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體育行業將有哪些掘金機遇?

圖片來源:pixabay
歲末隆冬,中國體育產業迎來近兩年單筆最大投資——12月13日,移動電競賽事運營商英雄體育VSPO與沙特電子競技聯合會簽署了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這家頭部電競企業也由此完成C輪融資。
2023年,中國體育賽事重新步入正軌,夏季舉辦的成都大運會、秋季的杭州亞運會,大大拉動產業鏈各環節的復蘇。作為體育產業重要的參與者之一,機構投資對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12月16日,國內共發生49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81.97億元人民幣,其中,從數量來看,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前五大體育賽道為:電競與戶外運動持平(20.41%),體育科技(14.29%),健身與體育場館持平(10.21%)。
本次統計中,“數百萬”“數千萬”等,均以200萬、2000萬計算,此外,有10筆交易并未公開數額,因此未被計入總額。
電競領跑2023年體育行業投融資榜單
中國已經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競市場,尤其今年電競首次以正式競賽項目在杭州亞運會上亮相,為電競行業增長帶來新一輪助力。同時,伴隨著國內電競產業規范化發展,專業化和標準化不斷提升,以及電競選手在賽場上的卓越成就,“中國電競”已經成為全球電競產業的風向標,這也成為眾多機構資本、海外財團紛紛入局的原因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電競行業共發生10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22.095億元人民幣,其中移動電競賽事運營商英雄體育VSPO獲得來自中東財團的投資占絕對份額。
圖片來源:體育大生意制圖
英雄體育VSPO于2023年2月獲得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旗下Savvy Games Group獨家投資的2.65億美元(約人民幣18.815億元),創下近兩年國內體育行業單筆投資最高紀錄,剛剛與沙特電子競技聯合會簽署的一份價值85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讓英雄體育VSPO成為2023年的年度電競公司。
英雄體育VSPO目前最大的外部投資者是中國游戲巨頭騰訊,其他投資者包括摩根士丹利、海納亞洲創投和快手。英雄體育VSPO曾闖關港股IPO,其早期招股說明書稱,英雄體育VSPO運營29款電競游戲,其中包括《王者榮耀》《絕地求生手機版》及《英雄聯盟》等熱門游戲。最新的公告強調,該公司不僅在中國運營,而且在世界其他大多數主要市場都有業務。未來隨著與沙特的合作落地,該公司或再次沖擊港股。
有4家電競俱樂部或母公司獲得融資。相比于足籃球等項目,電競俱樂部的投資門檻相對較低,而從過去兩年李寧、微博等財團入局電競來看,擁有一家電競俱樂部依舊是迅速打入“電競年輕人”的最快途徑。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大批歐美電競俱樂部陷入運營困境,機構投資大幅退潮,相比之下,中國電競俱樂部顯示出更強勁的增長動力。
同時,體育游戲開發商望塵科技的IPO也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力點。望塵科技旗下有《足球大師》、《NBA籃球大師》、《最佳11人——冠軍球會》三款體育類手游,以及與第三方游戲開發商共同開發的《冠軍中超OL》等。無論是國際奧委會的布局還是電子競技周等,都透露出依托于傳統體育的電競,在未來有很大增長潛力,未來隨著這一細分類別的發展,投資者的參與將更加活躍。
戶外運動熱度不減,Ebike成資本寵兒
2022年戶外運動紅極一時,各類小眾運動通過“新鮮”二字活躍在大眾視野中,一波又一波的熱度下,戶外運動在這一年也迎來了多筆融資交易。
進入2023年,戶外經濟和小眾運動的投資熱度似乎依舊不減,表現亮眼的賽道主要集中于戶外裝備等,共獲得10筆、總額4.95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大專注于戶外運動的平臺被歸到體育科技類別,實際上,戶外運動的投資數量要高于電競。
圖片來源:體育大生意制圖
但具體來看,今年戶外運動幾筆大的融資都集中于電助力自行車。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環保意識增強,以及歐美地區油價持續走高,用電助力自行車取代汽車出行似乎是一個越來越可行的選擇,特別是在擁擠的城市,自行車提供了一種更靈活、更快捷的選擇。
但我國的電助力自行車發展重心并不在國內。相比起成熟的傳統電動車尚未被大眾認可,但在國際上電助力自行車相當走俏,作為全球第一大自行車出口國的中國企業家們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同時還有不少新消費品牌、世界級汽車廠商爭先入局。
據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助力自行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186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在“油改電”全球交通出行的大趨勢下,電助力自行車將有望取代傳統自行車,開啟一個全新的健康出行時代。
從融資輪次來看,我國戶外運動企業依舊處于起步階段,而這一點,也恰恰符合我國戶外運動發展現狀。未來隨著戶外運動相關政策落地及經濟發展,這一賽道依舊有很大增長潛力。
Keep成功上市,小眾運動“上云”走俏
2023年,體育科技類投融資主要集中于線上運動平臺,共7筆,總額度4.39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體育大生意制圖
盡管隨著日常生產生活重回正規,云健身、云辦公等線上類平臺難以避免地遭遇了一波冷遇,美國智能健身老大Peloton (PTON)曾被譽為“智能健身第一股”, 今年卻迅速跌入谷底,經歷大裁員、股價“打骨折”、單車召回等挫折;另一Peloton的追隨者Mirror,在被lululemon以5億美元收購三年后,最終也遭到被出售的命運。
但國內的線上平臺依托人口紅利,依舊有不少成長空間。當前我國體育消費市場規模約1.5萬億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2.8萬億元。和電競一樣,在全民健身的帶動下,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體育消費市場之一。
而這也給體育科技平臺帶來更多發展機遇。SaaS類管理平臺、頭部健身平臺依舊憑借扎根垂直賽道,用科技連接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服務以滿足人們日常“練”“戶外運動”的需求。
在7例融資中,Keep通過公開發行,帶來了2023年體育科技平臺及健身行業的最大的一筆交易。7月12日,Keep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港股運動科技第一股。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通線上健身全鏈路后,Keep進一步擴展至多種賽事和運動服務,在賽事中,Keep將獎牌玩出新高度;在運動服務中,Keep將優質運動內容和健身產品送達消費者,成功開拓新的增長動力。
2023年,戶外運動熱度持續,這也為扎根小眾運動的線上平臺提供發展機遇,粗門、雪族科技為小眾運動愛好者提供了更為精準的信息服務和線上集聚地。
健身鏡消聲,但智能健身設備仍處風口
翻開2023年,健身行業稍顯沉寂,老牌健身房接連走向尾聲,知名連鎖培訓機構梵音瑜伽因資金鏈原因一蹶不振,一兆韋德創始人賣慘后失蹤陷入某種“爛尾”狀態,似乎行業仍然未從過去三年的低沉中走出來。
然而,最終的統計數據卻告訴人們,健身行業在智能化方面仍然還有待挖掘。5筆融資,總額為8.69億元,有4筆與健身設備相關。
圖片來源:體育大生意制圖
此外,一些早前獲得投資者關注的新式健身品牌,例如樂刻、超級猩猩、健萌等,在這一次洗牌中表現出的韌性值得關注。新式連鎖健身房巧妙地抓住洗牌機遇,推出月付制健身房,降低消費者健身成本的同時,把健身做成一門大生意。
同時,“中臺管理+開放加盟”的模式,也讓傳統健身行業變得更加輕盈。過去,談及擴張,多數人苦于缺人、缺管理,而盲目擴張,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運營壓力,超過一定數量的門店,日常管理變得雜亂無章,但在中臺運營下,運營者能夠集中精力做營銷、管理。同時,通過量化服務,對外行人來說,健身和體育培訓也由此變為一個值得投資、可復制的生意。
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館運營
眾所周知的是,為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財政部每年都會下達“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預算”,支持符合條件的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然而現狀是仍有大量吃公共財政的系統內體育場館常年空置,運營難、利用率低。
因此近年來,多地主管部門選擇深化“放、管、服”改革,引入市場調節機制,讓通過合規方式篩選出來的社會主體提供公共體育文化服務,做到全盤激活。
這也使得更多社會力量開始參與到體育場館的建設及運營中。盡管在此次統計中,僅有5筆投融資被收錄其中,但實際上,由地方政府牽頭,“打包式”招攬企業投資落地的案例遠遠高于這一數額,特別是一些體育旅游的項目,其投資年限較長,數額較大,也未被統計收錄。
圖片來源:體育大生意制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體育大生意曾發布IMG的《數字趨勢報告》,其中提到,2024年體育場館將變得“更聰明“:
在新技術驅動下,體育場館不再是地址固定的建筑實體。智慧化場館將進一步降本增收,深化與球迷的聯系,為品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廣告服務。為創造更好的體驗和更多的收入,智慧化場館深化現場娛樂布局,提升數字參與,為球迷創造出全新的沉浸式體驗。
一些傳統賽道,例如賽事運營、賽事服務等,隨著今年線下體育賽事的全面恢復,依然是長線投資的重點,此外,一些細分市場備受資本青睞,比如,新興運動品牌成為投資熱點,而青少年體育今年雖幾家歡喜幾家愁,但仍然展現出蓬勃的活力,專注于青少年的賽事更是刷新賽史數據,助力青少年體育成為長期投資標的。
本文轉載自體育大生意(ID:sportsmoney),已獲授權,版權歸體育大生意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