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人設從0-1的運營思路,2000粉就可接商單”,一MCN機構負責人表示。
圖片來源:Unsplash
吃檸檬、吃洋蔥、摔到鐵盒上,2歲孩子大哭,父母則拍視頻發到網上,獲得超80萬點贊……大量粉絲留言夸孩子搞笑,也有人注意到其中的危險,“看起來好疼啊,會磕到眼睛嗎?”
在短視頻行業,這樣的網紅萌娃賬號并不在少數,其中大部分是記錄日常生活或做育兒科普,少數劍走偏鋒,比如無節制喂食、引導孩子說成人“毒雞湯”等。近期,據央視新聞報道,小紅書中還出現了對未成年人隱私部位拍攝的短視頻。
時代財經采訪發現,萌娃賬號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一方面,萌娃內容是各大平臺重要的流量來源;另一方面,這些賬號很容易通過簽約MCN、能帶貨,實現商業變現,最終導致家長為了流量忽視孩子身心健康的現象出現。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嚴禁借“網紅兒童”牟利。不過,背靠萬億級母嬰市場,萌娃網紅賽道必然持續吸引著家長和MCN機構的目光。
“粉絲漲到四五千,就有商家來找”
福建寶媽孫心悅最初只是想在小紅書上分享日常,沒想到能有商家找上門。
她有多年口譯經驗,3歲女兒在她教育之下也在學習英語口語,朋友都向她取經。因此,孫心悅于今年初開始更新小紅書賬號“菡菡媽媽英語說”,分享兒童英語啟蒙經驗。
自女兒出生以來,孫心悅便用英語對她唱歌、說話,創造雙語環境。開通小紅書賬號后,孫心悅便用視頻記錄下女兒講英語、看英語繪本的日常。小女孩長相可愛、奶聲奶氣,面對鏡頭說著標準的英語口語,這令許多網友贊嘆,賬號粉絲快速上漲。小紅書賬號粉絲漲到四五千時,就有商家找到孫心悅,如今賬號擁有了2.4萬粉絲了。
孫心悅對時代財經表示,截至目前,邀約的商家有30家左右,“我只給一個APP,一套書和一個繪本打印機做過推廣,其他的都婉拒了。”
她坦言,很多商家遞過來英語啟蒙的書、課程,要么價格虛高,要么不專業,看起來很火爆,實際上是通過博主帶貨的形式炒作起來的。
在推廣商品的視頻中,孫心悅都是單獨出鏡,原因倒不是怕引起爭議,而是孩子太小、不會配合,“博主帶貨也沒有那么容易就引起質疑,我們有選擇權,可以分享真實的體驗,不一定就是商家的傳話筒。”
談起輿論對萌娃網紅的質疑,她認為,低俗的兒童視頻確實應該禁止,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也不該讓兒童對著鏡頭催婚、罵渣男等,“這種低級趣味實在是無聊至極”。
孫心悅鮮少推廣商品,沒有遭到類似“啃小族”的質疑,但也會被網友評論“崇洋媚外”。她只能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給孩子什么樣的家庭教育。”
據她所述,拍視頻對女兒有好處,上街時,經常有人湊過來要跟女兒說英語,這讓女兒更自信了,現在女兒會主動要求拍視頻、對著鏡頭說英語。
網紅新風口:背靠萬億級母嬰市場
幾千粉絲的賬號就能接廣告,那如果有幾十萬粉絲、幾百萬粉絲呢?
以年糕媽媽為例,她帶著孩子做育兒科普,在短視頻平臺粉絲超1000萬,經常帶貨母嬰產品。一頭部MCN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透露,年糕媽媽擁有超300人的團隊。
母嬰市場巨大,寶寶樹聯合尼爾森發布的《2021母嬰行業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國內母嬰市場規模已接近4萬億元,且線上渠道正成為主流。截至2021年6月的一年內,母嬰品類的線上銷售額占比達到38%。
而據飛瓜數據報告,今年上半年,抖音母嬰內容熱度持續高漲,點贊量超70億,相應地,母嬰商品的銷售規模也在穩步上升。
由此,無數家長帶著寶寶一擁而上,有的堅持自己經營賬號、開電商小店,有的則簽約了MCN,前者的典型案例有屁桃祺祺,其抖音粉絲接近800萬。
“無公司,無團隊,只有你們呀。” 從屁桃祺祺的抖音賬號可以看出,其專門輸出家中萌娃的搞笑視頻,有專門的商務對接聯系方式,推薦的櫥窗中有30余件商品,包括零食、牛奶、嬰兒護膚用品等。
與此同時,簽約MCN的網紅萌娃也不少。以湖南蛙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蛙酷傳媒)為例,其專注于孵化母嬰、萌娃、親子達人,官網展示了超50個案例,包括Q寶、SASA的丸子妹、特昂糖、小山竹等。
蛙酷傳媒通過官方渠道宣稱,公司日常孵化團隊配置有商務、編導、運營、投手等,能讓達人輕松漲粉,其中編導負責內容定位、編寫腳本、構思故事情節等,也包括臺詞設計。
小紅書上,很多母嬰垂類MCN機構及負責人寫筆記分享如何增粉、變現,比如廣州某公司負責人的筆記“萌娃人設從0-1的運營思路,2000粉就可接商單”,提到萌娃人設在賬號建立初期可以規劃,而且容易上手。據悉,該公司萌娃賬號簽約門檻為5000粉絲。
家長、MCN對流量的過度追逐,害處明顯,比如“小馬云”范小勤被資本裹挾“表演”奢靡生活,佩奇被父母喂得3歲體重70斤,還有些兒童是被父母誘導摔跤、吃辣,或者說成人“毒雞湯”、流行語。
不過,在頭部MCN機構工作的錢蓉向時代財經表示,現在新媒體行業高速發展,給越來越多人創造了有更高收入的機會,寶媽寶爸通過賬號變現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多數父母肯定是愛孩子的,只有個別極端案例,沒必要對這些父母那么苛刻。
“大部分家長應該是想通過微信、抖音、剪映等平臺記錄孩子成長瞬間,因為形式多、花樣多,并不是為了賺錢。”一位喜歡拍視頻曬娃的湖北寶媽認為。
(文中孫心悅、錢蓉均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時代財經APP(ID:tf-app),已獲授權,版權歸時代財經APP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