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A股運動品牌第一股”貴人鳥發布公告,公開招募、遴選重整投資人。如果無人接盤,貴人鳥將被宣告破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誰也沒有想到,貴人鳥會走到這一步。
貴人鳥前身可追溯至1987年,從福建晉江陳棣鎮的一個小鞋廠,成長為營收近30億、門店數5000多家的運動企業,劉德華、張柏芝曾為其代言,堪稱中國小鎮青年的“國貨之光”。
由于還不上錢,貴人鳥董事長林天福持有的66.2%股權被全部凍結,林天福本人更是接連收到39次限制消費令。
“大體育”黃粱一夢
貴人鳥一度曾想改名為“全能體育”,但只堅持了一天就匆忙撤回,如同一場鬧劇。
那是2017年,貴人鳥投資、并購,一路狂買。在合并幾家子公司報表后,貴人鳥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膨脹起來——這一年營收近33億,相比2016年的23億,暴漲超四成。
但這已是強弩之末。此后,貴人鳥業績斷崖式下跌,到2019年,營收跌去了一半,虧損也在擴大
2015年,貴人鳥以近2.4億元成為虎撲第二大股東;緊接著,其控股股東貴人鳥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出手投資西班牙足球經紀公司BOY;2016年,貴人鳥又以1億元的價格,將體育手游公司星友科技收入囊中。
2017年,貴人鳥一度想收購凈資產不到1億的連鎖健身公司威康健身,開價27億元,溢價率高達27倍,而且,這個價格已經超過貴人鳥當年凈資產的一半。
在資本布局邏輯上,作為上市公司的貴人鳥瞄準商業模式成熟、有一定規模和收益的標的,同時,貴人鳥還拉上虎撲,在2015年發起設立動域資本,在泛體育產業瘋狂布局,體育賽事、媒體、培訓、游戲一個不落。
袁衛東透露,貴人鳥布局泛體育產業,是看中了這些公司背后鏈接的人群,包括看比賽的、逛虎撲的、玩體育游戲的。一個數據是,到2016年7月,通過投資這些擁有APP的體育科技公司,貴人鳥掌握了1億月活用戶。
白花花的銀子扔出去,換回1億活躍用戶,但這部分流量對于貴人鳥來說,太不精準,很難變現。
回過頭看,貴人鳥投資的體育賽事、經紀業務、游戲、媒體等,不僅與它的鞋服主業沒什么協同關聯,還都是燒錢快、回報慢、需要慢火細烹的項目,熱錢進來容易,退出卻很難。
果然,等到貴人鳥主營業務出現問題、亟需資金時,這個還在搭骨架的“帝國”就迅速坍塌——2018年,為了自救,貴人鳥不得不以2.73億元拋售虎撲13.66%的股份;2019年,由于無法歸還BOY公司500萬歐元的借款本金及利息,貴人鳥香港持有的BOY32.96%的股權被罰沒;而曾經瘋狂撒錢的動域資本,去年一年只投了一個項目,業務近乎停滯。
多品牌“胎死腹中”
貴人鳥內外交困。
一方面,外部投資過快、過泛消耗了大量資金,還欠下不少債務——據上海清算所,2015年至2018年,貴人鳥共在銀行間市場發行15期債券,此外還有數億元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
但更重要的是,貴人鳥接連錯失消費升級、電商等多個風口,內部品牌、渠道等核心能力相比競爭對手十分薄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貴人鳥都是小鎮青年的“心頭好”,約有六七成門店布局在三四線城市,鞋服定價兩三百元,位于中低端。
2016年、2017年,貴人鳥分別以2600萬美元、2000萬美元,收購美國“街頭籃球裝備之王”AND1及網球運動品牌PRINCE在中國等區域的資產所有權
AND1和PRINCE雖然在歐美有相當的用戶基礎,但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太小眾,在國內幾乎沒有品牌、零售基礎,相當于從零開始培育一個新品牌,需要資金,也需要時間。畢竟,實力雄厚如安踏,也花了10年時間,才在2019年讓意大利運動時尚品牌FILA (斐樂)在中國的業績扭虧為盈。
但貴人鳥沒有錢,也沒有時間。由于債務償還占用了大量公司業務運營資金,AND1和PRINCE在中國市場的進展緩慢。2019年,AND1好不容易開出了12家店,到2020年又全部關停,而PRINCE則幾乎沒有動靜。
最開始,貴人鳥寄希望于有成熟零售模式的杰之行,但沒想到,2016年被收購后,杰之行表現不佳,雖然營收穩步上升,但凈利潤不斷下滑,2018年居然還轉盈為虧。杰之行變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收購不到兩年就被貴人鳥以3億元出頭的低價拋售,凈虧8000多萬。
渠道策略搖擺不定
貴人鳥似乎習慣了通過“買買買”來解決問題。做品牌高端化布局,就買幾個國際大牌;進軍一二線城市,就買一個耐克阿迪在中國的代理商;要做電商了,就買一個運動電商企業。
在貴人鳥的投資中,2016年收購的名鞋庫是為數不多帶來收益的項目。名鞋庫誕生于2008年,是銷售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多個國內外品牌鞋服的集合店,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都有店,號稱“網上奧特萊斯”。2020年1-9月,貴人鳥線上營收2.5億,占整體營收約三成,主要由子公司名鞋庫產生。
貴人鳥自有品牌的電商業務成績平平。貴人鳥天貓旗艦店內,銷量最高的一雙運動鞋,售價184元,月銷1000+。貴人鳥天貓店有99.2萬粉絲,與有著2000多萬粉絲的李寧天貓店、1600多萬粉絲的安踏天貓店、700多萬粉絲的361度相差甚遠。
在2018年上半年以前,貴人鳥超過90%的收入都靠批發,它在全國只有4家直營店,其余3726家全是經銷商門店。這一年,由于貴人鳥品牌力下降,不少經銷商經營困難,紛紛“起義”,表示要轉讓渠道或者加盟其他品牌。為了保住渠道,貴人鳥一口氣買下全國14個省份、1672家經銷商的銷售渠道,轉品牌授權經營為“類直營經營”。
原本,這可能是貴人鳥擺脫對經銷商的過度依賴,建立自有零售能力的一次契機,但沒過多久,貴人鳥又為這些門店找到了新的經銷商,回到了老路上。到2020年第三季度,貴人鳥在全國只剩下1655家門店,相比巔峰時期的5560家,殘存不到三成的力量。
貴人鳥的失敗說明,買來的能力畢竟不是自己的,有些能力,還是得在泥巴里趟一遍,才能從骨子里長出來。
晉江鞋企今何在?
福建晉江陳棣鎮,堪稱中國本土運動品牌的發源地,安踏、特步、361度、德爾惠、貴人鳥等都從這里起步。
這些晉江鞋企都有著差不多的發家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陳棣鎮上的制鞋小作坊;2000年伊始,靠請港臺明星扎堆代言打響品牌,把央視變成了“晉江頻道”;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后,依托中國體育市場高速成長的行業紅利,在中國的城市跑馬圈地,開出數千家門店;又在2010年-2013年間遭遇庫存危機,經歷一輪行業洗牌。
2013年開始,故事出現了分岔。
成功者如安踏,在經歷從批發向零售的艱難轉型后,走出業績下滑的泥淖,一路高飛猛進,2019年的營收達到339億,成為中國第一運動集團。更重要的是,安踏把FILA培育成第二條增長曲線,2020年上半年,FILA營收71.5億元,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
更多品牌倒下了。由于偏離制鞋主業,轉而投資房地產和股市,德爾惠在2017年因資金鏈斷裂而停業倒閉,資產被處置。而在此之前,喜得龍也破產清算,其創始人林水盤還因騙取貸款、票據承兌罪,鋃鐺入獄。
如果貴人鳥此次重整失敗,將不得不面臨破產的局面。它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