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設備的流通直接受供需關系影響,當閉店遠遠多過開店,多余的設備就會滯銷,而這些設備絕大多數的歸宿在廢品回收站。

圖片來源:pexels
蒙嘉怡丨作者
木魚丨編輯
壹覽商業丨出品
“你們半夜12點以后再來,悄悄的。”一位廣東湛江的某茶飲加盟商在電話里壓低聲音說道。
凌晨一點,章魚團隊的貨車駛入這條已經沉睡的商業街。加盟商站在店門口,再三確認旁邊的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全都熄燈閉店后,才示意他們動手。“拆吧。”
湛江的夏季濕熱難耐,氣溫逼近40度,即便已經到凌晨,空氣依舊黏稠得像裹了一層塑料膜,站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下,不出半小時便能將T恤濕透。章魚團隊穿著小馬甲,在這樣的“蒸籠”環境中,開工了。
在三小時的沉默作業后,這家開業不足兩年的某茶門店正式“畢業”。當印有該品牌LOGO的招牌被棉被包裹著抬上車,卷簾門拉下,它在古茗與蜜雪冰城之間的短暫生涯就此終結。
熬得眼睛通紅的加盟商看著滿載設備的貨車,嘆了口氣:“賣掉這些,剛好夠發員工工資。”結清所有欠款后,天也微微亮了起來,加盟商騎上摩托車,消失在了街角。
這樣的場景,章魚在過去一年中見證了上千次。他曾是茶飲品牌“路飛堂”的初創團隊,門店最多時達300家,如今轉型做二手設備回收。身份的轉變,讓他對閉店背后的無奈有了雙重理解。“我們想做的,是幫他們守住最后一道防線。”他說。
2023年五一,水溫驟降
一線的門店永遠是最快感知到水溫變化的。2022年疫情放開后,線下生意曾短暫回暖,周末門店經常忙得不可開交。
轉折發生在2023年五一假期后。“好幾個加盟商同時給我打電話,說生意突然就不行了。”章魚回憶道,“有個在商場里開店的老板,說五一期間看著人多,但店里就是沒人進來,五天下來流水還比不上平時周末。”
宏觀數據可以佐證。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但人均消費僅為510元,比2019年低了15.4%。出行熱情與消費力出現明顯背離。
消費端在收緊,供給端卻在狂飆。從門店總量來看,壹覽商業長期跟蹤的20家新茶飲品牌以32.5%的增速從2022年底的78324家門店擴張至2023年底的103783家門店。其中13個品牌增速呈兩位數增長,3個品牌增速呈三位數增長。
這場擴張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是蜜雪冰城等極致性價比品牌開始進入一線城市;二是原本堅持直營路線的喜茶、奈雪、樂樂茶等品牌主動開放加盟。
與此同時,價格戰全面爆發。喜茶純茶類降價3-5元、水果茶降價2-3元;奈雪推出9-19元的“輕松系列”,茶飲行業全面告別30元時代。
章魚自己的品牌路飛堂也未能幸免,開始陸續關閉。2023年10月,他果斷轉型,建起第一個二手設備倉庫。如今,路飛堂僅剩4家門店,而他的二手設備業務已從100平擴展到3000平,分倉增至3個,月均回收上百家門店設備。
行業的劇烈波動,也讓更多長期觀察者深有感觸。兵哥團隊的娜姐已在二手餐飲設備回收行業深耕12年,她提供了更細致的觀察:整個行業周期性明顯,基本上經歷了一年大規模開店后,次年往往伴隨大量門店出清。
“去年我就預感會有一波關店潮,”娜姐說,“果然從2024年6月份開始,每天都要收兩三套設備,我們公司就4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誰在崛起,誰在沉沒?
二手設備的流通直接受供需關系影響,當閉店遠遠多過開店,多余的設備就會滯銷,而這些設備絕大多數的歸宿在廢品回收站。也因此,回收商們會根據不同品牌的行情,給出不同的回收要求、報價。
“你看這些古茗的設備”章魚指著一排保養良好的機器說,“基本上進來不到一周就能出手,而且保值率高,能賣出價。”這間接反映了古茗的供應鏈管理、穩定的單店盈利模型與高加盟商忠誠度。
在角落堆著喜茶設備,則見證著品牌轉型陣痛。開放加盟后,喜茶門店質量良莠不齊,對品牌形象造成損傷。今年年初,喜茶正式叫停加盟,并主動對門店進行出清,這個品牌也成為今年章魚收的較多的品牌。據壹覽商業統計,9月喜茶門店存量為3951家,關閉門店36家,新開12家。
同時,過度擴張的品牌正在付出代價。霸王茶姬在上市沖刺期間大肆鋪店,招股書顯示其門店數從2022年的1087家激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7038家,過度加密帶來加盟商內耗“在北京、上海,不少霸王茶姬門店已從雙動線撤為單動線。”章魚透露,為保門店數量,品牌方甚至對設備升級放寬要求。“一些霸王茶姬的設備本應升級為3.0版本,成本幾萬元,但目前有不少加盟商只是升級門店裝潢,設備不換,看起來是3.0,本質仍是2.0。”
爺爺不泡茶、7分甜、悸動燒仙草品牌勢能減弱,市場競爭力下降,設備殘值迅速降低。章魚分享了一個案例:“有個爺爺不泡茶的加盟商,在廈門開了10來家店,基本上都撐不過一年。我們收過最快的一家只開了3個月。”
娜姐從設備流通中看到了更深層的變化:2018年前后,連鎖品牌生存率很高,很少能收到它們的設備,客戶主要是小品牌加盟商或自創品牌主理人。而現在,回收的絕大部分是連鎖品牌的加盟商,小品牌越來越少。
“之前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等頭部品牌,一家門店一般能生存兩三年,”章魚介紹,“但現在,回收的門店里,只開了兩三個月、八九個月的比比皆是?;厥盏降脑O備越來越新,我們已經選擇性地回收,不具備性價比的設備、品牌,都不要。”
江西難進,下沉市場淡旺季明顯
區域市場的差異在設備流通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背后是迥異的消費習慣與生存邏輯。
章魚的分倉布局策略映射了這種差異:上??倐}覆蓋長三角,山東分倉輻射華北與東北,即將落地的江西分倉則瞄準華中市場。
其中,江西市場尤為堅固,外來品牌攻克難度極高。“我們的第一套霸王茶姬、第一套爺爺不泡茶的設備,就是江西的加盟商‘貢獻’的。”章魚解釋,江西有洪都大拇指等強勢本土品牌,古茗也已深耕多年,門店超1100家,外來品牌不僅要面對激烈競爭,還要適應本地有限的消費價格帶,突圍難度極大。
從品類接受度看,華北與東北市場對酸奶飲品的接納程度明顯更高,增長迅速。與之相對,古茗、茉莉奶白等品牌在這些區域的發展則未達預期。娜姐從設備流向上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規律:“發往山東、遼寧的酸奶設備特別多。”
這種分化的背后,運營成本扮演著關鍵角色。在高線市場,高昂成本大幅抬升了創業門檻。一位二手設備回收商以酸奶罐罐與茉酸奶對比,二者雖屬同品類,但茉酸奶因品牌勢能更強、客單價更高,在上海這類市場的表現就優于前者。
“我有一個老顧客,今年連續關了3家酸奶罐罐。”這位回收商解釋道,“相較于茉酸奶,酸奶罐罐售價更低,但門店租金、人力等剛性成本卻低不了多少。即便出杯量相同,其盈利能力也遠遜于后者,很難維持。”
高成本壓力下,缺乏經驗和抗風險能力的個體投資者往往最先被淘汰。娜姐回憶2018年的兩位客戶,當時她們大學剛畢業,高舉高打,在上海市中心的商場拿下一個點位,月租金高達9萬,加盟了一個小品牌,堅持了半年,虧了六七十萬,最后只能關門去上班了。
相比之下,下沉市場多靠節假日續命。娜姐分享,“有個客戶告訴我,他在鄉鎮的店平時一個月四五千利潤,過年時能到兩三萬,一年就靠那幾個月撐著。”
玩家進化:從小白到“超級加盟商”
在章魚的社群里,聚集著近千名茶飲行業從業者,這里能看到最真實的行業生態。
加盟商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個體新手加盟商占比顯著下降,因缺乏行業知識與抗風險能力,絕大部分在一次創業失敗后離場。
取代他們的,是一批高度職業化的“超級加盟商”。他們同時運營多個品牌,手握優質點位,能根據市場風向快速切換賽道。“我有個客戶,霸王茶姬不好就換滬上阿姨,再不好就翻牌做別的,”章魚說,“他們手里有很多資源,一個店關了馬上換個品牌重新開。生存能力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娜姐用數據印證了這一變化:在2019年左右,客戶中的小白比例占比超四成,而現在已不足兩成。“基本是專業玩家在做,新手很難入局,尤其是高線城市,來一個虧一個。”
面對加盟商結構的變化,品牌方的爭奪策略也在升級。減免設備費用成為各品牌在2025年的重要競爭手段。“滬上阿姨現在政策很激進,”另一位二手設備回收商透露,“老店翻牌不要加盟費,設備可以用自己的,營業額達到一定點還有返點,好多桂桂茶、茉酸奶的加盟商都翻牌做滬上了。”
娜姐也稱,品牌方對二手設備使用的限制放開后,今年的二手設備銷量也得到了顯著的增長。而章魚判斷,未來設備可能會走向租賃甚至免費,甚至變成提供二手設備分期服務。“就像現在茶百道和古茗已經在做的,設備回收再分期給客戶。”
然而,他提醒投資者保持清醒。有些品牌通過高額補貼拉高流水,掩蓋單店實際盈利;對外公布的門店數據多為簽約數,而非實際開業數。
從“收破爛”到“綜合服務商”
二手設備回收行業也在跟隨茶咖行業的進化而發展。
過去,行業透明度不高,設備缺乏標準、價格體系混亂、買賣雙方信任缺失,滋生了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等行為。
然而,隨著茶飲行業進入精耕細作時代,二手設備回收商們也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
標準化、完善的服務體系成為基礎。章魚團隊為每臺設備建立了專屬“身份證”——詳細記錄其品牌、型號、使用時長和維修情況,他介紹,他們的保修期已從行業通行的1個月延長至3個月,分倉完善后將實現6個月保換。
直播電商重構了獲客模式。娜姐回憶道,在其剛進入二手設備回收市場時,主要在貼吧、閑魚、58同城等網站上交易,近幾年逐步發展到抖音等直播電商平臺。
章魚團隊每年直播超330天,通過鏡頭直觀展示設備,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信任。直播內容也從交易,擴展到分析門店失敗原因、為加盟商做心理輔導。娜姐也積極擁抱變化,在抖音、閑魚等平臺開拓客源。
此外,服務邊界也在不斷拓展。章魚不僅提供設備,還提供從設備規劃、開店咨詢到動線設計的全流程服務,也提供二手設備和新機整合出海。“我們會幫客戶畫店面布局圖,優化工作流程。”章魚分享道。
更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協作模式的出現。過去,同行是冤家的情況正在被協同共生的新生態取代。“我們建立了同行調貨群,”娜姐說,“誰家缺什么貨在群里喊一聲,互相支持。”
這種轉型背后,是他們對行業健康發展的深層思考。“設備回收只是表象,”章魚說,“我們真正在做的是幫助創業者降低試錯成本,優化資源配置。一臺設備從關停的門店流向新的創業者,這個過程本身就在為行業減少浪費。”
最后
茶飲行業的狂飆突進時代已經結束。從簡單的設備回收到復雜的產業服務,這群站在行業終局的觀察者與參與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維系著茶飲生態的良性循環。
“大浪淘沙未必是壞事,”章魚說,“洗牌之后,活下來的都是真正有實力的。這對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窗外,又一輛貨車準備出發,前往下一個閉店的現場。在這個見證無數開始與結束的行業里,明天,又將有新的故事上演。
本文轉載自壹覽商業(ID:yilanshangye),已獲授權,版權歸壹覽商業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