣泡水,迅速點燃無糖飲料市場的戰火,隨著各大品牌及廠商跟進,白砂糖漸漸消失在配料表中。
在赤蘚糖醇的“加持”之下,產品口感沒有白砂糖那般甜膩,只用一絲絲甜撫慰了控糖人群的焦慮情緒。
不止赤蘚糖醇,三氯蔗糖、羅漢果糖等代糖產品借控糖之名,大搖大擺地走進飲料、食品的配料表中,成功完成了換防。
這種趨勢隨后蔓延到現制茶飲行業,新茶飲品牌們也開啟產品迭代。其中,奈雪的茶就曾采用羅漢果糖來替代產品中的糖分物質。
在飲料及現制茶飲品牌們對赤蘚糖醇狂熱追逐下,赤蘚糖醇廠商收入大增。2021年,全球最大赤蘚糖醇廠商三元生物(301206.SZ)旗下赤蘚糖醇產品實現收入15.67億元,同比大增154%。
不過,隨著行業新增產能陸續釋放,產品供需關系失衡,三元生物的赤蘚糖醇收入陡降,2024年收入5.15億元,僅為2021年的三分之一。
代糖不香了,白砂糖正在悄悄返場。今年以來,元氣森林、農夫山泉(09633.HK)、東鵬飲料、李子園、水獺噸噸等多家企業,先后推出含白砂糖的有糖茶產品,且這些品牌的新產品明確打著低糖、減糖的招牌,成為今夏飲料領域的熱點,這也讓白砂糖得以重返配料表第二的位置。
可控放縱的需求
有糖茶飲料品牌們并未回避白砂糖回歸配料表的現實,元氣森林推出的“冰茶”,就在瓶身腰部明確注明“每瓶少8塊方糖”;康師傅控股(00322.HK)旗下的低糖高纖冰紅茶,糖分更是直降50%。
對于這些品牌來說,減糖、少糖只是常規操作,策略進一步“升級”,即對單份產品分量減少,變相減少單次對糖分的攝入量。
飲料及食品產品走向低糖化,并非一味地降低糖分比例,而是在好喝的口感需求和健康的控糖需求之間,找到精準平衡。
嗜甜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需求,白砂糖在飲料及食品中出現,不僅僅是發揮甜的滋味,在有糖茶飲料和食品中,也為了掩蓋苦澀、酸味,在烘焙食品更是不可或缺的填充成分。
今年9月,水獺噸噸推出新產品東方茉莉輕乳茶,將白砂糖重新拉回配料表,主要考慮在于,相比代糖,白砂糖能夠調配出最為出色的口感,同時產品降低了含糖量,再與優質牛乳和茶葉搭配,讓產品風味與減糖達到完美契合。
代糖之類甜味劑的實際使用效果,與白砂糖帶來的天然飽滿、穩定性與回韻是不同的體驗,所以,可口可樂這幾年即便調整產品配方,用成本低廉的果葡糖漿替代部分蔗糖,也并未完全放棄白砂糖,依然是肥宅們的“快樂水”。紅極一時的華彬紅牛、東鵬特飲,多年不改產品配方,也是對白砂糖更利于調和產品口感及風味的考量。
或許正是如此,農夫山泉今年夏季推出新產品冰茶,采用代糖三氯蔗糖與白砂糖相結合來平衡口感。
同樣聚焦口感與健康平衡的還有讓茶品牌。該品牌自2021年開始布局無糖果茶,始終在產品好喝和健康之間尋求平衡。鑒于核心客戶是年輕人群——這類人群追求健康,又不愿為健康犧牲口感束,更需要“喝得開心又無負擔”的產品。因此,公司產品策略精準匹配終端需求,聯合渠道與終端人群共同打造產品。
不過,在當下市場背景下,飲料企業普遍對白砂糖的使用表現出了極致克制,果子熟了旗下的石榴云霧茶,每100ml僅有4克糖;水獺噸噸的輕乳茶,泡好后每100ml內僅有2-3克糖。
有糖茶飲料對糖分的克制,同樣延伸至現制茶飲及咖啡領域。比如,霸王茶姬已實施全面標注飲料糖分分級機制,消費者選擇不同糖分含量時,分級機制隨之變化,讓控糖選擇更清晰。
在健身人群看來,不希望產品中出現任何形式的糖分,但在休閑戶外、聚餐及旅行等場景,冰茶等有糖茶依然熱賣。
究其根源,乃是用戶健康認知的升級,不再一味苛刻追求無糖,而是選擇通過低糖和口味的契合,體驗產品有糖但非甜膩的口感。
有糖茶依然能打
5年前,無糖茶進入高速增長期,傳統廠商紛紛下場,引發業外品牌擠進市場,產品逐漸成為“水替”,去年還掀起了價格大戰。
在今年南京秋糖會期間,參展無糖茶廠商數量大降,發布新品更是寥寥,行業逐漸由規模擴張走向追求質量發展階段。
企業及品牌跟風布局無糖茶,逐漸減少對有糖茶的關注,有糖茶飲料市場競爭烈度相對平和,如今到了出手的時候。
市場規模近900億元的有糖茶市場,除了受減糖控糖風潮的沖擊,產品結構陳舊、市場格局固化,也是年輕群體難以提起消費熱情的重要因素。
在產品結構上,有糖茶基本上是多年前推出的產品,主要是冰紅茶、果茶為代表。冰紅茶最早1990年代中期由統一、康師傅先后推出,迄今已30年。農夫山泉旗下的茶π、維他檸檬茶等果茶產品上市時間,均在十年以上。
從上市新品數量來看,有糖茶仍高于無糖茶。
馬上贏數據顯示,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在飲料類目里,有糖茶上市新品數量一直是無糖茶的近一倍。近兩年飲料消費旺季(2024年5-6月、2025年5-6月)同樣沒有打破這一市場格局。
通常,廠商為了旺季造勢,有糖茶、無糖茶產品一般會選擇在每年3-4月集中上市。
2024年3-4月是無糖茶發展的巔峰,上市新品SKU分別為94個和76個;同期,有糖茶上市新品SKU分別為238個、236個。2025年3-4月,無糖茶上市新品SKU僅39個和44個。同期,有糖茶上市新品SKU分別為186個和138個。
從市場份額來看,有糖茶市場依然被傳統飲料企業占據。2025Q2,康師傅擁有37.7%的市場份額,統一、農夫山泉旗下茶π,市占率分別為16.2%和15.8%,且三者銷售額增速均呈現出5%以上的增長。
上述3大品牌對有糖茶市場有著強勢的話語權,在控糖趨勢下,有糖茶市場相對穩定,但增量空間更趨向于低線市場,這類市場的消費者對甜食依然有著較高的接受度。
所以,一場渠道硬仗在所難免,而白砂糖已間接參與其中。
本文轉載自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已獲授權,版權歸斑馬消費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