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毛儀成為“宅家美容”熱寵。

來源:青眼(ID:qingyanwh)
作者:Cathy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美容”成為熱寵。據天貓國際3·8節數據顯示,3月5日至8日,進口脫毛儀成交同比增長850%。并且,在3·8節首日,該品類的銷售同比增長更是超過了1140%。在眾多銷量暴增的品類中,進口脫毛儀無疑成為了增長最快的品類。
那么,脫毛儀會成為疫情催生的又一個藍海市場嗎?
從脫毛膏到脫毛儀的需求轉變
青眼以“脫毛儀”為關鍵詞在天貓上進行搜索,結果顯示共有1488件商品,相關品牌的數量多達近200個,如飛利浦、松下、Ulike、金稻、奔騰、博朗等;在京東上以“脫毛儀”為關鍵詞則錄得超過500件商品,包含了飛利浦、飛科、Ulike、JOVS等約130個品牌。在這兩大電商平臺中,脫毛儀的售價普遍為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截自天貓、京東(3月13日12時截圖)
據了解,一般家用脫毛儀的原理為:利用激光穿透表皮到達毛囊,毛囊里的黑色素吸收了激光光能,產生瞬間的高溫灼燒毛囊,讓毛囊枯萎進入休眠期,使毛發一段時間內不進行生長。因此,脫毛儀需要反復多次使用,讓大部分毛囊都進入休眠期,最后達到脫毛效果。
在脫毛儀可使用部位,除腿部、腋下、手臂等常見脫毛部位外,還有部分產品可以進行唇部、私處等部位的脫毛。產品功能上,多數脫毛儀宣稱是冰點脫毛,即在脫毛儀的槍頭位置添加冰點區,以舒緩由于光能對皮膚帶來灼燒感、降低對皮膚的刺激。青眼以“脫毛 冰點”為關鍵詞在天貓上搜素錄得1078件產品,占比超過了七成。
事實上,脫毛產品是典型的舶來品。中國的脫毛市場始于上世紀90年代,早期國內脫毛市場上主要是脫毛膏等相關產品,并且產品多以引進國外品牌代理為主,后來隨著市場的培養和消費者意識的加強,脫毛膏開始成為熱銷產品,國內品牌也逐漸增多。僅2013年,國產化妝品脫毛類的生產商就有230多家。
如今脫毛儀的走紅,實際也是近年來各類家用美容儀逐漸興起的其中一類。根據《2018-2023年中國美容儀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3-2017年,全球美容儀行業市場供給規模在不斷增長,增長速度整體不斷加快。2013年全球美容儀行業供給規模為1.94萬億元;到2017年全球美容儀市場規模增長到3.11萬億元。個人經濟改善帶動消費水平升級,加強了人們對美的追求,預計未來幾年美容及個人護理行業將保持7%-8%的增速持續增長。青眼僅以“脫毛儀”為關鍵詞在小紅書上搜索,就錄得了超過2萬篇筆記。
進口品牌占優勢
正如二十多年前脫毛膏源自國外一樣,目前,國內上市的脫毛儀也是國外品牌占據了更強的優勢。
青眼發現,天貓上銷量前十的脫毛儀產品共涉及5個品牌,分別是Ulike、慕金(smoothskin)、博思迪、JOVS和博朗;而在京東上的這一排名中所涉及的產品則是由Ulike、飛利浦、慕金、SILK’N、博朗5個品牌所占領。由此可見,在這兩大電商平臺上,脫毛儀銷量前十的品牌重合度較高。更值得關注的是,上述占領銷量前十的7個品牌均為國外品牌。
譬如,慕金(smoothskin)即為英國品牌,該品牌在小紅書曾被美妝博主薇婭推薦過;博思迪是英國品牌;飛利浦是知名的家電品牌,總部在荷蘭;JOVS為美國新銳美容儀器品牌;博朗源自于德國;SILK’N則是以色列的知名美容科技品牌。據悉,SILK’N還與美國個人護理品牌GEVILAN歌嵐合作開發過一款歌嵐光子脫毛儀,這款產品因丁香醫生在2018年的一篇微信公眾號推文而走紅,當日推文發出后,僅2小時內就賣出了450臺。
而在天貓和京東兩大平臺上銷量均排名第一的Ulike,則是來自韓國的個人護理美容電器品牌,該品牌在天貓上銷售的一款價格為1799元的藍寶石冰點激光脫毛儀,月銷量高達5萬件;Ulike在京東上的一款售價為1699元家用激光冰點脫毛儀,僅評價數就超過了3.9萬條。
據悉,Ulike曾提出過“宅家享美容院級脫毛效果”概念,該品牌在去年的“618”和雙十一中均有出色的表現,并連續四年登上天貓雙11脫毛儀單品銷量榜榜首。
一位業內人士稱,韓國的醫學美容產業較為發達,而脫毛儀本身也屬于醫美器械產品,因此,韓國品牌在該品類中出類拔萃也不足為奇。
安全問題是雷區
事實上,脫毛是一種醫療美容項目,涉及激光穿透至人體真皮層等問題,此前多是在專業的美容院或醫美機構使用,由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進行操作。后來,由于家用脫毛儀使用方便,該品類便作為美容院和醫美機構的衍生和補充應運而生。因此,在使用家用脫毛儀時需尤其注意要按說明正規操作,若使用不當,則可能引起皮膚燙傷等安全事故。
不僅是脫毛儀,其他美容儀產品也同樣具有一定的操作風險。去年7月,強生旗下的露得清品牌就曾因為一款紅藍光祛痘面膜儀存在潛在安全問題而召回。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表示,很多消費者在脫毛儀或其他美容儀儀器的使用方法上仍有所欠缺,而在這方面,大多品牌則鮮少在消費者教育上下功夫。他建議,美容儀產品應在銷售時,就適應癥、禁忌癥、可能的并發癥及不良后果進行相應的消費者教育。
為保證醫療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國對醫療器械產品實行注冊與備案制度,對醫療器械經營實行備案與許可制度,醫療器械從生產到銷售必須符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要求。
與此同時,由于近年來市場上的相關產品日益增多,國家監管部門對違法生產和銷售醫療器械的企業也加大了行政處罰力度。案情嚴重者還可能觸犯刑法。
譬如,去年4月18日,廣州市迪美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因通過線下業務和淘寶網店銷售的808系列半導體冰點脫毛儀產品,未取得二類產品經營備案或三類產品經營許可,被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8000萬的罰款(詳見《廣州一脫毛儀企業被罰近8000萬,這類無證生產經營后果很嚴重!》);2018年11月,一“窩點”無證生產未經注冊的皮秒激光儀Ⅲ類醫療器械,被廣州市天河區食藥監局聯合公安機關查處后,16人被處以刑拘。
由此看來,從市場需求上來看,脫毛儀已成了當下熱銷品類之一,具有較強市場潛力;而另一方面,企業在涉及該類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時,尤其需要重視消費者教育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以免觸碰紅線而得不償失。
本文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轉載自青眼(ID:qingyanwh),已獲授權,版權歸青眼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