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部彩妝市場發生了究竟哪些變化?國貨唇部彩妝的未來之路將走向何處?

圖片來源:pexels
今年以來,國貨彩妝正處于冰火兩重天:一面是閉店、關停不斷;一面是復產、轉型、業績翻番,如PL戀火、彩棠等國貨彩妝品牌在今年市場多反饋生意不好做的情況下,業績都呈大漲態勢。
其中,唇部彩妝作為彩妝品類中的一個細分賽道,在這一冰火兩極的市場中,愈發凸顯了“口紅經濟效應”。
據綜合性商業數據平臺Statista的數據顯示,除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的2020年,中國唇部彩妝近年來的市場基本都是增長的。
圖片來源:Statista
另外,用戶說了的《2023線上唇部彩妝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中,還有這樣一組數據:近13個月(2022年7月1日-2023年7月31日)以來,唇部彩妝線上市場整體GMV破190億元。而在抖音平臺上,唇筆/唇線筆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42.03%,唇彩/唇蜜/唇釉同比增長136.96%。
種種數據來看,唇部彩妝的熱度似乎回來了!而且隨著近年來消費需求的變化,原先以口紅為主的唇部彩妝賽道,還細分出唇泥、唇霜、唇釉等類別、形態。與此同時,品牌們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唇部彩妝市場里卷出自己的風格,也是“花樣百出”。
如今唇部彩妝的現狀如何?今年以來,唇部彩妝市場發生了究竟哪些變化?國貨唇部彩妝的未來之路將走向何處?帶著這些追問和思考,聚美麗對近年,尤其是今年唇部彩妝品牌的發展進行了整理。
熱度回歸,唇部彩妝市場百花齊放
結合前文數據以及唇部彩妝市場的發展現狀來講,無論是唇部彩妝的類別、質地,還是妝效,抑或是技術等的創新,都表明當下的唇部彩妝市場,熱度正在回歸,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1.類別、質地多元化
譬如,自INTO YOU以唇泥這一新形態在唇部市場殺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后,在以口紅這一形態為主的唇部彩妝市場中,唇霜、唇紗等創新的形態、類別便猶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在今年INTO YOU上新有10多款,從產品名稱來看,涉及唇泥、唇蜜、唇釉、口紅等不同的類別。
而今年下半年煥新的完美日記則多仍以唇釉、口紅等類別為主,但在技術上有所創新。據稱,今年9月份,完美日記推出的仿生膜精華口紅,首創唇部仿生膜Biolip™,并擁有專利石榴勝肽復合物,是一支兼具口紅妝效、唇部精華功效和唇膜于一體的口紅創新產品。
綜合唇部彩妝品牌的產品類別、質地上來看,當下市場中的唇部彩妝產品,已經在類別、質地上呈現出多元化,且從數據層面來講,唇泥、唇彩、唇蜜、唇釉等類別的增長表現已經超越口紅、唇膏等。
就拿唇泥來說,據美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唇泥的銷量同比增長約20%,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9%。再結合最為典型的INTO YOU這一案例來看,唇泥產品的規模仍有望進一步增長,據INTO YOU天貓官方旗艦店顯示,INTO YOU女主角唇泥這一產品自2020年6月5日至今累計銷售600W+支,其中熱度可見一斑。
2.妝效展現百變風格
從妝效來看,今年以來,在“美拉德”、“多巴胺”、影視IP芭比,以及狂飆“大嫂”等的影響下,同樣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涉及“大嫂”同款、美拉德風、多巴胺風、芭比風、嘟嘟唇、3D立體唇等風格、色系。
今年年初,因《狂飆》而出圈的女演員高葉(飾演大嫂陳書婷)的同款口紅,就帶動了相關口紅銷量的增長。據錢江晚報報道稱,《狂飆》播出期間,杭州武林銀泰、西湖銀泰等美妝專柜的“大嫂同款”口紅試色人數環比翻了一番,口紅銷量環比則增長78%。
熱門電影《芭比》同樣也推動了唇部彩妝的銷售。據天貓旗艦店數據顯示,珂拉琪的芭比唇釉、禮盒套裝唇釉自推出以來分別已售9萬+、2萬+。
另外,聚美麗在小紅書平臺上,通過上述關鍵詞搜索發現,其中美拉德、多巴胺的相關筆記分別有313萬+、347萬+,且從美妝品牌的相關舉動來看,不難發現,不少美妝品牌就趁機抓住了美拉德、多巴胺等的熱度,并借力營銷。
從上圖來看,美拉德風格的唇部彩妝產品銷量在50萬-100萬+之間;多巴胺風格唇部彩妝產品銷量在10萬左右。
綜上,不論是品牌端的銷售數據,還是唇部彩妝的類別多元,抑或是妝效風格百變,都無一不表明眼下的唇部彩妝,熱度正在回歸!
唇部彩妝市場“繁榮”背后的兩大困境
但,凡事皆有兩面性。就如同前文所提的國貨彩妝面臨的冰火兩極局面一樣,唇部彩妝這一細分賽道除了迎來春天外,同時,還面臨著價格爭議、包裝抄襲、同質化等問題。
1.價格爭議:量少、單克價算性價比并不高
從社媒平臺來看,有關國貨唇部彩妝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性價比不高、量少等方面。
聚美麗在小紅書平臺上,以“國貨彩妝”為搜索關鍵詞發現,其中不乏唇部彩妝產品性價比不高、量少的爭議。
比如,今年就有博主對比了部分國貨唇部彩妝與國際大牌的克重發現,國貨的量少于大牌。
圖源:小紅書
另外,還有博主對比了大牌與國貨唇部彩妝產品單克價后,得出部分國貨唇部彩妝產品存在單克價比大牌貴的結論,并質疑“國貨才是高奢”。與此同時,社媒端也逐漸出現了“國貨貴替”的聲音。
此外,據DT研究院調查研究顯示,在小紅書上“貴替”搜索第一名品類為口紅,而唇釉、唇泥、唇膏則分別位列第2、5、7名,其中貴替榜單前列的多為國貨彩妝品牌。
圖片來源:小紅書
2.創新難,同質化嚴重、且存抄襲現象
除了價格爭議外,國內的唇部彩妝還存在同質化嚴重,以及抄襲的亂象。
比如,今年蜜思婷Mistine熱銷唇釉,官方定價為150元,折扣期間售價為89元左右。聚美麗在拼多多上就發現有“相似“的售價僅14.8元的漾薇戀唇釉。
圖源:小紅書、拼多多
而在去年,Holdlive夢幻粉霜唇膏抄襲花知曉蜜粉產品獨角獸頭設計并商用一案,獲判賠償花知曉30萬元。
關于彩妝同質化、抄襲現象的問題,聚美麗此前的文章中就曾指出,彩妝產品的包裝創新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資金。
另外,已關停的平價少女彩妝品牌偏甜主義創始人,也曾在小紅書賬號@啵唧一大口上透露,原創包裝需要多次開模,而開模的單次費用在幾十萬至一百萬之間。此外,奈璣子聯合創始人樂園也曾表示,色號創新有難度,也有風險。
當然,資金、風險、難度并不意味著可以抄襲,在競爭異常激烈,且競爭非常嚴重的唇部彩妝市場,品牌若想要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站穩腳跟,仍然是需要在資金、技術等層面做長期的投入,而這也恰恰是做科學品牌、真正的國貨之光品牌的必由之路。
創新難!國貨唇部彩妝未來走向何方?
創新雖難,但唯有正確的路才能通往未來。如今,在走向難但正確的路上,也已經有些品牌做出了“試探”。如前文所提及的煥新的完美日記,另外,在色彩等層面,INTO YOU、卡姿蘭等也已有所動作。結合這些品牌的探索,聚美麗梳理了國貨唇部彩妝未來可嘗試的三大方向:
1.妝養一體:技術、成分創新
首先是唇部彩妝的妝養一體或會受到市場的認可。據英敏特相關數據顯示在2021年“有護膚效果”已經超越“色彩”,成為唇部彩妝最強購買驅動力了。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端對于科技的重視愈發凸顯,當下的唇部彩妝更需要獲得技術的加持,方能使得產品更具溢價能力,同時,有利的技術依據支撐,也更能讓消費者信服并為之買單。
從品牌宣傳來看,目前已經有部分國貨唇部彩妝產品,在品宣上主打妝養一體、養護,這些產品的內料或是生產環節上,據官方稱都加入了某種技術/成分,能夠起到一定的功效。
但是,從國內的唇部彩妝市場來看,技術與專利的宣傳占比仍低于形態和質地的創新。
英敏特的一份數據報告中就指出,2023年H1中國彩妝市場創新中,有35%的創新是基于形態和質地的創新,而技術與專利的宣傳占比僅為17%。這一數據也意味著,技術、專利在未來會是國內唇部彩妝突圍、發力的方向。
2.創色、制定色彩標準
雖然唇部彩妝產品在色號創新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風險。但也并非不能做嘗試,從市場現狀來看,目前已有部分國貨唇部彩妝產品進行了色系創新、制定色彩標準等方面的嘗試。
比如,今年INTO YOU多次在色系上創新,先后推出了采用獨家INTONE色彩系統(注:包括紅系、橘系、駝系、褐系、桃系、棕系、裸系、紫系、粉系9大色系)設計的輕霧印色唇釉;與國際標準色卡PANTONE合作推出,采用新創COOL TONE色系設計的6支冷感系列唇頰兩用唇泥。
圖片來源:小紅書、天貓
又如,GIRLCULT構奇也在多巴胺版《游園驚夢》情話唇霜中,開創梯度閃啞,據稱在妝效上會有爆閃、細閃、偏光多層次。
另外,卡姿蘭還與彩妝色彩專家Regina Gao合作,共同提出以亞洲女性唇色規律為研究基礎的“唇妝四季”哲學理論,并發布了《唇妝四季白皮書》。
3.針對痛點問題,推出精準、精細化產品
除了技術、色彩等的探索外,國貨唇部彩妝要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還要通過為消費者的痛點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夯實產品力,增強與消費者間的粘性。
從如今市面上的唇部彩妝產品“賣點”宣稱上來看,可以發現有部分是與特定人群相關或是專門圍繞解決某一痛點而精準化打造的。
比如,締葭DIJIA柔霧逆襲啞光唇釉、完美日記波光名片唇釉、GIRLGULT構奇賽博聊齋鏡面唇釉、RED CHAMBER朱棧眼唇多用棒分別為解決深唇、干唇、染唇、化妝品過重的痛點而設計,銷量上分別有7000+、8萬+、4萬+、2萬+。
如今,在國內唇部彩妝熱度回歸之下,品牌們發力技術,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問題,是夯實產品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抓住消費者所需要做的,未來,在科技、營銷的合理投放下,唇部彩妝或能憑借技術、營銷的雙輪驅動,開啟新一輪高增長。
本文轉載自聚美麗(ID:jumeili-cn),已獲授權,版權歸聚美麗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