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24年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變革,據說張勇花了幾年時間準備,阿里能否由此重塑競爭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月27日,逍遙在外的馬云突然現身國內,被人目睹坐在一輛豐田考斯特上,不時與人交談,車內還坐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阿里集團資深副總裁邵曉鋒。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召開總裁會,張勇發表全員信,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
按照計劃,阿里將設立六大業務集團,這些業務未來可以獨立融資甚至上市募股。
這意味著什么?多年來執著于融合不同業務達到“大一統”的阿里巴巴,正式放權了。
就是這么巧。
“這次變化之大,是阿里24年的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是生產關系變革最劇烈的一次。”張勇措辭直接。
輿論圈因此炸開了鍋。為什么要變?調整后阿里巴巴會怎樣?業務能否重回高增長?阿里云、菜鳥、釘釘、盒馬、閑魚……一系列業務中,哪個板塊會最先單獨上市?
一連串問題等待阿里回答。最新消息是,阿里巴巴將于3月30日上午8點就此舉行電話會議。
“24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
據晚點Late Post了解,馬云沒有出席總裁會。
這是一場由張勇親自發起的組織變革。
按照“1+6+N”的組織結構,阿里將分為三層——1個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體、6個業務集團以及多家獨立的業務公司。
6個業務集團分別是云智能集團、淘寶天貓商業集團、本地生活集團、菜鳥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大文娛集團。
對應的各大業務高管配置上,張勇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團CEO,戴珊任淘寶天貓商業集團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團CEO,萬霖繼續擔任菜鳥集團CEO,蔣凡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樊路遠任大文娛集團CEO。
N個獨立的業務公司則包括阿里健康、盒馬、飛豬、高鑫零售、銀泰、大潤發、夸克、瓴羊、平頭哥等。
▲阿里巴巴變革后的組織架構。
在此之前的2021年底,阿里宣布由原來的大中臺戰略改為多元化治理,設立了中國數字商業、海外數字商業、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4大業務板塊,分別由戴珊、蔣凡、俞永福、張建峰分管,管理業務的同時管理財務、法務、人力等中后臺部門。
在阿里內部,這四位分管大總裁被形容為夾在0層CEO和1層事業群間的0.5層組織。
如今,阿里打算抹除掉0.5層組織。
這次調整后,阿里依然是一家上市公司,法律主體、財務主體沒有變化,但新成立的各個業務集團和公司都會成立各自的CEO,對各自的董事會匯報,決定每年的業務規劃、市場響應、預算、薪酬福利等,獨自面向市場。
“阿里24年的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變化最大。”據晚點Late Post,一位阿里人士稱張勇花了幾年時間做準備,這一次調整計劃始于2023年初。另一位阿里人士則形容這次的調整是一場“巨變”,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用張勇自己的話說,“這次組織變革是阿里24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分家”有利于一個個上市
“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是本次變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張勇如是解釋。
不過這次變革最有想象力,也最讓員工、外界關心的地方在于:許多業務獨立融資或獨立上市可能會加速。
在信中,張勇寫道,“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一時間,集團內外沸騰不已。
在阿里內網,張勇專門錄制了一個解答員工提問的視頻。
他談到,像阿里巴巴這樣業務如此多元多樣、跨度那么大的,很少,這些多樣性的業務,與其放在一個鍋里、一個上市載體里端出去,不如果斷讓它們單獨面對市場。
▲張勇談阿里業務分拆。
“成熟一個,上市一個。”張勇表示。
他希望,阿里巴巴未來能夠長出來若干個上市公司,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經過幾年又能夠再生兒育女,分出來更多的上市公司,“這樣阿里巴巴的業務才算走向繁榮,才能解決一代又一代的員工‘為誰而戰’的問題。”
他認為,“孩子大了,還是要走出去,去獨立面對市場。”因為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
在張勇的規劃里,未來阿里巴巴集團更像一個大底座,來給它們做好支撐。
在不少阿里巴巴內部員工看來,一些業務集團和公司雖然還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但這封全員信發出后,這些公司未來單獨上市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
這有例可循。
早在2020年-2021年,資本市場就迎來過一波企業分拆上市潮:京東將旗下的“京東健康”、“京東物流”分拆獨立,先后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百度、網易、比亞迪、歌爾股份等也都推出分拆上市計劃。
上市競速賽,誰第一個吃螃蟹?
問題來了,阿里旗下哪些公司會最快單獨上市?
目前,阿里旗下的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都已獨立上市。市場猜測,阿里旗下的強競爭力項目,比如阿里云、菜鳥、盒馬,極有可能率先拿到上市的號碼牌。
財報顯示,2018財年-2022財年,阿里云年營收從133.9億元迅速漲到了745.68億元,5年增長456.9%。
▲阿里云歷年營收狀況。
根據Canalys數據,阿里云在中國云計算基礎設施支出的市場份額中占比36%,排名第一。
苗頭早已顯現。
“根據分類加總估值法,市場對集團總體業務中的諸多業務板塊并未賦予應有的價值。”2020年投資者日期間,時任阿里巴巴集團CFO的武衛公開點名了云計算。
2021年底,時值阿里在財報中將業務內容進一步分拆,武衛再次對投資人表示,這是為了將業務“與它們各自的同業公司作比較”。
估值方面來看,阿里云高企。國金證券就曾發研報稱,由于云計算行業高成長,阿里云的龍頭地位穩固,估值2836億元。
獨立評論人王如晨認為,菜鳥也很有可能先獨立上市,因為今年是菜鳥成立的十周年,京東物流也已經上市,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菜鳥上市的希望也很大。
近兩年,菜鳥飛得很快。根據阿里最新財報,2022年四季度,菜鳥營收165.53億元,同比增長27%,繼續蟬聯集團第一;且菜鳥基本達到了盈虧平衡。
目前菜鳥尚處于投入期,國金證券予其1223億元估值。
作為新零售業態的盒馬,則在過去兩年不斷傳出融資上市傳聞。
2021年底,盒馬成為獨立的環路公司,有自己單獨的薪酬、福利、預算和員工期權激勵機制;2022年9月,盒馬CEO侯毅發布內部信稱,盒馬完成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彼時,有業內人士指出是在為上市鋪路。
2023年1月,侯毅在內部信中透露,2022年盒馬鮮生已實現全面盈利。
數據顯示,2022年,盒馬鮮生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5%,盒馬X會員店增長超247%,奧萊和鄰里的增長高達555%。
此外,“全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釘釘,“中國最大的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也被視作阿里上市加速賽中的有力競爭者。
業績增速放緩,阿里不得不變
馬云隱退這些年,阿里有一些改變是可以量化的:比如股市里的價值,財報上的業績。
以2021年9月30日馬云徹底退出董事局那一天為節點,當天阿里美股股價收漲逾6%,市值為7954億美元;而后起起落落,在去年10月的中概股低潮期,其股價一度跌回2014年上市時的水平,市值只剩1800億美元;到了馬云回歸這天,阿里美股收盤市值回漲些許,到2200億美元。
同一時期,阿里業績也進入慢增長時代。
2022財年第三財季至今,阿里營收同比增速已連續五個季度徘徊在個位數,2023財年一季度甚至出現0.1%的負增長。
具體業務來看,淘寶、天貓為核心的電商業務,受到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的沖擊,降速明顯、輸血壓力倍增;被視為全廠希望的阿里云,最新營收增速也從三位數降至3%。
阿里不得不變了。
事實上,用生產關系的調整來驅動生產力的釋放,是阿里巴巴一貫以來的做法。
據不完全統計,近七年來阿里進行了逾20次組織架構調整,平均每年超3次。
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剝離,成為一家單獨的公司,之后長出了螞蟻集團;2011年,淘寶網一拆為三,由此長出了天貓;2012年,阿里推出“七劍下天下”,由此長出了阿里巴巴的外部電商生態;2015年,阿里巴巴啟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兩年后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
回顧歷史,阿里歷史上多次組織變革,都讓其業務獲得了更大的發展,并引領了整個行業。
如今,阿里也正試圖通過一場從組織調整開始的變革,敲開新時代的大門。
目前來看,對于阿里主動邁出的這一步,市場初步肯定,截至3月28日收盤,美股港股均大漲15%;3月29日收盤,港股上漲12%。
大概是因為,調整能否讓阿里重回高增長有待觀察,但有變化就是好事情。
本文轉載自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無冕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