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師在學,造假販子也在學。打假防騙是財富密碼,以假亂真更是財富密碼。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有一位土豪朋友,最近干了一件讓我目瞪口呆的事情。
她買了一堆復刻的假包,還在朋友圈吆喝著賣。
她給我打電話,說讓我幫忙支持一下她的事業。
我第一反應:“大哥,背假包出去被抓包很丟人的?。?!”
她瞅見我這副古板的態度,開始耐心教育我:
“現在莆田師傅的手法日益精進,要辨別包的真假越來越難了。包這玩意每年都得買,每年都有新款,不如買點假的,經濟又實惠。”
“那你二手賣不出去,一鑒定就看出來了。”
此刻的我在她眼里既天真還冒著幾絲傻氣,一邊嘲笑我每次都在閑魚找鑒定師,一邊嘲諷鑒定師看的包還不一定有她的多。
再說,“現在鑒定師培訓班,花兩三萬,上7天就能拿證,你說能學點啥啊???”
鑒定師高薪就業,鑒定師永不失業
她話音一落我也愣了,實在想不通會有人去花幾萬學鑒定?有這錢我都能整五六個中古包了。
再說鑒定這事兒,也太玄學了吧。
而且學出來干啥呢?在咸魚上掛牌,這價格也干不成大事啊。別提他們惜字如金的服務態度,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手舉報的沖動。
在這些外媒看來,中國人特意花大價錢跑去學習鑒定奢侈品包的行為,就離譜。
這可能是因為國外的假貨生意實在風險太高,以至于他們還挺羨慕買到假貨這事。
比如一位外國網友甚至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表示,買復刻品不就是裁掉品牌中間商賺差價嗎?有什么不好呢?
在這件事上我和外國友人的格局都太小了。
據人民網早期報道,參加奢侈品鑒定培訓班里的學員,有時尚行業的從業者,一來想鍍金二來也是怕自己不小心買著假貨被同行嘲笑;有把二手奢侈品當投資的生意人,他們學會了鑒定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投資;還有來自二手奢侈品行業的,怕自己進到假貨。
一個訓練營一次只收十個人,一星期快速幫你搭建對品牌的認知,掌握一些主流、經典產品的鑒別方式,讓學員能快速進入到鑒定師的圈子里。
只要肯花幾萬培訓七天,再考個試,考試通過就會頒發奢侈品鑒定師證書,一套流程下來基本就算是鑒定師了,并且通過率很高。
鑒定師學成出來可以自己開店,也可以選擇去中古電商網站,二手寄賣平臺工作,甚至與海關等政府機構合作,怎么的都是高薪就業,多少有點南翔技校內味兒。
如今在國內,奢侈品鑒定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新風口,為了在風口上起飛而放棄原本從事多年的行業的人不算少。
一想到自己天天做互聯網文字生產女工,熬禿頭才將將就就月入過萬,但她們天天摸著LV、愛馬仕、香奈兒、Fendi就把錢賺了,我就趴在鍵盤上哭的不能自己。
炒股票會虧,P2P會爆雷,投資自己學個鑒定師,讓你穩賺不賠。
這幾年國內鑒定師行業的火熱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在日本中古鑒定師行業早就成熟了,這主要歸功于日本赫赫有名的中古產業。
就像甜品店需要烘焙師、理發店需要造型師一樣,奢侈品鑒定師是伴隨二手奢侈品市場而生的,奢侈品鑒定師的出現,可以幫二手奢侈品店把關正品。
目前國內的中古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作為店主,要是沒有基本的鑒定能力,很容易血本無歸。
就算不開店,做自媒體也一樣能賺錢,博主“田哥”,憑借自己高超的鑒定能力和鑒定時經歷的人間冷暖故事在某音收獲了265萬粉絲。
現在田哥早就不是簡單的鑒定師了,我大致扒拉了一下,他的title多到數不過來。
除了這些外他還是估價師、養護師和職業買手——但凡與奢侈品沾邊的職業都占了,平時接觸和認識的都是富婆,徹底拿捏了財富密碼。
從前學金融的小彭自從擁有鑒定師執照后,每年要鑒定數千個包包,生意好的時候一天還能以幾百元到數萬元不等的價格賣出10多個包,每單的利潤在20%-30%左右。
像她這樣前期做奢侈品鑒定攢人脈,后期兼職二手奢侈品買手,一條龍服務的人不在少數。
這些鑒定師的輝煌戰績,不僅因為古著市場的不斷增量,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造假販子。
花幾百塊買假貨不可怕,可怕的是花幾萬塊買了假貨。
鑒定師和造假販子的貓鼠游戲
早年間,奢侈品鑒定培訓班會對學員進行非常嚴格的摸底檢查,對奢侈品不了解的不要,不打算在這行發展的不要,沒有能力長期研究奢侈品的不要,造假商不要。
但隨著培訓班越來越多,培訓班里也開始魚龍混雜,什么股票交易員、酒吧酒保、代購、沒畢業的學生,甚至造假商都會混進來。
他們充分掌握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孫子兵法精神。
從日本學習回來的鑒定師張琛表示,由于日本的假貨少,課程內容也比較基礎。“他們也就教你LV老花的間距是17.5厘米,或是logo的間距是幾毫米這樣的鑒定方法”。
但莆田匠人們早就掌握了以假亂真的技能,假貨都是按照正品1:1開模,這些間距問題,對假貨商來說是不可能再犯的低級錯誤。
現在的造假商會根據鑒定點來更新迭代造假技術,像Gucci小黑標,會去拆真包的標弄到假包上;LV老花的一些核心鑒定點,比如皮的紋路、老花皮上四葉花的色和構成來也被造假商一一擊破,更別提什么香奈兒身份卡的熒光效應。
鑒定師在學,造假販子也在學。打假防騙是財富密碼,以假亂真更是財富密碼。
只有真正的鑒定老手才能看得出其中端倪。有一次張琛拿到一款仿制的香奈兒,外表的一切都看起來一模一樣,唯一的問題只是出在內標logo的字母“E”上,因為正品logo的字母“E”上劃線要比下劃線短一點,才讓這款包露出了破綻。
高超的仿制技術讓奢侈品品牌聞風喪膽,我甚至懷疑有些奢侈品牌甘愿自降身份整點線頭和小瑕疵的質量問題,是不是就為了把自己和過于精細的盜版區別開。
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在2019年表示,將推出區塊鏈平臺以記錄其產品。
意大利品牌費拉格慕生產的女鞋鞋底已插入微芯片,而巴寶莉則在其產品中試驗了射頻識別技術。
對于這些舉動,資深鑒定人張琛沉思了一會。“任何技術都有被破解的可能不是嗎?”
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摸爬滾打了7年的葛女士說,即使在非常成熟的日本古董包拍賣會上,一個包經過30個鑒定人的鑒定,但假包仍然可以僥幸通那些銳利的眼睛。
“你永遠不能說永遠不會出問題。”
從事了十幾年鑒定工作的田哥,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面色多少有點疲倦。“很多奢侈品的做工,沒以前那么講究了。有些大牌包包,用不到幾個月,就像蒙了一層灰,包包邊也溢出了。”
有些嵌著大LOGO的皮帶,田哥從不接鑒定,“這些款仿品的做工,很多時候比正品還好。”
干得越久,田哥越發覺得大部分奢侈品的質量都對不起價格。而顧客更在意的是品牌,以及附加在上面的身份價值。
而在我的富婆朋友眼里,包就是包,管它什么真假,好看就行。
我那個夾著公文包,襯衣必須扎進褲子里,走哪都得露出大H LOGO皮帶的老板,悄悄告訴我,那個破皮帶是他很多年前在義烏買的。
只有我,夾著淘來的真假未知的二手包,怕磕了,怕碰了,怕保養不好,更怕被人說是假的。
本文轉載自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已獲授權,版權歸Vista氫商業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