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時間,劇本殺市場都沒有跑出一家連鎖品牌。

圖片來源:Pexels
資本又對劇本殺下手了。
據悉,近期線上劇本殺游戲商“吃瓜神探”獲得了150萬的天使投資。實際上,早在7月底,閱文集團和明星創投機構金沙江就已經入局了劇本殺市場,投資劇本殺平臺小黑探,持股比例各占10%。
實際上,早期投資機構金沙江創投除了這次和閱文攜手投資,早在2018年就投資了線上劇本殺App“我是迷”。
一直以來,劇本殺市場都有著“散”“亂”“小”的特點。三年的時間,都沒有跑出一家連鎖品牌。但正因為如此,也給了大廠和資本整合的機會。
從2019年開始,線下劇本殺店爆發式增長,盡管有疫情影響,但根據美團研究院數據,截止今年4月,國內劇本殺門店數量從1200家已經漲到了4.5萬家。短短兩年,門店數量翻了幾十倍,這也讓線下劇本殺門店在短時間內陷入廝殺。
但線下門店的紅海廝殺,卻給了劇本創作者極大的市場需求。這次閱文、金沙江扶持平臺小黑探,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以平臺的方式連接門店和創作者。
如此一來,劇本殺發行商“大爺”的位置,或許就沒法兒坐穩了。
閱文首次試水劇本殺:賣座超好,評分超低
閱文投資劇本殺,或許與小黑探2019年發起的IP劇本創作的召集計劃有關。
2019年8月23日,小黑探主辦了一場名為“2019首屆IP劇本創作召集令—黑火令計劃”的展會。
在展會上,小黑探創始人王歡岳發起了IP劇本創作的召集計劃,同時宣布啟動了三個IP改編劇本殺項目——《瑯琊榜之風起長林》《步步驚心》《蝴蝶公墓》。小黑探下的IP孵化實驗室還承接了為影視、小說、動漫、游戲等IP量身定制游戲劇本的業務,并對接給內容創作者。2020年,愛奇藝將《成化十四年》授權給小黑探,雙方聯合出品了該IP的衍生劇本殺,在市場上獲得了很不錯的反響。
小黑探在向IP靠攏時,IP大廠閱文也已經看上了劇本殺的市場?;蛟S《成化十四年》的成功改編,讓剛在劇本殺市場摔了跟頭的閱文集團看到了新的可能。
今年4月,由閱文旗下IP《慶余年》改編的劇本殺作品在鄭州劇本殺展會上發布。有了此前爆款影視劇的加持,《慶余年》一經發布,幾天內首發的意向城市就達到2700多個,最終確定近600家城市限定發售。然而《慶余年》在劇本殺市場卻反響平平,在帶有點評功能的“一起劇本殺”小程序上,評分只有1.6分。
劇本殺劇本創作作為一個新興的文創產業,在IP的可選擇性上還是十分豐富的。而閱文集團還跟熹多文化、北京超自然力量兩家發行商合作,后續將發行推出《全職高手》《鬼吹燈2》《斗羅大陸2》《凡人修仙傳》《余罪》等知名影視IP的劇本殺創作。
以上的IP都是游戲、電視劇、網劇、小說的知名大IP。但從目前的市場反饋看,劇本殺行業對這些大IP的改造并不算成功。
業內爭議大:魔改or抄襲?
改編,在文創產業一直是一件備受爭議的事。
當IP小說拍成影視劇時,由于呈現方式的不同,勢必會有較大的改動。在收獲一批影迷的同時,也會因劇情被“魔改”,遭到書迷們的反對。
如今這些大IP改編成劇本殺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大IP改編劇本殺,其優勢是已經有了粉絲基礎,如上文中提到《慶余年》,在發行時,會得到市場的認可。但也正如雙刃劍,這批粉絲對其中的劇情、人設早已有了預設。而劇本殺對于推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較高,為了讓劇情合理化,免不了要做出較大的改編。
是要為了留住已有的粉絲,犧牲劇本殺的游戲體驗,還是為了拓展劇本殺玩家而“魔改”劇情,是IP向劇本殺靠攏時要面臨的重要抉擇。
至少從目前來看,IP改編成劇本殺的市場反饋并不理想?!冻苫哪辍返某晒χ皇巧贁?,在“一起劇本殺”小程序上,已經被改編成劇本殺的《唐人街探案3》、《贅婿》、《刺殺小說家》等IP的評分都在6分以下?!顿樞觥返脑u論里不乏“游戲突兀尷尬,推理毫無邏輯”、“粗制濫造,蹭電視劇熱度的產物”、“劇情干癟,人物性格沒立起來”等差評。
其實以上評論,并不只存在于IP改編的劇本殺評論里,目前市面上劇本質量堪憂仍然是普遍現象。
同時,業內也存在著相互指責“抄襲”的現象。
根據此前中青校媒的調查,劇本殺行業目前存在的困境,主要是好劇本稀缺、抄襲和同質化劇本泛濫(66.14%),缺乏市場監管、盜版作品頻現(61.43%),無聊情節過多(48.87%),劇本更新速度慢(38.29%)等。
“太多類似的東西了。我看一眼開頭能把結局跟看透。”資深玩家小李說,“情感本就是ta雖然如何如何,但是是有苦衷的,就跟看韓劇,車禍失憶癌癥一樣,很沒有新意,其他類型也一樣。”
而由于盜版肆虐,甚至由此生出一個新興職業——劇本殺職業打假人。
行業內對于盜版也是嗤之以鼻,曾在劇本殺店做DM的小楊表示:“如果有人發現某一家店用盜版,就會反饋給到這個劇本的發行,大家(業內)會自發的有抵制,比如不再向這家店售賣劇本。”盡管如此,由于其中巨大的利潤空間,盜版仍屢禁不止。
而劇本殺圈的抄襲行為就更為泛濫。今年5月,一篇名為《從“戲子”隨便聊聊抄襲和借鑒》的文章在劇本殺圈引發了熱烈討論。文章中提到,硬核限定劇本《戲子》曾被玩家投訴說抄襲《糧庫密室殺人案》,并由此引發了作者對于抄襲和借鑒的思考。
作者小白表示,劇本殺圈有許多打著“借鑒”“致敬”的名義行抄襲剽竊之實的劇本,借鑒和致敬已然成了抄襲洗地的蓋頭。
很快,《戲子》發行方有糖工作室進行了回應,他認為《糧庫密室殺人案》是真實事件,自己的改編不算抄襲。接著《糧庫密室殺人案》作者發聲,稱原作并非是真實事件,而是自己創作的文學作品,并表示如果有糖工作室拒不認錯,就會起訴對方。最終,有糖工作室道歉、賠償,并召回了劇本修改。
小楊還透露,很多劇本也不乏照搬柯南、阿加莎等懸疑作家的作品或者抄襲電影情節的情況。
從藝術培訓行業跨界成為劇本殺編劇的璐璐也表示,目前市面上會有一部分作者為了掙快錢,會去抄襲一些電影、小說甚至其他劇本。
在劇本創作“抄襲不止”的情況下,劇本和門店之間并沒有直接打通,中間的發行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下游之間的聯系,同時“壓榨”著商家和創作者。
作者、商家均被發行商壓榨,作者分成不到9%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不少網文作者轉向了劇本殺,不過寫網文更注重故事性和文學性,而劇本殺的劇本對于邏輯和推理性要求高,所以真正達標的劇本并不多。
門店們都擠一塊兒開了,競爭就更加激烈。想要留住老客、吸引新客,靠的自然是口碑,不論是點評網站上的評論,還是玩家們的口耳相傳,都能夠決定商家的存亡。在這場較量上,誰能搶到好劇本,就相當于抓到了救命稻草。
劇本殺的劇本分三類:一種是盒裝本,這種本子誰能都買到;另一種是城市限定劇本,通常一個城市只授權三家店;還有一種是城市獨家劇本,一個城市只有一家店能拿到。
商家購入劇本,除了通過線上的劇本交易平臺,就是線下的劇本殺展會了。商家們要拿到限定本、限定本,就離不開發行商。
發行商這個角色,上游對接作者,下游把劇本供給商家。
作者想要自己的作品被推廣,就需要獲得發行的認可,并在展會上推廣,通常來說,劇本賣的錢由作者和發行商分成。一般大的發行商拿到的分成比例也會高一點。越是無名的作者,分成就越少。
今年7月,行業圈內公眾號“劇本殺圈”就發過一個作者的吐槽。作者稱自己的分成被壓榨到只剩9%,“一個盒裝本,到頭來,作者只能提30塊,這放在業內就是一個笑話。“
而在商家端,要是想從發行商那里拿到好劇本,就得看自己的本事。
什么樣算有本事?“正經地說,就是看之前有沒有合作過,你店鋪的條件如何。主持人能不能把這個本最好的效果呈現給玩家,以及這個店在本地的影響力等。”小楊透露,“行業還是很亂的。不正經地說,本事就包括請吃飯、堵門、求爺爺告奶奶,下跪也不是沒有,當然還有一些不方便說的交易。”
面對這個“散”“亂”“小”的行業,對雙雙攜手入局的閱文和金沙江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他們來說,很大程度上,也不過是試試水。
本文轉載自鋅財經(ID:xi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鋅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