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產汽水的“劃區為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窯,這家誕生于二十世紀、發源于內蒙古的老品牌,正迎來它的“第二春”。不知不覺間,走進每一家餐館,它已成為了用戶新的飲品選擇。“年銷30億”、“手握300億票房的吳京代言”、“毛利率高于元氣森林”等標簽,讓大窯成為了投資人眼中新的寵兒。
近幾年,隨著國潮熱度上漲,嶗山可樂、天府可樂、鴻星爾克等“老字號”都上演過“突然爆紅”的野性消費場面,但不打國貨情懷、不講城市故事的大窯,則走出了一條更為穩固的復興之路。
猛鋪餐飲渠道,走出內蒙一隅
今天,大窯汽水的國民度有多高呢?社交平臺上或許能得到答案,有博主們發出的疑問是“只有山西有大窯嗎?”、“只有青島有?”、“只有內蒙有?”……一時間,全國網友都在認領它的家鄉。
一直以來,在碳酸飲料領域,除了“兩樂”,一眾國產品牌都默契地保持著“劃區為王”的狀態,典型如西安的冰峰、北京的北冰洋、青島的嶗山可樂、四川的天府可樂等等,而近兩年的“餐桌C位”大窯,一舉打破了這一格局。
事實上,在2017年時,主攻內蒙市場的大窯飲品還將自己定位為“中國北方餐飲引領品牌”,五年之后,品牌官網上這行大字已經改為“做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
從偏安一隅到隨處可見,押注餐飲渠道是大窯走出的第一步“野棋”。
碳酸飲料雖是酒以外的“佐餐標配”,卻一直很難占住餐飲渠道,在消費者認知里,包括“兩樂”在內,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似乎都是擺在商超貨架上的。
“飲料進餐館,一般都是吃力不討好的結局”,一位面館老板告訴36氪,“超市的價格十分透明,且外面隨處都能買到,店里再加價售賣,其實空間很小”,這也是早期許多小餐館“謝絕自帶酒水”的原因。
而大窯在最開始就以餐飲渠道為主,與巨頭們相比,它也將更高的利潤空間給到了各層經銷商和終端商家。陜西的一位經銷商向36氪證實,一級經銷商的拿貨價約為17.5元/箱,二級經銷商約22元/箱,再到終端時價格大約在25元/箱,換算后每瓶汽水的毛利大約能達到3~4元,作為對比,終端售賣一瓶3塊錢的可口可樂大約只能賺0.6元。
商家們樂于銷售的同時,大窯的大包裝、玻璃瓶也契合了消費者的聚餐需求。汽水大多采用200ml的玻璃瓶或330ml的包裝規格,而大窯的大單品是550ml的玻璃瓶汽水,與其他產品作出品類區隔、避免直接競爭的同時,其包裝形式類似啤酒,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酒飲替代品,“大汽水,喝大窯”和“不喝酒,喝大窯”也成了兩句經典slogan。
靠著差異化的產品和高毛利,大窯的線下餐飲渠道很快遍布全國。根據官網,目前大窯在全國范圍內設有8個生產基地,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及華東四大地區。
最近一兩年,大窯已不滿足于“餐飲稱王”,開始向商超和線上擴張,意圖在日常飲料消費場景中掘一杯金。根據36氪拿到的一份數據,2022年大窯在天貓品牌、京東自營旗艦店、京東pop店的交易額總計超過4800萬。
不過,線下商超渠道高手林立,且一貫有“你死我活”之勢。截至2022年一季度,元氣森林線下終端數量就突破100萬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樣的國際巨頭幾乎將渠道鋪到了中國的每家商店,前幾年在這幾個品牌間不時爆發的冰柜大戰就是渠道爭搶的印證。
這樣的局面下,習慣了“餐飲場景”的大窯能否拿下商超點位的市場份額,還要打上問號。“大窯希望在全渠道跑起來,但目前的主場很明顯,還是餐飲”,上述經銷商告訴36氪。
鋪天蓋地,國民汽水與國民級廣告
大窯翻紅的背后,站著與蜜雪冰城一樣的品牌咨詢機構——華與華。
在2021年合作關系確立時,華與華對大窯的判斷是“整體處于渠道驅動力強,品牌認知度低的局面”,在隨后的一系列動作中,選擇具有“國民”屬性的代言人是大窯走出的重要一步。
2022年初,大窯官宣吳京為代言人,當天沖上微博熱搜榜。今年春節前,大窯再次官宣與吳京續約,借住賀歲檔電影投放檔期,在一二線城市的各大影城進行了再度曝光。
在此之前,國產汽水品牌幾乎沒有過一線大牌演員的代言,而吳京已憑借《戰狼》、《流浪地球》等影片實現個人票房破300億元的成績,無論是形象契合度還是知名度都完美契合大窯,“吳京代言的那款汽水”也成了大窯最明顯的標簽之一。
代言人之外,大窯的廣告投放也延續高舉高打屬性,吳京出鏡的TVC登陸央視、北京地鐵燈箱廣告投放、與新潮及分眾傳媒合作進行電梯廣告投放等等,幾乎以“360度環繞”的曝光度占領消費者心智。
憑借密集、精準的營銷動作,大窯成功讓全國消費者認識了這款玻璃瓶的大汽水。反觀其他國產汽水品牌近年的營銷策略,北冰洋樂此不疲地講述著“西安故事”, 天府可樂在1個月前剛因為“破產烏龍”引發了一波野性消費,不少網友甚至是在當時才知道這家可樂品牌還“活著”,“召回消費者情懷”依然被品牌們寄予厚望。
華與華創始人華杉在2022年的總結中提到,“快消品主要就是靠品牌和渠道,大窯汽水會成為像蜜雪冰城那樣的超級明星企業”。
從現狀來看,大窯似乎真的為眾多國產老牌汽水打出了樣板,但躋身一線之后,能否真的從“兩樂”中撕開縫隙、消弭差距,還面臨著真正的渠道和品牌故事的考驗。
本文轉載自36氪未來消費(ID:lslb168),已獲授權,版權歸36氪未來消費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正式發布,預售直降70元!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