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試妝是一種輔助性的銷售工具,拉近了原本離成交很遠的消費者,但不是最終勸你買下那支口紅的原因。

圖片來源:pexels
該如何描述一支口紅?
除了顏色、質地、光澤之外,還有上嘴的滋潤度、持久度,甚至還包括拿在手里的分量。
如果只是讓你在手機鏡頭里,用AR技術嘗試口紅色號,你會因此買下它嗎?
這種被稱為增強現實(AR)的試妝技術,起初只是給照片上妝的“偽AR”,發展到今天,已經可以給一張動態的臉抹上粉底、口紅和眼影。盡管一些技術不夠到位的應用,可能會出現口紅沾到牙齒、眼影跟不上眼皮這樣的烏龍。但不少公司,已經能做出相當貼近真實的上妝效果,甚至表現出不同的質感。
「電商在線」采訪了幾個彩妝消費者,他們都嘗試過AR試妝,但對它的帶貨效果表現出懷疑。這和大公司們對AR表現出的熱情似乎有些割裂。
這兩年,美妝集團和電商平臺們對AI和AR興趣滿滿:歐萊雅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自己的AR試妝應用“千妝魔鏡”,又在2018年收購了AR技術公司Modiface,今年還和電商平臺亞馬遜合作推出AR試色;阿里去年推出了天貓旗艦店2.0,與玩美科技合作上線了AR試妝,還推出一款天貓精靈“智能美妝魔鏡”,監測用戶的肌膚狀況,并為用戶推薦商品,或是訂購河貍家的上門美膚服務;京東則聯合幾百家零售品牌成立AR試妝聯盟。今年AR試妝領域的變化更大,AI界獨角獸曠視推出了FaceStyle,美圖也推出了魔鏡等幾款AR試妝的應用。
盡管不少數據顯示,AR試妝的入口讓用戶停留時長和商品轉化率提升數倍。但我們也可以說,這個入口充當著過濾器的作用——篩掉了那些對美妝沒那么感興趣的消費者,留下的都是對品牌相當忠誠的彩妝愛好者,也喜歡嘗新,因此拉高了整體數字。
這引出了一個問題:AR試妝究竟是個偽需求嗎?
殊途同歸的AR試妝公司
AR試妝是偽需求嗎?從5年前開始,Louis Chan就一直在面對這樣的問題。
Louis是玩美科技的移動SVP兼首席戰略官。盡管這家公司手里擁有玩美相機、玩美彩妝等幾個面向消費者的應用,但它主要做的是to B生意。成立5年,玩美已經擁有了包括雅詩蘭黛、歐萊雅、安利等200多個美妝大客戶,還是天貓旗艦店AR試妝的技術供應商。
Louis習慣用玩美與美妝集團的長期合作來為AR試妝的商業價值背書,“品牌都很精明的,沒有效果不會亂花錢”。
很多人將2014年視作中國的AI元年,不少創業公司興起,但6年過去,“風口”漸弱,不少人不再抱有對AI的新奇幻想。AI最近一次受到關注,還是因為有人換了張靳東的臉,在下沉市場欺騙大媽的愛情。而更多人和AI的關系,是對著“微軟小冰”、“天貓精靈”點歌問天氣,或是把換臉技術用在拍短視頻等相當日常的場景中。相比“AI改變世界”的口號,如今大家更關心5毛錢的團購雞蛋和1.9元包郵的垃圾袋。
而美妝行業們看好的商業模式,就是讓AI和AR成為一項營銷工具。光憑廣告投放,或依靠在城中心開出巨大旗艦店的方式,已經不大行得通了。如今已經深諳數字化之道的品牌們,早已開始用上了短視頻、直播或AR試妝等方式。
在AR試妝這條賽道上,玩美絕不是唯一一家技術公司:美圖秀秀的母公司美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但也發展出“第二曲線”,在今年4月推出了美圖魔鏡APP;同樣是今年4月,從AI技術起步的曠視轉而切入AI+AR試妝市場,也發布了試妝應用FaceStyle。
不同的盈利模式和發展路徑決定了幾家公司們業務模型,也決定了它們在各條賽道上所處的位置和優劣勢。
在美顏修圖界,美圖是國內用戶活躍度和知名度最高的公司。一款美圖秀秀風行12年,但2018年后,美圖秀秀的App界面不只有修圖工具,首屏還增加了教拍照+P圖+變美的“美志”、教視頻制作的“同款配方”、以及內容社區入口“關注”等板塊,不再甘愿做一款單純的工具。
誰都清楚淪為工具的結局。一個工具類APP的盈利模式有限,只能賺取有限的廣告費,用戶用完就走。而內容社區為美圖帶來了實際的營收。今年上半年,美圖的“其他收入”是除廣告業務外最大收入來源,也是除了訂閱服務以外增長最快的業務。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也增長了13.2%,達到15.4分鐘。
但在AR試妝和AI測膚這個領域,美圖還處在起步階段:美圖的AI測膚功能只是“其它收入”中的一小部分。美圖與Dior合作推出的AI測膚功能,目前也只能在美圖秀秀等自有app中使用。
另一個入局者曠視科技,在2014年因為成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技術提供商,得以在業內打開知名度,并成為中國最大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供應商。但當大廠們都開始自研算法,螞蟻集團也在今年9月宣布早就不再與曠視科技進行人臉數據的合作時,曠視因此被斷定,在金融領域不可能有大作為。這或許是它轉道去美妝領域的原因。
有人說,曠視轉行像是一個直男決定去賣美妝。但完美日記也是由三個直男做出來的品牌,這個判斷并不成立,不過曠視做美妝的真正門檻在于,金融和美妝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金融更多考慮的是穩定性,美妝則需要了解顏色、質地、光澤之類的門道。
在后來者加入這條賽道時,玩美已經先后拿下了250家國際美妝大牌的合作。除了品牌自己的官網、線下渠道,玩美目前還覆蓋了200多家美妝品牌的天貓旗艦店或微信商城。今年開始,這家公司還和Youtube以及社交媒體平臺Snapchat合作——這意味著Youtube上的博主在進行口紅試色時,觀眾也可以同步試色,同時完成下單。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和品牌站得很近。”Louis對「電商在線」表示。
說到底,AR試妝是一門to B的生意,需要以技術為基底,連接品牌和消費者。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家公司真正做到兩端都是長板。曠視有技術基礎,但在美妝領域還是個新手;美圖掌握了更多國內消費者的喜好和審美;玩美則拿捏了品牌看中的那些資源:線上線下渠道、以及更貼近真實的妝容呈現。
更真實的AR試妝,能讓消費者買賬嗎?
MAC的口紅有120種顏色,一般人光憑肉眼很難看出細微差別。各色口紅之間,又有霧面、亮面、金屬色、唇釉等不同質地的區分。
專業美妝品牌們往往會對顏色有嚴苛要求,尤其是那些在線上賣貨的品牌,因為涉及品牌聲譽和退貨率,他們希望AR試色的效果跟真實試妝的效果是一致的。
一般來說,AR試妝的真實度往往基于三個維度評判:面部追蹤點的稠密度、光線和色域。
面部追逐的點數越多,準確度越高。“玩美是第一家做出超過9600個追蹤點的公司,那時競爭對手們大多還停留在幾百個點”,Louis對「電商在線」表示,“不會出現口紅暈到牙齒,或者眉毛飛到眼睛的情況。”
同時,試妝應用需要抹去不同光源帶來的影響,盡可能確保顏色跟研發時的設定是一致的。光線的顏色同樣會影響試色效果,歐美人習慣用暖黃色的光源,中國人愛用偏冷白的日光燈,室內外不同場景的光線也會不一樣。
玩美是除了品牌之外,最早知道下一季美妝新品的人。一款明年4月份要發布的新彩妝,玩美會提前4-6個月拿到樣品,以便在新品發布時,同步做出最貼近真實的顏色和質地。目前,市面上大多數AR試妝公司只能做出顏色的差別,而玩美已經能做出7種不同的質地。
美妝行業下一步會走向哪里,是AR和AI技術公司們需要追趕的趨勢。除了和品牌保持緊密聯系,玩美也在通過應用們獲得審美上的趨勢。但目前,玩美最主要的客戶群體來自海外,這使得它呈現出的妝容會更偏歐美用戶的的審美取向:更陡峭的顴骨、更瘦削的面頰,或是更有鋒芒的眉毛弧度。
一家全球性的公司需要直面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彩妝需求:它得滿足品牌方對顏色的要求,又得結合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香奈兒最近在天貓旗艦店上發布了一款顏色濃郁跳脫的新眼影,它符合歐美人的審美,但很難說服偏愛大地色系的東亞人。在和品牌的美妝師溝通后,玩美在天貓旗艦店使用了“自然”和“濃郁”兩種模式?!鸽娚淘诰€」記者試用了淡妝模式后,依舊覺得妝容過于濃郁。
AR試妝,品牌和平臺讓你買買買的一場“共謀”
不斷逼近真實的妝容,依舊滿足不了消費者對膚感的需求。但為什么不光美妝品牌盯上AR試妝,品牌和平臺們也看上了這個技術?
去年6月,天貓宣布了“旗艦店2.0升級計劃”,上線了3D購、AR試妝等應用。宜家、居然之家等家居品牌都把實體店場景復刻到了天貓旗艦店;雅詩蘭黛、MAC等國外大牌和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產品牌,也都在彩妝商品的詳情頁設置了線上試妝的入口。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少美妝品牌的淘寶直播間內,也有一個“AR試妝”的按鈕。直播是淘系最成功的內容營銷方式,疊加了AR試妝的直播,說到底,也還是一種營銷方式。
AR試妝是一次消費習慣的重構——或許AR試妝不直接帶來交易,但消費者在下單前,會在這件商品前停留得更久一點,做出決策的依據更多樣,也更審慎了。幾家使用了AR試妝的品牌表示,退貨率平均能降低7—8個點。
除了阿里以外,京東宣布聯合英特爾、沃爾瑪、唯品會等企業,成立了一個AR無界創新聯盟。此外,一個名為trytry的AI測膚app,在為用戶拍照分析面部情況后,會向用戶提供護膚建議,推薦合適的產品,而這些產品的鏈接最后指向了京東。不少美妝品牌的微信小程序中,也不難見到AR試妝的按鈕。
AR試妝在電商平臺這里扮演著多種角色,它既是一個流量入口,也能幫助電商平臺提高用戶停留時長和轉化率,順帶解決部分售前人貨匹配的問題。
不過,AR試妝無法獲得實際試用時的膚感,這始終是線上線下的屏障。這也可以解釋,即便電商如此發達,最近幾年國產美妝集合店也還是能夠瘋狂擴張(當然,這些美妝集合店在核心商圈的商場一樓出現,更多是國產新品牌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消費者中混個臉熟)。
但實際上,不少品牌線下店和絲芙蘭等傳統美妝集合店,也會擺著張虛擬試妝鏡。到了線下,消費者還有必要試個虛擬的妝嗎?
線下店的虛擬試妝,是不是多此一舉?
“試的更多,買的更多”,是服裝和美妝行業公開的秘密,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不停地試下去。
口紅試色需要不斷抹掉再涂,麻煩,也傷皮膚。好幾個美妝品牌都對Louis總結出這樣的觀察:每個進店的消費者,平均會試2-3個口紅色號,“讓他們試超過4個顏色是非常不可能的”,而且消費者大多會涂在手上。
眼妝和眉妝就更麻煩了,畫一個完整眼妝,耗時比口紅還要久,而一旦動了眉刀,就無法恢復原來的眉形。
因此,彩妝品牌們都樂意在自己的門店里用上這樣的技術。尤其疫情后,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少專柜都已經撤下了試樣。
雅詩蘭黛在自己的線下門店宣傳AR試妝時,就打出一句標語,“30 shades in seconds(30秒內試30個顏色)”。提供修眉服務的Benefit柜姐們,也會在動眉刀前,先讓顧客先在小程序上試試合適自己的眉形。
這些已經走進店鋪的消費者,實際上已經離買單相當近了——他們往往懷抱消費目的而來,即便只是逛逛,但只要給柜姐們開口的機會,就很難空手走出商場。
天貓美妝洗護總經理激云曾公開表示:“AR試妝讓顧客在單品頁面停留的時間增加了5倍,讓產品銷售轉化率提升了8倍。”這個效果在線下同樣應驗。柜姐們發現,在店里放了一面虛擬試妝鏡后,原本只是“路人”的消費者能停下腳步,也更容易讓柜姐們打開話閘子了。
AR試妝是一種輔助性的銷售工具,拉近了原本離成交很遠的消費者,但不是最終勸你買下那支口紅的原因。促進最終成交的,依舊是人。
真實和美的博弈
品牌們真的感受不到消費者的冷感嗎?一些品牌此前的確對AR試妝的價值懷有疑慮,但疫情之后,原本仰仗線下門店的品牌慌了。英國的美妝集合店Boots,在今年3月底4月初,銷售額跌沒了三分之二。
麥肯錫4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今年年底疫情卷土重來,美國美妝行業的營收可能會跌個35%。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使得品牌們加速了線上的步伐,自然給AR試妝等線上營銷工具的供應商帶來了機會。
玩美的官網客戶咨詢量增長了8-10倍,以前玩美一年能接下200多單,但Louis預計今年可以拿下600、700個客戶。“是一個非常大的爆發。很多品牌過去還在觀望,現在都覺得得馬上做這件事”,他說,“在全世界的不幸當中,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不過,不管是疫情倒逼,還是品牌們的主動選擇,AR試妝依舊還是大公司們各懷目的的游戲:品牌需要有更新的營銷工具、電商平臺們需要流量和更游戲化的玩法、線下門店則需要一個讓人停住腳步的“鉤子”。但消費者真的能買單嗎?
“我希望看到真實的色號和質感,但是又沒法接受前置鏡頭里真實的自己”,一名彩妝愛好者對「電商在線」說。這門在美和真實之間博弈的技術,似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能說服消費者。
本文轉載自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已獲授權,版權歸電商在線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