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潮流圈 “扛把子” 侃爺又創造了新紀錄。

圖片來源:Unsplash
來源: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
作者:Evelyn Wang
為了給新專輯 “Donda” 預熱,Kanye West 在 7 月 22 日于 Apple Music 上的直播引發 330 萬人 “圍觀”,一舉打破了流媒體最高觀看記錄。這張以母親 Donda West 命名的專輯意義非凡,侃爺為此請來了 Balenciaga 設計總監 Demna Gvasalia 作為創意指導,從周邊單品到舞臺設計,都在向雙方的精神領袖 Margiela “致敬”。
除了兩位創意人聯手帶來的熱度,時尚圈也引發了對其十年前成立的同名組織 Donda 的討論。這個被稱作 “潮流界黃埔軍校” 的地方,培養出了 Off-White 的 Virgil Abloh、Fear Of God 的 Jerry Lorenzo、Alyx 的 Matthew Williams 等一系列支撐起當下潮流天下的領軍人物,而侃爺作為團隊核心,也通過兄弟幫扶將這些人帶到了時尚奢侈品領域,徹底改寫了如今高級時裝行業選拔人才的規則。
填補喬布斯去世后的影響力空缺,侃爺創立 Donda 時尚人脈 “帝國”
侃爺大約用了十年搭建起今天的時尚人脈網。
以他為中心,Donda 的核心成員構成了第一個圈層。2011 年,他與 Rhymefest、Donnie Smith 共同創立了 Donda,這個非盈利組織一開始只是服務于他的唱片、演唱會和周邊服飾。
但野心勃勃的侃爺不滿足,他曾立下 “豪言”:“Donda 想填補喬布斯之后的空隙,我們激發人們的思想火花,為世界提供更好的創意”。通過在朋友圈的 “招兵買馬”,Donda 集齊了自己核心的 “十一羅漢”,業務范圍從太陽能到藝術管理,無所不包。
“十一羅漢” 中,既有著名的 “DJ 三人組” Virgil Abloh、Heron Preston 和 Matthew M. Williams,也有 Fear OF God、A-COLD-WALL* 等撐起潮牌半邊天的創始人 Jerry Lorenzo、Samuel Ross 等人。
他們的成名之路也頗為相似,大多是先與音樂人或運動品牌合作引起關注,再創立自己的品牌,最后相互帶貨來打響知名度。“School of Donda” 這座 “潮流黃埔軍校” 無疑為侃爺進軍時尚界培養了最重要的人才隊伍。
與此同時,侃爺自己也在經營著與各大牌設計師的第二層人脈圈。Louis Vuitton 前創意總監 Marc Jacobs 曾在 2015 年對 ELLE 回憶侃爺是如何在電話里 “哄騙” 他得到合作機會的,Jeremy Scott 也向 Complex Style 表示,是自己給侃爺帶來了 adidas 的機會。侃爺名人朋友圈之龐大,甚至囊括了德高望重的 “老佛爺” 和一向 “高冷” 的Phoebe Philo 。
2008 年,他與真人秀明星 Kim kardashian 結婚后,“侃爺影響力” 也迎來了頂端。時任 Givenchy 創意總監的 Riccardo Tisci 為他們 “承包” 了婚禮禮服設計,就連 Givenchy 童裝線的發布時間也選在了 “小西北” North West 的出生日。
夫婦二人可謂強強聯合,坐擁上億 Instagram 粉絲的 “頭部網紅” 卡戴珊不僅每一季為丈夫的品牌 Yeezy 上身帶貨,也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美妝品牌 KKW、內衣品牌Skims,進一步流量變現。而她與兩個妹妹 —— 當紅超模 Kendall Jenner 與福布斯女富豪 Kylie Jenner —— 乃至整個 “卡戴珊家族”,又構成了另一個影響力橫跨美國娛樂圈與時尚界的圈層。
由潮入奢的 Virgil Abloh ,侃爺 “造星” 的巔峰
從 School of Donda 出走,在 Louis Vuitton 混得風生水起的 Virgil Abloh,是侃爺朋友圈 “造星” 的典型代表人物。
2002 年,從建筑系畢業的 Abloh 在芝加哥一家印刷廠工作時,偶然認識了侃爺的發小兼經紀人 Don C,而擔任音樂 DJ 多年的 Abloh 后來也與侃爺在諸多想法上 “一見如故”,倆人甚至在 2006 年跑去 Fendi 羅馬總部當起了實習生。盡管每個月只拿 500 美金,但這段高級時裝屋的打工經歷為二人日后在時尚圈相互幫扶埋下了伏筆。
2009 年,侃爺憑借與 Louis Vuitton 推出聯名球鞋獲得了巴黎時裝周的入場券,而他決定帶上包括 Abloh 在內的一眾好友,于是有了那張經典的 “兄弟團” 合照。同行的音樂人兼侃爺助理 Taz Arnold 對 GQ 回憶:“一年前,我和他兩個人在巴黎和 Karl Lagerfeld 拍了很多合照,這讓侃爺決定帶更多人。” Don C 更是指出,侃爺把這次集體看秀比作 “民權運動”,而且他們的團體鼓勵新人加入。
2011 年 Donda 誕生,“兄弟團” 成為了主力成員,深受侃爺器重的 Abloh 擔任藝術總監。這時期他負責讓概念成為可落地的項目,并與業內的舞臺設計師、音樂人、攝影師等不同人建立了聯系。據 Arnold 回憶,侃爺后來還將自己合作過的 Fendi、Louis Vuitton、Nike、Daft Punk 等品牌創意人士介紹給 Abloh。
前期的積累讓 Abloh 在 2012 年先做了一個名為 Pyrex Vision 的品牌,但這對他而言更像個藝術項目而非真正的時尚品牌。6 個月后,Abloh 創立了 Off-White,該品牌的第一家香港門店開業時,合作的藝術家來自紐約,經銷商來自香港,平面設計師則是倫敦潮牌 A-Cold-Wall* 的 Samuel Ross。
集結了多方創意力量的 Off-White,背靠潮流藝術與時尚人脈,讓品牌的起點遠高于一般的初創品牌。就像 Nike 高級總監 Fraser Cooke 說到自己在 12 年就認識了在洛杉磯做 DJ 的 Abloh,當兩人把合作提上議程時,就有了著名的 Nike x The Ten 系列球鞋。
此后 Abloh 的聯名對象也逐漸向 Moncler 、Rimowa 等高端品牌靠攏,又正好趕上了 Supreme x Louis Vuitton 掀起的街頭奢侈風頭,他后來入駐 Louis Vuitton 男裝也算是意料之中。在 2018 年首場 Louis Vuitton 處女秀上,Abloh 在謝幕時與侃爺相擁而泣的畫面成為焦點。
Abloh 或許沒有想過,九年前自己作為被帶去巴黎看秀的侃爺 “小弟”,有一天會成為這座百年時裝屋的主人。“帶頭大哥” 侃爺功不可沒,這不僅是 Abloh 的勝利,也是自己當年帶領潮流圈看秀的 “民權運動” 的勝利。
正如秀后大哭的 Yeezy 模特兼網紅 Luka Sabbat 所說:“這(對我們)更像是一場團隊的成功,意義遠勝于服裝和其他一切?,F在 Abloh 去了 Louis Vuitton,Travis Scott 代言了 Saint Laurent ,風水輪流轉了。” 這一次,時尚頂端的大門真正向潮流圈敞開。
有才華更要找對人,時尚行業的 “潛規則”
刻在 Donda 基因里的 “兄弟情”,是當今時尚行業 “造星” 的潛規則。
在 Donda 招募成員時,Abloh 延續了侃爺幫扶自己的傳統,他先是提拔了 ins 互粉的 Samuel 為創意助理,又發掘了在自己與 Don C 合開的潮流買手店店員 Geo Owen。
進入 Louis Vuitton 后的 Abloh 同樣將廣泛的人脈運用到了每一季的聯名、快閃店與新系列中,因為只有不斷挖掘和扶持新人,才能讓從源頭積累起來的權力不斷擴散和傳遞,逐漸編織出一張牢固的關系網。
這一過程也讓諸如侃爺和 Abloh 等人成為了一個超級 IP。
Kim Jones 是另一個典型的 IP。他在上任 Dior 男裝創意總監時就聘請 Ambush 品牌創始人 Yoon Ahn 為珠寶設計師,現 Givenchy 創意總監 Matthew Williams 也在當時為其首個系列打造了標志性的搭扣設計。
Demna Gvasalia 亦是如此,例如負責 Veterments 秀場造型的 Lotta Volkova,后來也隨他來到了 Balenciaga。而就在最近,侃爺出現在了 Balenciaga 的高定秀場,隨后又與 Gvasalia 共同策劃了 “Donda” 專輯發布。
時尚圈核心人物都是一個圈子里玩得好的朋友,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游戲規則在 2020 Dior 男裝早秋秀場的一張合照中顯露無疑。這群當代炙手可熱的藝術家、造型師與潮牌主理人,既是私下好友也是工作伙伴,且都是涉獵音樂、藝術、設計等多領域的 “斜杠青年”。
侃爺與 Abloh 對時尚界用人規則的改寫,給了有志青年們一條重要啟示:除了有才華以外,找到對的圈層也同樣重要。
本文注轉載自Vogue Business(ID:VogueBusinessChina),已獲授權,版權歸Vogue Busines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