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9.9元,似乎已經有些不新鮮了。
最近,我發現網上很多關于“5塊錢喝Manner真香”的帖子。
仔細看,是年輕人利用自帶杯活動“花式整活”,甚至“帶著鍋碗瓢盆去Manner打咖啡”。
這又是什么新玩法?
“9塊9的咖啡習慣了,5塊錢的Manner心動嗎?”
最近,我注意到,一股自帶杯去Manner“薅羊毛”的風潮正在互聯網上流行起來。
最初走紅的,是一篇小紅書筆記,名為“Manner自帶杯的價格有多離譜”。
大致內容是:Manner自帶杯濃縮5元、自帶杯小杯拿鐵10元,自帶杯超大杯美式10元。
圖片來源:小紅書
其中有一條熱門評論:“濃縮兌水算美式嗎?”給了大家新思路。順著這條線索,網友們紛紛對Manner下手了。
Manner一份濃縮10元,自帶杯減5元,還可以免費加冰?;氐睫k公室加公司免費的水,相當于5塊錢得到一杯冰美式。
如此一來,網友們驚喜連連:“5塊錢的Manner!突然感覺9塊9不香了。”“在家自己沖咖啡也沒那么劃算。”
拿自帶杯去Manner打咖啡的,還有一波會“整活”的社牛。
有博主帶著高腳杯去Manner打咖啡,端著一杯有精致拉花的拿鐵邊走邊喝。網友彈幕:“優雅,實在是太優雅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還有帶葫蘆形狀的瓢去的,帶飯碗去的,帶玻璃飯盒去的……
“Manner自帶杯”這個話題的熱度也越來越高。截至目前,小紅書上相關話題的瀏覽量已超千萬。
我帶著我的茶缸,也去體驗了一下,發現這波熱度在線下,比想象中更火爆:
自帶杯需要在門店點單,所有咖啡產品都能減5元。我點了一杯大杯澳式白,原價20元,自帶杯只需15元。
拿出茶缸,說實話有些尷尬,但店員小哥已經見怪不怪了,完全沒有任何異樣表情。
等待期間,時不時有顧客自帶杯前來,杯子也是五花八門,甚至還有其他咖啡品牌的杯子,形狀大小各異。
對于網上“拿多大的杯子都能裝滿”的說法,店員表示:“如果自帶杯和原杯量差距不大,會裝滿,但如果差得太多,考慮到口感等原因,是無法裝滿的。如果顧客拿的杯子特別小,也會提前告知顧客可能不夠裝。”
當我從店員手中接過精致拉花的茶缸子時,瞥見臺面上擺著幾個形態、畫風迥異的杯子,正等待著冰葡美式的沖擊和拿鐵拉花的裝飾。
自帶杯喝咖啡并不是新鮮玩法,Manner這波為什么這么火?
自帶杯,今年為什么突然翻紅?
星巴克推出自帶杯活動已經有很多年。Manner從2015年成立開始,就推出了“自帶杯減5元”。許多獨立咖啡門店也有自帶杯優惠。
為什么今年突然這么火?我觀察了互聯網上的話題動態,結合探店,分析出3個原因:
這屆年輕人“會玩”已成行業共識,畢竟他們是能把奶茶杯和咖啡箱玩上熱搜的一批人,面對自帶杯這種能夠能夠大開腦洞“整活”的機會,豈能輕易放過?
于是,互聯網上出現了一波帶著奇奇怪怪的杯子去打咖啡的帖子。他們的足跡遍布星巴克、麥當勞、Tims。自帶杯的樣式也很離譜,從酒杯到酒瓶到電飯鍋,畫風有可愛、有優雅、有鬼畜。
每一個咖啡店員都無法預料,下一秒,對面的顧客會掏出多么奇葩的自帶杯。記錄店員的憋笑反應,也變成年輕人打咖啡的一種樂趣。
自帶杯給了年輕人一個彰顯個性的機會,越顯眼、獨特,越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今年,咖啡價格戰打得熱火朝天,頻頻刷新消費者對咖啡價格的認知。
每天一杯咖啡,一年也是一筆“巨款”,但不喝咖啡是不可能的。于是,怎樣花較少錢喝到好喝的咖啡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在Manner自帶杯話題下,有網友算了一筆賬:打工人每天要喝2~3杯咖啡,按22個工作日計,每月勁省600元。
不少網友不僅總結出了“5元喝Manner”的攻略,還匯總了其他品牌的自帶杯攻略:入續咖啡減5元,星巴克減4元,Tims減3元,JPG減3元,喜茶減2元。
年輕人在“薅羊毛”的路上樂此不疲地探索,自帶杯的“翻紅”也就不意外了。
當下的年輕人,正在對消費行為提出更多價值預期。自帶杯背后,也暗含著年輕人對環保理念和品牌價值感的認同。
就像今年,許多茶飲和咖啡品牌,靠公益活動收獲了不少消費者的支持,頻頻出圈。這也說明,消費者開始越來越關注品牌的文化和價值觀。
圖源來源:小紅書博主@趁熱拿鐵 已獲授權
Manner的自帶杯活動對杯子有限制,一次性杯子和容器不符合環保理念,是不能參與活動的。
如此看來,自帶杯玩法,其實滿足了年輕消費者省錢、愛玩、價值認同等多重需求。從這個角度去看,或也能給品牌帶來一些新的營銷思路。
讓利,也可以做得更有趣、貼心,給顧客超預期的體驗
首先是大家都很關注的效率問題。自帶杯對于高度標準化的連鎖門店來說,是否影響出杯效率?
圖源來源:小紅書博主@晗妹 已獲授權
Manner的店員表示:“其實影響不大。如果需要拉花,會增加一點難度,但整體時間沒太大變化。不需要拉花的產品,自帶杯和非自帶杯幾乎沒區別。”
我在門店觀察了一段時間,自帶杯除了無法線上點單以外,整體流程和一般咖啡幾乎無異。
此外,我還體驗到,Manner自帶杯還有細節之處的貼心。
此前,曾有網友反饋,飲品標簽貼在自帶杯上,要么撕不干凈,要么把杯子撕掉一層皮。
我發現,Manner會先貼一張透明膠,把標簽貼在透明膠上,這樣撕起來又輕松又無痕。
不論是線下體驗,還是線上反饋,目前看來,自帶杯的評價整體都很積極正向。借著這股流行,品牌或許可以發一發力。
結語
咖啡價格戰仍在繼續,消費者卻逐漸對動輒9塊9、8塊8的價格逐漸喪失敏感度。
“自帶杯優惠”的形式,讓品牌的讓利行為有了更多價值意義,也能激發消費者的參與積極性,在“整活”的過程中體會省錢的樂趣和品牌的暖心。
本文轉載自咖門(ID:KamenClub),已獲授權,版權歸咖門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