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究竟能給用戶帶來怎樣的特殊價值,仍然是不同細分賽道產品要直面的根本問題。

圖片來源:unsplash
AI應用落地日益成熟,AI硬件也順勢崛起。
根據36氪發布的數據,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具身智能與AI硬件投融資達114起,融資總額超145億元。僅在2025年5月,流向AI硬件的資金就占到全部投融資的五成以上。
其中AI眼鏡、AI玩具、AI學習機等硬件產品,不僅完成市場培育,已經開始從小眾愛好走向大眾視野。
一個切面是,雙11期間超過百款智能AI硬件在天貓平臺首發,比如夸克自研AI眼鏡、Rokid智能眼鏡、加速進化機器人等新品。而智能眼鏡、智能機器人、AI電腦等躍居天貓3C數碼行業趨勢新品類TOP3。
只是這些AI硬件售價不菲,即便是雙11大促期間,價格也比肩智能手機和智能平板等成熟電子產品。除了受到AI大模型及應用水平的影響,不同細分賽道的產品,究竟能給用戶帶來怎樣的特殊價值,仍然是AI硬件要直面的根本問題。
不然,他們只能停留在錦上添花的階段,而不是成為剛性電子產品消費。
AI眼鏡:比肩手機的價格,卻沒有手機的能量
眾多AI眼鏡品牌寄希望于雙11。幾乎都在不同電商平臺,給出了價格優惠。
10月24日凌晨,夸克AI眼鏡在天貓預售,價格為4699元,疊加雙11補貼后,普通消費者券后價3899元,淘寶88VIP會員最低到手價3329元。
上線半日,沖上天貓智能眼鏡實時榜Top1;上線11小時,已超過其他品牌近三天的累計銷售。
目前該產品賣出超4000件,平臺顯示60天內發貨。
與夸克AI眼鏡一同沖上天貓XR設備雙11熱賣榜前2的另一款產品,是靈伴科技于今年9月推出的樂奇AI眼鏡新品Rokid Glasses。
該產品預售時的定價是3299元,此次雙11,券后價2894元,目前賣出超6000件,在天貓平臺的同比成交額增長超過7倍。
小米今年夏天推出的AI眼鏡,也在試圖沖一沖銷量。
相比前兩個品牌,這款產品售價更低,1999元的定價,雙11期間,京東購買可享9折優惠,到手價1709元。
小米可穿戴部門負責人李創奇曾在產品發布會上透露,這款眼鏡整機物料成本就高達1290 元,基本處于硬件微利或不賺錢的狀態。
可能正是定價策略的原因,截至當前,僅京東一個平臺,就銷售超過5萬件。在京東智能眼鏡熱賣榜上,連續一個月排名榜首。但是這個數字距離海量的智能手機和家電出貨量,還是相差甚遠。李創奇曾公開表示,希望三年內讓小米AI眼鏡實現年出貨量超 500萬副。
雖然出貨量不算驚艷,但是如果看漲幅,似乎還比較樂觀,而且市場給予AI眼鏡的預期也很高。
天貓平臺數據顯示,雙11搶先購的首小時,智能眼鏡同比增長25倍。京東平臺數據則顯示,上半年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10倍。據IDC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到290.7萬臺,同比增長121.1%。
銷量增速樂觀的部分原因是,眼鏡可能是目前AI落地最成熟的一款硬件產品,甚至被稱為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個人移動入口」。在拍攝、問答、支付、錄制等方面,給用戶帶來解放雙手的一種輕松感和新奇體驗。比如,長按鏡框觸摸板就能直接喚醒AI,直接與之互動;支付不用手機,鏈接支付寶看一下就能付款。
但是AI眼鏡目前的功能還是有限,所以不可避免要與現有硬件設備互動協同,而不是彼此割裂。這也是產品的賣點之一。
小米AI 眼鏡試圖串聯起手機、汽車與智能家居等硬件設備,讓AI體驗覆蓋更多生活場景。
夸克AI眼鏡則更側重與阿里生態的協同,搭載通義千問大模型,并深度融合支付寶、淘寶、高德地圖等多款應用。
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業群智能終端業務負責人宋剛在介紹該產品時著重強調了這一點,它的價值不在于硬件本身,而是通過「軟硬件結合」,為用戶打造獨特的AI體驗。
與阿里深度合作的Rokid 樂奇,同樣聯合支付寶實現Rokid Glasses的「看一下支付」升級。只需要「樂奇、付錢、確認」這6個字,所有Rokid 樂奇眼鏡用戶都能通過看一下完成支付。
不管怎么說,消費者對AI眼鏡的接受度是在提升的。
《2025年中國AI眼鏡行業研究報告》顯示,近61%的受訪者已購買或計劃購買智能眼鏡,其中接近四成用戶明確想入手AI功能眼鏡,2000-3000元是普遍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盡管如此,AI眼鏡仍未跳出小眾產品的范疇。
首先是銷售渠道的局限。目前AI眼鏡以線上售賣為主。小米布局了小米商城、京東、天貓等平臺,夸克僅在天貓旗艦店獨家銷售。
線上模式免去了線下物業的成本,能快速試錯,但是用戶不能親自試戴,也就很難以第一視角體驗AI眼鏡交互,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購買決策。
除此之外,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消費級AR眼鏡市場動態與行業趨勢洞察》報告,當前阻礙用戶購買AR/AI眼鏡的核心因素中,「價格過高」和「缺乏明確的殺手級應用或剛需使用場景」是影響用戶下單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說,當前AI眼鏡的主流定價區間已經和智能手機高度重合,卻尚未達到手機覆蓋日常的海量應用生態。
而對比智能手機的發展路徑,也能側面感受AI眼鏡的增長速度。
2009年,還處于市場培育期的智能手機全年銷量就達2164萬部,而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出貨量預計僅290.7萬臺,市場規模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AI 玩具:用戶對價格異常敏感
除AI眼鏡外,AI硬件領域最受關注的另一個細分賽道是AI 玩具。
珞博智能今年9月剛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旗下AI潮玩「芙崽」,便成了今年年度爆款。
芙崽日常售價是399元,雙11期間淘寶券后369元、京東券后329元,一度沖到了京東AI玩具熱賣榜第二名。
而今年618期間,芙崽開啟首輪預售僅10分鐘就破千單,目前月銷量已突破2萬臺,渠道預訂單超過10萬臺。
這款外形像「毛球」的產品,共有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五種不同的初始性格,會隨著用戶的陪伴動態變化,聊得越多會變得越「話癆」,長時間置之不理則會逐漸「自閉」。
霸占京東AI玩具熱賣榜榜首的,是專注兒童啟蒙教育領域的本??萍纪瞥龅摹概B犅牎瓜盗行缕?mdash;—慧聽牛A3電話版。
作為一款面向0-12歲兒童的AI互動熏聽機,AI能力是其最大的亮點,深度集成京東JoyInside大模型、火山大模型和DeepSeek,根據孩子正在聽的音頻主動發起對話互動,幫助培養兒童的思維與理解能力。
這款產品剛發布時日常售價999 元,雙 11 期間京東活動價 799 元、淘寶券后 798 元。
但是這個爆款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目前在天貓、天貓國際、淘寶平臺全網年銷量超過7000件。京東平臺銷量更高,顯示超3萬件。
和傳統玩具不同,AI 玩具似乎融合了深度學習、情感計算等多種人工智能技術,核心是為用戶提供情感陪伴、教育學習等多方面價值。「芙崽」主打的是前者,「慧聽牛」側重于后者。
這讓AI玩具的應用場景不斷延伸,消費群體也突破了傳統玩具的「兒童限定」,很多年輕人,甚至老年人,都成了目標用戶。比如FoloToy就專門為老年人開發了AI陪伴產品,既能幫老人記錄人生經歷,還能生成圖文回憶錄。
這些「亮點」是不是有效轉化成了「賣點」,也很難講。而且AI玩具的售價也比傳統玩具更高,且不同品牌間差距極大。
前瞻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 年中國智能玩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AI玩具價格體系呈明顯梯度,基礎款多在300-400元,中端款在千元左右,高端款能達到萬元以上。
而消費者對AI玩具的價格敏感度非常高,數百元基本是多數人的沖動消費臨界點。不少人認為這類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會把購買預算限制在1000元以內,一旦超過這個范圍,就會慎重考量。
關于銷售渠道,AI玩具和AI眼鏡一樣,高度依賴線上,只是背后原因不盡相同。
芙崽、慧聽牛的爆火,是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種草」的結果,所以線上銷售才是帶動口碑傳播的最高效路徑,更容易精準觸達追求潮流的年輕人、注重教育的年輕家長這類互聯網原住民。
但這一賽道面臨的難題同樣突出。
當前AI 玩具的銷量由技術、情感需求、IP吸引力、實際用戶體驗等多方面共同推動,行業卻面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問題,除了外觀不同,多數AI玩具品牌都具備語音交互、情感回應和知識科普等基本功能,缺乏差異化,因而導致較高的退貨率。
要想進一步增強用戶接受度,如何向消費者更清晰地傳遞更深層次的核心賣點,成了所有品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AI學習機:銷售動力依然強勁
如果說AI眼鏡還處于探索階段,AI玩具又不夠剛需,AI學習機則直擊用戶痛點,且是最成熟的AI硬件品類。
淘寶學習機品類雙11熱賣榜,學而思和科大訊飛旗下的學習機占據前三甲。
銷量最好的幾款有學而思T4學習機,科大訊飛T30系列學習機。
學而思學習機旗下有T4、T4 Turbo和T4 Pro三個型號,區別主要在存儲容量。雙11期間,這幾款產品到手價集中在5499元至6799元之間。
目前,該系列在淘寶已經賣出超1萬件,近7天內銷量超500件,榮登88VIP甄選學習機熱銷榜榜首,京東銷量也達到3萬件。
科大訊飛銷量排在前位的也是T30 Lite、T30 Pro和T30 Ultra 這三個型號,雙11到手價在6659元10959元之間。這個系列在淘寶和京東分別賣出了超過1萬臺和5000臺。
雖然價格昂貴,但是AI學習機整體銷量其實一直在增長。
根據洛圖科技發布的《中國學習平板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學習平板市場全渠道銷量為180.6萬臺,同比增長3.5%,銷售額為54.3億元,同比增長7.4%。
搭載專屬AI大模型,是目前市面上主流品牌AI學習機著重推廣的賣點。比如,科大訊飛使用的是星火認知大模型,學而思背后是九章大模型,作業幫則是銀河大模型。
這些大模型與教育資源的深度結合,讓學習機徹底擺脫了「知識存儲工具」的定位,轉型成學生的「智能學習伙伴」,比如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精準定位學習問題等。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5-2026年中國智能平板學習機市場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品牌提供的學習資源、產品軟硬件結合的使用體驗,是消費者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
相較于價格,消費者更看重的是「教育投資回報」,只要AI功能對學習有用,即便價格偏高也愿意接受。
AI 學習機雖然采用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但線上渠道明顯更加重要。
在2025年第三季度中國學習平板市場的總銷量中,線上銷量126.5 萬臺,占全渠道總量的70.1%,同比增長3.6%,京東和天貓是線上兩大核心陣地。
縱使AI學習機正處于高速增長期,但與目前超過1.8 億的K12在校生群體相比,市場滲透率依舊非常低,未來增長空間依然廣闊。
只是跟AI眼鏡的困境類似,學習機動輒大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與中高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高度重疊。
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銷量,品牌必須向消費者證明,AI學習機所提供的專屬教育價值,足以與手機、電腦這些通用且功能強大的設備相媲美,甚至比后者更高。
更關鍵的是,AI學習機的消費場景很特殊。使用者是學生,付費的卻是家長。家長在購買時一定有自己的動機,而學生卻直接決定產品是高頻使用還是被閑置吃灰。
在這兩個維度上,品牌同樣需要找到平衡。
雙11期間AI硬件銷量的爆發,是小眾愛好開始轉變為大眾消費的一個信號。然而,不論是AI眼鏡還是AI玩具、AI學習機,什么時候能夠更好地切中用戶剛性需求,真正解決普通人的痛點問題,或許才是AI硬件真正走入大眾生活,成為電子消費產品的標志。
本文轉載自新莓daybreak(ID:new-daybreak),已獲授權,版權歸新莓daybrea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