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冰雪生意”中,哪些零售品牌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unsplash
“一墩難求”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00后天才少女”谷愛凌、年僅1歲的“滑雪寶寶”、冬奧各國代表團所穿的服裝品牌……
冬奧會風勁吹,冰雪運動恰時而紅。各類滑雪短視頻不斷“冒出”,連綿的滑雪場、帥氣的滑雪服和滑雪板刷屏朋友圈。
據國家體育總局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已經達到3.46億,超額實現了“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
冰雪裝備消費節節攀升。從2020年的“滑雪裝備銷量同比增長1300%”、2021年京東雙11“滑雪品類自營訂單量同比增長23倍”,再到2022春節的“滑雪運動類商品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322%”。
冰雪產業日漸壯大,引一眾資本入局掘金。
《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了6000億元。而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申奧成功后,國內冰雪產業有數十起融資,融資高潮落在2021年,接近總數的三分之一。
出圈的高能玩家,有作為“正規軍”的戶外用品及滑雪服品牌、通過新品滑雪服/滑雪主題限時店“參戰”的奢侈品及時尚服飾;亦有新消費品牌喜茶以“雪山精神”為設計理念,將新店開進張家口崇禮云頂樂園滑雪場……
本文,贏商云智庫將重點剖析:火爆的“冰雪生意”中,哪些零售品牌值得關注?
冰雪運動“正規軍”趁勢大展身手,偏愛高消費城市
在專業性極強的冰雪運動領域,以擁有強大滑雪“基因”的專業戶外用品及滑雪服品牌為代表的“正規軍“,是追求“人板合一”的滑雪愛好者的首選,它們的“一顰一笑“也極大程度上映射了滑雪市場的發展程度及方向。
門店分布:“正規軍”們愛在一線、新一線城市扎堆
據贏商云智庫統計,25個樣本品牌超500家門店中,戶外、滑雪品牌入駐的商場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以及成都、重慶、天津等新一線城市。
2022冬奧舉辦地北京、國家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橋頭堡上海,擁有的戶外用品及滑雪服品牌門店數量最多。經濟發達、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強的城市,更能承載滑雪這一“消費少則三五百,多則上萬元起”的“輕奢運動”的發展。
品牌陣營:國際品牌占主導,本土品牌涌現
與歐美傳統冰雪運動強國相比,目前我國的冰雪運動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據《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滑雪市場人口滲透率僅為1%,遠不如日本、美國的9%、8%,更不用說滑雪市場滲透率35%的瑞士。
與之相對的,國內專注滑雪產業的品牌發展緩慢,商場入駐的滑雪設備相關品牌多為國外品牌,本土品牌占比少于兩成。
從戶外、滑雪品牌入駐商場門店數量情況來看,拓店量10家以下的品牌占60%。拓店量10家以上的品牌,大部分是已經完成從滑雪這一小眾運動向大眾運動轉變的成熟戶外品牌。
可以看出,我國滑雪市場此前處于自家人“有棗沒棗打三竿”的狀態,亟待品牌們“各顯神通”以滿足“3億冰雪人”的旺盛需求。
? 國外高端品牌扎堆布局,拓展積極
隨著國內冰雪運動熱度迅速飆升,國內本土品牌留出的市場空白,為國際品牌的擴張帶來機遇。近兩年,國際品牌開店速度明顯加快,此前部分以買手店或集合店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市場的品牌,陸續進駐商場開出獨立實體門店。
來自美國的The North Face,以滑雪板和背包起家,主攻滑雪、攀巖、探險運動。2008年在中國開設首家旗艦店的它,截止目前已在商場布局超200家門店,主要進駐北京王府中環、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深圳前海壹方城、長沙IFS、鄭州丹尼斯大衛城等中高端商場。
以滑雪起家的DESCENTE來自日本,已創立八十多年,市場專業認可度極高。進入中國近6年,已在商場開設超百家門店。2021年更是在上海打造了全球最大的DKL迪桑特動力實驗室全球體驗中心,店內首設滑雪服線下維修中心。
近兩年,迪桑特線上的銷售增速超過50%,目前的銷售規模在10億元左右。
據贏商云智庫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共有6家國外高端滑雪運動品牌在中國內地開出首店。
HEAD,曾一度占據了全美雙板滑雪超過50%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最大的滑雪用品制造品牌。在北京僑福芳草地開設的中國內地運動服飾專門店,首次向國內消費者呈現旗下全系列服飾產品。
BOGNER,被譽為滑雪服裝中的“Dior”,在2021年開設多家快閃店試點之后,12月在北京王府中環開設品牌中國首家精品店,并在2022年1月迅速進駐上海恒隆廣場,發展勢頭強勁。
HellyHansen,是擁有145年歷史的挪威國寶級戶外品牌。2021年底在北京SKP開設限時店試水之后,2022年1月在北京東方新天地開設了中國首店。
TEMPLA,致力于將滑雪品類“時尚化”帶到街頭。2021年在北京王府中環開設中國首店之后,計劃在今年開設更多快閃店,以擴大零售足跡,以期在2023秋冬季度前在一線城市開設旗艦門店。
?本土成熟戶外品牌積極“刷存在感”,資本助推新品牌加速擴張
隨著近年國家冰雪相關政策的推進以及2022冬奧會的帶動,民眾對滑雪的熱情讓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冒出頭。本土戶外用品領軍者如亞瑪芬體育、探路者、凱樂石針對滑雪領域不斷創新,加深“滑雪基因“;資本開始加碼NOBADAY等專業滑雪服品牌。
亞瑪芬體育,擁有全系列運動產品線,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導地位。2021年5月,亞瑪芬體育在哈爾濱融創茂打造了品牌全國最大占地面積的冰雪集成品牌體驗項目——滑雪服務中心AMER SPORTS?;┓罩行募掀煜率甲骧B、薩洛蒙等眾多專業級運動品牌,在提供雪具租賃售賣、維護等專業滑雪服務的同時,設有滑雪運動一站式沉浸體驗區。
2021上半年,亞瑪芬中國區整體營收占比提升了一倍,表現尤為出色。
探路者,作為國內戶外裝備企業領軍者、權威滑雪品牌,主筆起草了2021《專業運動服裝 滑雪服》國家標準;并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簽訂品牌合作協議,專業地位穩固。
凱樂石,作為中國滑雪登山隊官方指定裝備供應商,2021在北京三里屯推出與YAKKY聯名的「氣」系列滑雪服,將中國文化融入專業戶外領域。
NOBADAY,為進階的高端滑雪用戶,提供更專業舒適的滑雪裝備及全季的戶外運動潮流服飾。品牌母公司奧雪文化在2021年獲得兩輪數千萬元融資,助力NOBADAY一個月左右進駐深圳、徐州兩個城市購物中心。
同樣被資本看好的SNOW 51,在2021年獲得過億元融資。品牌已經從滑雪運動品牌走向提供全方位滑雪場景的生活方式品牌,除了提供線下門店滑雪培訓,還提供餐飲派對、滑雪服飾零售、滑雪賽事、主題旅行等多項服務。
副業延伸型玩家以滑雪服為跳板,追逐”滑雪熱”
萬億的冰雪風口,吸引奢侈品、運動裝、時尚服飾品牌積極分羹。在滑雪裝備領域根基尚薄的它們,紛紛從相對熟悉的滑雪服入手,切入冰雪賽道。
Fendi、Balenciaga、Raf Simons等奢侈品品牌把滑雪服加入到冬季系列中,Chanel、LV則在2021年發布滑雪主題新系列產品,如Chanel的Coco Neige滑雪主題新系列、LV首個包含滑雪服的冬季運動服裝及配飾的系列 LV Ski。
更有Prada、Miu Miu、COACH、Moncler將滑雪主題限時店開進一線城市的高端商場,展示品牌最新滑雪服系列產品。
與滑雪運動搭邊的運動裝、羽絨服品牌,針對滑雪運動的動作更加頻繁。
如李寧首次涉足滑雪運動場景,推出LI-NING SNOWBOARDING單板滑雪系列;adidas在北京apm聯合“滑唄”與“SNOW51”打造 “集結雪上”沉浸式滑雪體驗快閃店。
作為本次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安踏及其旗下品牌FILA針對滑雪活動進行了多方面的布局。
安踏在北京apm打造冰雪靈境快閃店;聯合TX淮海、五角場萬達廣場打造沉浸式城市冰雪營地,將冰雪之境( Anta Snow Land)落地上海。
FILA則在全國逾125家門店隆重發布冰雪系列產品,如2022年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冬奧比賽服;并舉辦如FILA KIDS全國青少年高山滑雪公開賽等滑雪賽事,打造線下IP。
羽絨服品牌Mackage 2021年在鄭州丹尼斯大衛城打造了如同當代滑雪度假小屋的鄭州首家概念店,并將2021全新滑雪系列登陸北京SKP;而波司登在2021年冬季也推出“高端戶外”及“時尚滑雪”主題系列產品,聯手滑雪服品牌BOGNER,準備進軍中國冰雪運動服飾市場。
冷思考
盡管“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成為了現實,但國內滑雪滲透率實際僅為1%左右,遠遠低于歐美國家。
《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滑雪運動中大多數是滑雪體驗者,占比高達77.4%。旺季短、消費門檻高是制約冰雪運動發展的因素。
滑雪具備季節性,受場地的制約。我國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并不像俄羅斯冬季漫長,也不像瑞士那樣擁有阿爾卑斯山這一天然滑雪場。
同時,作為一項對硬件設施要求很高的運動,滑雪相當“燒錢”。要想培養一個水平不錯的“冰娃”,每年開銷在6萬到8萬美金以上?;﹫龅丶巴晟频呐涮自O施、前期的教學培訓、個人裝備、便利的交通等,都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作為支撐。
但不可否認,國內滑雪產業仍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購物中心可根據自身定位謹慎選擇參與方式。
專業滑雪零售品牌的高端、小眾屬性,注定其更適合檔次相對較高的購物中心,大眾化檔次項目應謹慎引入;
商場也可從快閃店、冰雪主題營銷活動、引進真冰場等方式切入,結合滑雪場景,強化微度假屬性。
想要乘風而起,關鍵在于提升轉化率,讓更多人上冰雪,把更多滑雪體驗者轉化為滑雪愛好者。這需要大環境的推動、場地及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以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為基礎。
本文轉載自贏商云智庫(ID:sydcxy2014),已獲授權,版權歸贏商云智庫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