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和農夫山泉都在上市時期達到高峰。如今,匯源衰落,農夫山泉未來如何?

圖片來源:匯源官方微博
9月8日,農夫山泉在香港上市。這家成立于1996年的老牌飲用水生產企業,在二十多歲時進入了新的節點。
農夫山泉在資本市場受到熱捧,開盤即上漲超80%。按開盤價計算,公司上市總市值已高達4453億港元。
據了解,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持有農夫山泉84.4%股份,此外他還持股萬泰生物74.23%股權。他持有兩家公司市值4478億港元,折合578億美元,超馬化騰和馬云成為中國新首富。
不過,盤中漲幅收窄,農夫山泉市值回落到3700億港元左右。鐘睒睒的首富寶座僅僅坐了半小時。
盡管首富身份轉瞬即逝,但是上市即首富的話題性還是引來熱議。
與農夫山泉高光時刻對比,曾經飲料行業的另一位王者匯源也被人作為對比再次提及。
2007年,匯源作為香港新春第一股成功上市,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熱烈追捧,籌資規模達到24億港元。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匯源創始人朱新禮位列第91名,上榜資產61.3億人民幣。
當時匯源也是風光無幾,再加上后來可口可樂曾開出179.2億港元高價要收購匯源,匯源似乎走上了人生巔峰。
但后來的事情出乎意外,收購被叫停,匯源也因為違規借貸等種種原因陷入困局。在2018年匯源開始停牌,20個月后聯交所決定取消匯源的上市地位。
朱新禮也陷入一系列麻煩,對此被列為被執行人,成為“老賴”,巨額資產被凍結。
同是飲料行業的巨頭,一個上市,另一個無奈退市,一個創始人成了首富,另一個卻被列入老賴名單。
命運的輾轉變化讓人唏噓,這其中又有不少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
匯源的命運顛倒,退市和老賴
創辦匯源之前,朱新禮是有著“鐵飯碗”的公職人員。
1992年,受改革浪潮的鼓舞,他毅然下海創辦了淄博匯源有限公司,也就是匯源集團的“前身”。
1993年10月,朱新禮只身一人帶著進口設備生產的濃縮果汁,背著山東大煎餅,前往慕尼黑,竟然奇跡般簽下500萬美元濃縮果汁出口合同,由此掘得人生的第一桶創業金。
此后,匯源濃縮果汁相繼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4年10月,朱新禮帶領30人的隊伍正式創辦了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
當時市場是健力寶和可口可樂這些汽水飲料的天下,果汁的市場開拓難度極大。
1995年匯源成功上市推廣250ml 100%純果汁,不到半年,又推出了1L家庭裝純果汁。
又在央視花費7000萬巨資打廣告,匯源也因此獲得大發展,銷量成倍的增長。
據了解,1998年其銷售額達到5億多。此后,匯源每年以100%-200%的速度增長。到2000年銷售額超過10億,市場占有達到23%,是第二名的近十倍。
據萬得數據,匯源果汁的利潤高點在2007年,當年歸屬普通股東凈利潤6.4億元。
而就在這一年,匯源成功登陸港股市場,這一年匯源登上巔峰。
在2008年,轟動一時的可口可樂對匯源的并購拉開帷幕。而這也被認為是匯源由盛至衰的轉折點。
為了配合收購以及提高資產評估價值,朱新禮開始匯源進行大調整。
首先,匯源在2008年砍掉了花了10幾年建立的銷售體系,員工人數從9722人一年之內降到了4935人,銷售人員3926名減少至2520名,又被壓縮到700人。
與此同時,朱新禮把重金投入到了上游,在多地建立了水果加工基地,發展水果品種,改造以及深加工。2個月之內就投入了20億元。
但是事與愿違,2009年3月,商務部依據《反壟斷法》叫停收購案,當年3月18日,匯源果汁宣布由于沒有通過反壟斷審批,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計劃失敗給匯源果汁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而此時,匯源果汁公司不得不重新建立銷售渠道,公司業績開始大幅下滑。當年公司凈利潤增速同比下滑15.07%。
2012年匯源首度出現虧損,此后匯源虧損逐漸擴大,不得不售賣資產。2015年就出售北京匯源、江西匯源等9家公司,合計18.12億元。
業績下滑,來回折騰也損失了大量資金,匯源的負債越堆越高。2017年中報顯示,匯源的總負債超過110億元,而這些總負債中近100多億又是通過銀行、融資租賃、公司債券等方式獲得的,利息負擔很大。
而朱新禮的大農業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再果汁主業的下滑,匯源在危機中越陷越深。
2017年8月-2018年3月,匯源向朱新禮的另一個關聯公司提供了42.75億元的短期貸款。這筆貸款已經超過了匯源資產的8%,但匯源并未披露,2018年4月3日匯源停盤。港交所規定,如果無法于2020年1月31日前滿足復盤條件,匯源會被取消上市地位。
這筆違規貸款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對匯源的影響在逐步擴大。
因為停牌,匯源果汁2017年年報、2018年年報、2018年中報以及2019年中報至今也未披露。
同時,匯源果汁也被調出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等多個指數及分類指數名單,同時被調出港股通標的名單。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里,匯源果汁的負債規模分別達到了65.35億元、76.62億元、99.95億元。2018年初,匯源果汁發布的未審計賬目顯示,截至2017年底,匯源果汁負債總額達到114.02億元。
2019年匯源謀求第二次賣身,但是最終還是夭折。匯源在公告中稱,認為進行交易的條件可能尚未成熟,終止了與天地壹號等企業的合作。
同時,朱新禮還被法院6次列為被失信人、4次被限制高消費,成了人們口中的“老賴”。
最終復牌無望,今年2月14日匯源黯然退市。
從國民果汁品牌到陷入危機,大起大落之間,匯源也看著農夫山泉們慢慢超過自己。
而從農夫山泉正向我們展示另一個走向巔峰的故事。
農夫山泉的高光時刻,上市和首富
在大概同一時期,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開始創業。
鐘睒睒生于1954年,創業前曾在報社擔任記者,后來下海潮興起,便開始經商。
1993年,他創辦養生堂有限公司,賺到了第一桶金。
1996年鐘睒睒在杭州投資創立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媒體出身的背景,他深諳營銷之道。
“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廣告語可謂是家喻戶曉,作為進軍純凈水的第一步鐘睒睒算是旗開得勝。
而為了“制造”新品類,2000年農夫山泉開始宣稱天然水比純凈水更健康,并做了個水仙在天然水中生長更快的實驗來驗證。
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健康水中是否應該含有礦物元素。這背后,是中國瓶裝水兩大類別之間的激烈角逐,一類是以怡寶、娃哈哈為代表的純凈水,以及純凈水的升級版“礦物質水”。另一類,則是以農夫山泉為代表的天然水和礦泉水。
當時全國絕大部分的都是純凈水,就連農夫山泉一開始也是生產純凈水的。
一時間農夫山泉成了純凈水行業的公敵。而農夫山泉則趁機宣布不再生產純凈水,只生產天然水。
農夫山泉為此又創造一條同樣家喻戶曉的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而從這開始,關于農夫山泉偽科學的爭議就開始。但在飲用水行業這場大辯論中,農夫山泉已經打出了名氣。
此后,農夫山泉開始在多地尋找水源地,先后拿下吉林長白山、湖北丹江口、廣州萬綠湖等水源地。
農夫山泉也從飲用水向其他品類拓展,2003年推出農夫果園果汁飲料品牌,以及那句魔性的廣告語“喝前搖一搖”。
不過,后來康師傅推出“礦物質水”,反超農夫山泉。此時,鐘睒睒又玩出了新概念“天然弱堿性水”,并引發了行業酸堿度的爭論。
爭論之后,農夫山泉再次“勝出”,“堿性水好于酸性水”的玄學理論被消費者接受。
依靠一系列營銷事件,農夫山泉作為了瓶裝飲用水的龍頭寶座。據統計,2012年至2019年,農夫山泉連續8年位居中國瓶裝飲用水市場占有率第一。
據農夫山泉公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農夫山泉在2019年創下了240.21億元的營收,其中凈利潤更是達到了50億元,凈利潤率高達20.6%。
據悉,這樣的利潤率可以與利潤率居前的白酒企業一較高下,農夫山泉也因此有了“水中茅臺”的稱號。
對于農夫山泉來說是不差錢的,此前公司也多次表示沒有上市需求。但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農夫山泉卻意外地選擇了上市。本次上市農夫山泉募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規模也不是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農夫山泉向股東的派息支出從2017、2018年的3.67億元暴增到2019年的95.98億元,三年派息總金額超過百億元。
有媒體計算,按照鐘睒睒直接或間接持有87.4%的農夫山泉股份,理論上在2019年和2020年3月兩次派息中,鐘睒睒可以直接獲得分紅近84億元。
可以說,大部分派息都進入了鐘睒睒口袋中。
但是盡管如此,農夫山泉上市還是阻擋不了市場熱情,認購期間參與農夫山泉打新的投資者曾一度“擠爆”多家券商服務器。
港股開盤后,農夫山泉一度爆炸超80%,鐘睒睒一度成為中國新首富。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匯源和農夫山泉都是在上市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當年的匯源也曾像現在的農夫山泉一樣威風凜凜,隨著時間推移,同樣的命運顛倒又是否會重現?
未來的故事,是否又是一個循環
在飲料行業中,追趕、超越、落后是時有發生的事。
匯源已然風光不再,業績和發展態勢不容樂觀,處在下落的過程中。
對于匯源的衰落,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是資本運作和業務經營壓力共同的疊加結果。
當下財務危機是匯源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謀求資產重組是當務之急。
此外,隨著行業新貴的崛起,匯源在產品和運營上的壓力也倍增,匯源似乎已經與年輕人越來越遠。
根據市場數據,2018年匯源純果汁市占率第一,但份額已從2017年的45%下降至35%,在中濃度果汁領域,匯源份額從2017年的26%下降至21%。與此同時,農夫、味全等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都有大幅提升。
在業界人士看來,相對低效的銷售渠道,也是制約匯源發展的一個因素。裁撤又重建的銷售體系也面臨著改革的壓力,這都是匯源接下來要面對的難題。
而對于農夫山泉來說,包裝飲用水水產品農夫山泉占到總營收的60%,茶飲料產品、功能飲料產品和果汁飲料產品三大業務線分別占到總營收的13.1%、15.7%和9.6%。
近年來,雖然農夫山泉也在不斷擴大產品線,但多方出擊未能盡如人意。
盡管農夫山泉飲用水產品毛利率高達60%,但是發展多年國內的飲用水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已經觸及到天花板。
而且在飲用水市場,有怡寶、百歲山、娃哈哈、康師傅等不斷追擊。
在多元化飲品市場又有元氣森林等新生玩家,農夫山泉如今的飲料產品已經略顯老態,而要爭取年輕消費者的喜歡,農夫山泉還需要更多能挑起大梁的產品。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農夫山泉旗下茶飲料、功能飲料和果汁飲料帶來的收入分別下滑21.2%、40.9%和13.6%。
目前,農夫山泉仍然是行業的王者,但接下來的事誰又能預料。
說不定未來的某天,匯源的故事又來一個循環。
本文轉載自三言財經(ID:sy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三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