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綠色發展無可爭議的成為時代底色。

圖片來源:unsplash
來源:食研匯FTA(ID:FTA_21FOOD)
作者:Aria
近日,可口可樂宣布,旗下雪碧將從8月起更換包裝,放棄使用了60年的綠瓶,改用透明瓶,消費者熟悉的綠寶石色調仍將在標簽上使用。
透明瓶更加環保
消息一出,火速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爺青結”“一下子不清涼了”;甚至有人調侃稱“新雪碧的包裝,不就是怡寶嗎?”
其實不怪消費者難以接受,畢竟這么多年以來,在消費者的認知里,雪碧就是綠色的,這樣的關聯認知早已占據了消費者心智。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可口可樂冒著挑戰消費者購買欲的風險,毅然決然地決定更換包裝呢?
答案是:環保。
據可口可樂官方表示,前雪碧的瓶子含有綠色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種物質導致綠瓶無法回收,而透明瓶則可以回收再次制成新瓶使用,更加環保。
也有部分聲音質疑可口可樂此舉,是為了節約成本。因為透明瓶與可口可樂旗下其他碳酸飲料的包裝更加一致,從生產效率的角度來看,放棄綠色塑料瓶可以減少運營成本。
不論可口可樂此舉是否存在節約成本的考量,環保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
在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中,可口可樂也明確表示,公司持續推進環保戰略,發展包裝材料的循環經濟,旨在通過持續使用現有的、有價值的資源,包括高質量的回收重復,來消除廢物和減少碳排放。
推廣碳中和產品勢在必行
碳中和一直是近些年國際社會的熱門議題。2021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將碳達峰、碳中和寫入,在此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開始行動起來,為實現“雙碳”目標助力。
作為消費領域的重點行業,食品飲料也成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
一份食品擺到消費者的眼前,需要經歷種植、收獲、加工、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而這其中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量。
因此,作為高頻次消費的食品飲料行業,每年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容小覷。
鑒于中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力爭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食品行業“雙碳”進程亟待加速,推廣碳中和產品也是勢在必行。
大型乳企走在減碳前列
縱觀國內食品飲料企業,大型乳企布局碳中和較早,其中,伊利表現最為突出。
今年3月12日,伊利正式發布了中國首款“零碳牛奶”—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必維集團為其頒發了碳中和核查聲明。
4月8日,《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路線圖》正式發布,伊利成為了中國食品行業第一家發布雙碳目標及路線圖的企業,承諾將于2050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此后,中國冷飲行業首個“零碳工廠”、國內首款“碳中和”酸奶、中國首款“碳中和冰淇淋”先后在伊利誕生,伊利在食品碳中和領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確認。
伊利大舉布局碳中和的同時,競爭對手蒙牛也在加快腳步。7月12日,在中國碳中和乳業峰會上,蒙牛集團高層表示,蒙牛的碳排放總量、強度等指標表現處于全行業的領先水平。
蒙牛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顯示,公司制定了“GREEN可持續發展戰略”,設定雙碳行動、綠色運營、回收循環三個議題,全面開展溫室氣體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包材回收等行動,并與伊利一樣,承諾將于2050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
值得關注的是,除食品生產企業外,食品供應商盒馬也在積極探索碳中和食品。日前,盒馬自有品牌有機山茶油成為廣東省首個碳中和食品。
此外,盒馬還率先上線全國首批零碳認證有機蔬菜,這些蔬菜多數產自盒馬位于昆明的有機盒馬村。
零碳食品元年
大批零碳食品在今年涌現,有業內人士戲稱,2022年應該是“零碳食品元年”。
從本質上來看,零碳食品主要是指食品種植、生產、包裝、運輸等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
可見,零碳食品并不意味著“更好吃”或“更營養”,售價反而是“更貴”。因此,未來零碳食品的發展,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關系。
億歐智庫的數據顯示,對于“可持續消費”飲食類產品,每月購買3次以內的消費者占比超六成。顯然,絕大多數消費者目前對于零碳食品,還是抱著嘗試的態度,而非日常消費。
從公開信息來看,目前伊利、蒙牛、盒馬等食品企業在碳中和路徑中所產生的成本均是自己承擔,未轉嫁給供應商及消費者。
波士頓咨詢公司碳中和專家表示,碳中和給企業帶來的直接收益是降本增效,對品牌形象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以本次更換包裝的雪碧為例,首先,透明瓶的成本低于綠色瓶,直接降低飲料包裝成本;其次透明瓶與可口可樂旗下其他碳酸飲料的包裝一致,將會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最后,在回收方面,以往,綠色瓶只能被回收用作衣服制作原料等,而透明瓶則可以回收繼續用作飲料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循環。
國際食品企業在做什么?
在政策導向下,碳中和必然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賽點。食品企業如何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有效降低成本、做好消費者教育,最終保障自身的利益空間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關于這點,或許我們可以從布局碳中和已久的國際食品企業身上學到一些經驗。
做減法的包裝
雪碧更換包裝瓶只是可口可樂執行其環保策略的一步。事實上,作為飲料公司,包裝幾乎占其總碳足跡的三分之一,因此,輕量化、可回收、植物性包裝是可口可樂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2020年,可口可樂就在日本推出的第一款I LOHAS無標簽瓶,韓國推出了第一款無標簽可口可樂寵物塑料瓶和雕刻標志瓶。由于飲料瓶在回收之前必須移除標簽,這些創新使可口可樂的包裝更容易回收。
此外,可口可樂旗下咖啡品牌Costa在英國的咖啡店推出了由100%植物性材料制成的杯子。這些杯子的碳足跡,比標準的杯子低26%。Costa還更新了其可重復使用的杯子獎勵計劃,進一步鼓勵消費者在幫助減少浪費方面發揮其作用。
變廢為寶的原料
利用那些會被丟棄的水果、蔬菜、油脂等食品原料,進行回收,并通過工藝,制作出可銷售的產品。
如創新零食品牌RIND,“零浪費零食”是其最大的標簽。品牌通過吃整個水果、最大限度地提高營養價值和最大限度地減少食物浪費,來幫助消費者吃得更好,同時助力環保。
RIND官網顯示,2021年,品牌已幫助節省了34萬多磅的食物浪費,2022年的目標是節省100萬磅。
還有食品公司Barnana,當“不完美”的香蕉有磨損、有點太熟或尺寸不合適時——它們通常會被拒絕出售。而Barnana會把這些美味的香蕉變成零食,給它們第二次機會。
結語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綠色發展無可爭議的成為時代底色。盡管國內碳中和才邁出第一步,但頭部食品企業正在通過技術創新、數字化等手段加速推進“雙碳”進程。
相信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逐步覺醒,頭部企業的示范效應,食品行業的綠色未來,值得期待。
本文轉載自食研匯FTA(ID:FTA_21FOOD),已獲授權,版權歸食研匯FTA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CBNData「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活動季」即將盛大開啟
白皮書早鳥優惠 數據庫會員體驗資格 報告下載特權 …… 多重福利等你來領!
歡迎大家掃碼入群,共同交流探討新消費“真”相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