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3米高、價值300元人民幣的人造圣誕樹,從1688出發,到亞馬遜、到沃爾瑪,價格直接翻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沒有義烏,世界根本過不了圣誕節。
據彭博報道,中國每年出口價值61億美元的圣誕產品,其中約80%來自義烏,義烏生產的商品中,約45%出口到美國。
根據美國圣誕樹協會的數據,每年美國需要近一億棵圣誕樹,其中81%是人造的。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85%的人造圣誕樹是從中國進口的,尤其是在義烏。
圍繞圣誕節,琳瑯滿目的商品,從圣誕樹、圣誕帽、賀卡、彩帶到裝飾燈,它們大部分并不來自圣誕老人的“官方故鄉”芬蘭羅瓦涅米,而是來自義烏。
2020年,義烏市常住人口為185.94萬人,十年間新增62.54萬人,增速高出全國45.3個百分點,對人才的吸引力甚至大于很多一線城市。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義烏市進出口總值3562.1億元,增長24.5%;其中出口3351.2億元,增長21.8%,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從貨郎走街串巷“雞毛換糖”以物換物的時代,到出口全世界,義烏從一個縣城,成為世界聞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稱為“世界超市”。因為低價、貨品齊全等優勢,義烏近20年來,也成為世界各地經銷商采購批發大量圣誕商品的地方。
一棵3米高、價值300元人民幣的人造圣誕樹,從1688出發,到亞馬遜、到沃爾瑪,價格直接翻番。一個圣誕主題的頭箍,在1688上批發價2.5元人民幣,在亞馬遜上賣2.5美元。多年以來,義烏作為圣誕商品的源頭,供應鏈上的商人也賺得盆滿缽滿。比如義烏圣誕工藝品行業的頭部企業鑫特安,據其官網介紹,年銷售額達1.2億元。
但是當疫情從一只“黑天鵝”成為“新常態”,一系列連鎖反應讓義烏的圣誕生意一波三折,原材料成本上漲、海運價格飆升、貨柜“一柜難求”、旅行限制、限電等等因素都在影響著這條產業鏈。
蝴蝶效應
義烏的貨運不出去,國外的家庭就買不到圣誕樹和禮物。
充滿節日氛圍的12月是每年的常規購物旺季,但是近年來,由于疫情帶來的供應鏈危機,美國零售商的庫存水平已降到近十年的最低點。消費旺季,供不應求,進口商品出現漲價潮。
據CNN近日報道,大多數進口商品較2020年水平漲價25%左右。而根據美國圣誕樹協會的說法,今年圣誕季,大多數圣誕樹零售商將不得不將價格提高 20% 到 30%。
現有庫存可以覆蓋銷售月數 目前庫存水平只能覆蓋1個多月的銷售額
(數據來源:美國普查局,圖源:Bloomberg )
造成庫存水平降低、商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是運輸不暢,貨根本運不出去。
疫情,疊加蘇伊士運河堵船、海外多個碼頭擁堵等事件的影響,導致全球海運市場持續高燒。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2021年上漲至3200+高位,是去年年初的三倍。
National Tree Company是美國一家有60年歷史的人造圣誕樹銷售公司,其商品大多產自中國。該公司的中國供應商James Li在10月份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他的工廠大概積壓了150個集裝箱的圣誕樹,總價值約300萬美元,但是因為有很多貨船到了美國后并沒有從港口返回,船只不夠,貨物根本無法運出。
National Tree Company的CEO也表示,與去年相比,公司在貨運上支付的費用增加了10倍,而這些成本只能轉嫁給消費者。
證券時報的報道稱,中國至美西的航線從往常的5000美元一度漲至2.2萬美元,除此之外還有貨代公司的層層“炒柜”抬價、貨品在港口排隊等待時產生的各種附加費用。
一家在義烏做鋁膜氣球(多用于節日、派對)的工廠負責人告訴「真探」:“很多國家港口都關閉了,貨柜不好定、價格上漲,海上運輸的時間又拖了。” 雖然他經營的工廠客戶更多是外貿公司,自身并不直接對接貨運環節,但是他表示,今年的外貿單量現在看“只有以往的一半”。
除了緊張的運輸問題,原材料的上漲也是個問題。
一家專營圣誕樹出口近20年的義烏工藝品廠告訴「真探」,臨近的溫州通常是他們采購上游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的地方,今年塑料的價格上漲近30%,這直接導致了訂單價格的上漲,但為了維持訂單量,利潤空間的壓縮在所難免。
12月份已經是這家工廠休息的時段了。一般來說,每年3、4月份,剛過完中國的農歷春節,客戶就會開始下單,中間陸續會收到一些補單,到6、7月份已備好產品,工廠就會開始出貨。所以下半年是義烏圣誕商品出口的旺季。“前幾年我們也做內銷,會拉長工期到12月份,但是自從前兩年不提倡過洋節之后,國內的單子就少了,現在主要還是在做外貿。”上述工廠負責人陳雪(化名)說。
作為一個規模不大的工廠,其主要訂單還是來自于老客戶,出口地區以南美和俄羅斯為主,一年的銷售額不到一千萬元。陳雪說,今年的單量并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與往年基本持平。疫情帶來的消極影響被中國工廠率先復工的節奏部分抵消,“一些別的國家供貨不正常,還是有好些單子回流到中國了。”
不過圣誕節
在福田街道的義烏商貿城有一條“圣誕街”,是圣誕商品專區,這里的圣誕氛圍比哪里都要濃厚,到處都是圣誕帽、小馴鹿、圣誕樹、彩燈。“圣誕快樂”、“Merry Christmas”、“Frohe Weihnachten”,各種語言的圣誕祝福隨處可見。
而當大家真的在家中團圓,拆禮物、吃火雞慶祝圣誕的時候,這里的圣誕節已經結束了。在義烏,圣誕并沒有被賦予很多意義,這就是一門生意,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圣誕老人玩偶的邊上或許就掛著“福”字和春聯。
在義烏商貿城,圣誕樹邊就放著春節的大紅燈籠 圖源:紀錄片《圣誕快樂,義烏》
去年年初的鹿特丹電影節上,一部來自塞爾維亞導演馬拉登·科瓦切維奇的紀錄片《圣誕快樂,義烏》登上銀幕。片子將鏡頭對準了圣誕商品工廠的工人,他們或是背井離鄉來義烏打工的年輕人,或是附近村莊的老人,正是他們親手縫制、操作機器,生產出了這些讓大洋彼岸的人們感到“幸福”和“溫暖”的東西。
圣誕商品工廠中工人們在制作圣誕帽、雪人 圖源:紀錄片《圣誕快樂,義烏》
義烏的商人對于需求的細微變化尤為敏感,陳雪說,“你別看圣誕樹好像都長一樣,但是也是有變化的,比如這幾年就比較流行北歐風的,所以我們很少有庫存”。而在圣誕生意難做的時候,他們抽身的姿態非常果斷。
根據企查查最新的數據,我國目前現存圣誕工藝品相關企業有3102家,浙江省現存圣誕工藝品相關企業1170家,其中有728家在義烏市。雖然近十年來,相關企業的整體數量還是呈上升趨勢,但是看新增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義烏市新增圣誕工藝品企業53家,同比減少3.64%;2020年新增10家,同比減少81.13%;2021年前11月,義烏市新增圣誕工藝品3家,同比減少70%。
自從2020年疫情爆發蔓延全球后,跨國出行的限制一直沒有全面開放的跡象,外國采購商不能像從前那樣來到義烏,線下看貨訂貨。多個做跨境貿易的商家告訴「真探」,很多訂單的成交轉移到了線上平臺,比如阿里巴巴的1688、義烏的義烏購。
義烏購原本是小商品城網,后來被打造成一個連接客戶和義烏中小商戶、工廠的B2B平臺。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疫情讓外商進入國內變得困難,也讓國內采購商開始轉向線上進行采購,很多外貿企業都開始嘗試拓展內貿市場。”
在義烏購平臺上搜索“圣誕”出現513個相關店鋪 圖源:義烏購
2020年開始,義烏購的流量有了爆發式增長,在去年年初,諸如口罩等關鍵詞的搜索量開始急劇增加,來自國內的流量逐漸在義烏購平臺占據了90%。2021年,平臺上內貿訂單增長了40%。
這意味著,轉內銷、拓品類成為很多商戶的選擇。
義烏的商戶在敏銳地尋找下一個“金礦”,比如積極拓展產品品類,像萬圣節、復活節、春節,也有人開始投身直播帶貨。距離商貿城僅2公里的義烏的江北下朱村,已經快速聚集形成了直播網紅基地,并不起眼的“城中村”給商戶和逐夢的主播們創造了另一番天地,下一個財富故事開始敘寫。
“雞毛”這個意象或許最能代表義烏及其背后那群充滿堅韌不拔、敢闖敢拼的商人。雞毛最賤,但是養活了“雞毛換糖”的祖輩;雞毛最輕,但有風就能飛上天。
歷史上,人多地少的義烏都是浙江最窮的縣份之一。窮則思變,農閑的時候,義烏人走街串巷,用當地甘蔗做的紅糖去換可做肥料的禽畜毛。“雞毛換糖”的商業傳統給予義烏人經商潛能。但直到1982年,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頂住“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反對聲,宣布開放小商品市場,義烏人才放心地做起了生意。
商貿城形成了聚集效應,義烏的小商品生意越做越大。小商品、外貿、電商、跨境電商、直播帶貨,一路上,義烏的中小商戶們無時無刻不感受著市場的風向和溫度,然后順應時勢,探索著自己的位置,讓這個小縣城的發展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當牛姐瑪麗亞·凱莉的金曲《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又登上了音樂流媒體的熱搜榜,咖啡店的杯子變成了紅配綠,商場門口多了一些松樹,購物網站開始推薦各種花里胡哨的節日禮盒,你清楚地知道——圣誕節來了,2021年就快過去了,你要開始懷念它了。紅紅綠綠的商品圍繞著你,而它們的締造者,是義烏。
本文轉載自真探AlphaSeeker(ID:deep_insights),已獲授權,版權歸真探AlphaSeeker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