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年輕人并沒有拋棄國貨,反而是張開懷抱迎接它們。

圖片來源:飛躍天貓旗艦店
以李寧、華為、故宮文創、百雀羚、鐘薛高、飛躍、回力等品牌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喜愛,國潮逐漸成為大眾認可的新潮流。
大孚飛躍的總經理劉網生沒有想到,自己家的球鞋會成為來滬游客的伴手禮。
在諸如田子坊、城隍廟這樣的旅游景點附近,不少游客手里一拎就是幾盒大孚飛躍。田子坊里一位年輕的店員說,“很多人覺得飛躍是一塊牌子,是上海特產,再加上價格不貴,買幾雙回去送人也不心疼。”
這事要是放在十多年前,劉網生可不敢想。“現在年輕人消費心理產生了變化,對于本土品牌在情懷上展現出認可。”這幾年,他發現,國內的年輕人愿意選擇本土產品,“過去消費者追捧Nike、Adidas這樣的國外品牌,現在他們買飛躍也覺得很洋氣,覺得本土品牌產品的穿著不比國外品牌差,在品牌選擇上也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劉網生說,一些從國外回來的年輕人,尤其愿意選擇飛躍。
不只經典款
十多年前,錢曉雯在法國念書時見到有人穿飛躍,她感到驚訝,“這鞋子我小時候見大人穿過,覺得是老古董。”后來發現自己的老外朋友圈子里也有不少人在穿,“他們覺得穿得舒服且便宜,一些人穿臟了也不洗,就直接扔了再買一雙。”回國后,她忍不住也買了一雙飛躍小白鞋,基本款幾十元一雙,她覺得穿著比Vans、匡威輕多了。
錢曉雯說的小白鞋是飛躍的501經典款。劉網生回憶,早在2004年,公司就用原來的材料和老工藝、老配方,復刻了501經典款田徑鞋。“501從1962、1963年推向市場以后,經歷過多次改版。復刻之后,曾經穿過這款的老用戶會覺得,這和過去的飛躍不一樣,但還是經典味道,年輕用戶則會覺得耳目一新。”
錢曉雯后來成了飛躍的粉絲。無論是線上線下,她發現飛躍每年都會推出不少新款,但價格已經不再是幾十元的那種“便宜貨”了,有些價格甚至叫板匡威、Vans。她也在一些設計師潮牌店里看到過飛躍的鞋子,當然相較于其他設計師款,一雙三四百元的飛躍鞋并不顯得突兀,但與其原來的定位相比,定價還是高的。
“在價格方面,大孚飛躍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考慮到工廠產能的正常運作和消費網絡的運轉,產品的主體還是大眾價格區間的經典產品;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做一些價格相對較高,但能體現不同文化元素和價值的聯名跨界款產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劉網生對于合作持開放的態度,“大孚飛躍現在每年打的樣品有幾千款,但最終落實到做產品的也就幾十款。”
去年,一個年輕人拿出一款荷蘭設計機構設計的鞋款,想要和大孚飛躍合作。這款名為“腳踏實地”的鞋子五彩斑斕,與公司以往的鞋子不太一樣,但劉網生考慮再三,決定不給產品設置條條框框,而是給設計師們足夠的信任。也是這款鞋子,第一次將3D打印技術引入大孚飛躍的研發過程。雖然零售價268元遠高于常規款,但據說,去年的訂貨會反饋出乎意料的好,下單量僅次于同時期推出的故宮合作款,首批下單量突破了1萬雙。
“大孚飛躍推出一雙500元的鞋子,定價比以往高,量也不會太大,但這種事一定要做,因為我們希望讓消費者知道,飛躍能做高價位的好東西,并且物有所值。”
國潮正當時
大孚飛躍的熱銷得益于這兩年消費市場的風向轉變。
知萌咨詢機構在其發布的《“信任與突破”:2020中國品牌消費行為與態度研究報告》中稱:近兩年,國潮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中國品牌的影響力提升,在塑造品牌價值層面,創造了更多消費者交互的內容、更加個性化的表達、發起年輕化運動、與不同行業進行跨界,都是傳播品牌形象的方式。
“國潮”這個詞是天貓在2018年率先提出來的。意識到這股復古回潮熱后,無論是轉型中的傳統品牌還是新生品牌,都開始貼上“國潮”的標簽。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與新國貨相關的關鍵字累計搜索量超過126億次;2019年1~7月,“國潮”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92.66%。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78.2%的消費者常購買國貨,其中68.5%的人認為國貨更實用。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的前四個月中,天貓新增了近500個開店以來累計銷售超過1億元的品牌,其中318個是中國品牌,占比超過七成。
Z世代的年輕人并沒有拋棄國貨,反而是張開懷抱迎接它們。
本土服飾公司太平鳥服飾的CEO陳紅朝回憶,有次他問00后的女兒,國外品牌跟國內品牌在你心里面有什么不一樣?女兒回答他,沒什么不一樣,我就看我自己喜歡的。這讓他覺得國貨品牌大有可為。
去年,太平鳥聯合大孚飛躍推出了Super China系列。據不完全統計,該跨界系列總銷量達到30萬件,整體銷售額超億元。
提及國潮,另一家本土運動品牌李寧亦不得不說。大約從2018年開始,人們發現李寧和原來不太一樣了,它在設計中融合了更多中國元素,新設計登上紐約時裝周后,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跟風購買。這也帶動了公司的銷售表現,2018年李寧集團營收邁過百億關口,2019年收入達到138.7億元。雖然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但三季度開始銷售逐漸回暖。
以李寧、華為、故宮文創、百雀羚、鐘薛糕、飛躍、回力等品牌為代表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喜愛,國潮逐漸成為大眾認可的新潮流。
《“信任與突破”:2020中國品牌消費行為與態度研究報告》還指出,從功能導向到關注文化和體驗,從崇尚國際品牌到對于中國本土品牌更加信任,今天的中國消費市場,走在了一個傳統消費與新消費交替融合、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釋放的交會口。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老字號的新人設,開始用東方潮牌定義潮范時,這也意味著國潮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四個“飛躍”
1958年,根據軍用解放鞋研制出民用的運動鞋“飛躍”誕生了。因為又輕又軟、經久耐穿,飛躍鞋受到歡迎,而白底紅藍條紋的配色,讓飛躍鞋成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眾追捧的時尚單品。
1986年以后,上海橡膠工業公司開始改制。與許多老品牌一樣,飛躍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陣痛,其品牌歸屬一度模糊。1992年大孚橡膠廠劃歸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后隨集團并入上海華誼集團。1997年,大孚橡膠廠投資成立上海大博文鞋業有限公司;同年,大博文鞋業轉入上海蘭生股份名下,工廠也從中山西路搬遷到浦東新區,后搬至青浦工業園區。
鑒于歷史原因,目前共有四家公司在做幾乎同樣logo、同樣款式的飛躍鞋,它們是上海生龍鞋業生產的大孚飛躍、上海大博文鞋業生產的大博文飛躍、上海回力鞋業生產的回力飛躍,以及美國銷售公司BBC International委托中國工廠代工生產的海外飛躍(不在中國銷售)。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已獲授權,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