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仍在關店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還是在銷售額、EBITDA、凈收入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圖片來源:unsplash
作者 | 盧思葉
編輯|童潔
盡管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仍在關店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還是在銷售額、EBITDA、凈收入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日前,Inditex集團發布截至2024年1月31日12個月內的2023財年業績報告,銷售額達359億歐元,同比增長10.4%;凈利潤達54億歐元,同比大增30.3%;毛利率同比增加0.77個百分點至57.8%。
店鋪優化是過去幾年Inditex集團的關鍵戰略,截至2024年1月31日,Inditex全球門店數量為5692家,在過去12個月凈減少123家。
在中國內地,Zara門店已經縮減至不足百家,其他姐妹品牌Oysho、Massimo Dutti、Zara Home也都在收縮門店規模。
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及其他地區,Inditex集團收入占比下滑至16.9%,與增長的業績相比,Zara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還在困局之中,關店潮一直在持續。被寄予厚望的高端化轉型戰略能否讓Zara重回巔峰,值得期待。
持續關店 Zara中國內地門店不足百家
分品牌來看,Inditex集團旗下所有品牌均錄得雙位數增長,2023財年增長最強勁的品牌是Oysho,銷售額增長19%至7.4億歐元,核心品牌Zara則為集團貢獻了超七成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0%至260.5億歐元。
分區域來看,西班牙以外的歐洲地區在2023財年增長最高,銷售額同比增長48.7%,西班牙、美洲、亞洲和其他地區分別增長14.8%、19.6%、16.9%。
Inditex集團2023財年地區收入占比,圖源:Inditex資訊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及其他地區”占比下滑至16.9%,這與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頹勢相關。
近年來,Zara陸續在多個城市撤店。近日,Zara位于廣東東莞的星河城店、位于廣東惠州的華貿天地店均傳出撤店消息。
Zara星河城店開業于2011年,是Zara在東莞開設的首批門店之一,也是目前在東莞的唯一一家門店,門店面積超2000平,撤店后品牌將退出東莞線下市場。
如今,租金成本更高的優質商圈大店、旗艦店、標志性門店也變成了關閉的對象,Zara的關店潮一直在持續。
去年9月,Zara位于西安西大街中環廣場的西安首店關閉;8月,位于汕頭星湖商業城的Zara閉店,該店是近10年來Zara在汕頭乃至粵東地區的首店及唯一門店。
去年1月,Zara還關閉了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門店,這是Zara于2006年進入中國內地后開設的首家門店,具有地標性意義。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Zara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不足百家,年內凈減少23家至96家門店。
這些門店幾乎選址在商業體中,贏商大數據顯示,Zara在全國24城5萬方以上購物中心和連鎖獨立百貨中進駐了92家購物中心和2家百貨,其中超過八成門店開設在中檔和中高檔購物中心。
從地區分布上來看,Zara的購物中心門店主要布局在華東、華北和華南地區,一二線城市為主。華東地區門店數量最多,達32家門店,占比34%,華北和華南的門店數量占比也分別有19%和17%。
同時,Inditex集團旗下在中國市場運營的品牌也均在收縮門店規模,2023財年內,Oysho、Massimo Dutti和Zara Home分別凈減少14家、6家和7家門店。
截至2024年1月31日,Inditex集團旗下四個品牌在中國內地總計擁有192家門店,較上年同期凈減少50家。
曾被看好的西班牙快時尚品牌Oysho不久前關閉了蘇州、寧波、成都、西安、深圳、石家莊等多地的門店。
相比2023年初的39家門店,Oysho當前僅有25家門店,一年內關閉超三分之一的門店。
快時尚在中國謹慎擴張 Zara押注高端化
過去三年間,國際快時尚巨頭敗退中國市場已經是常態,不止Zara,H&M、GAP等頭部快時尚品牌都在收縮門店規模。
贏商大數據顯示,2023年在中國大陸24城5萬方以上購物中心中,除優衣庫之外,Zara、H&M、GAP門店數量都是負增長狀態,分別凈減少8家、21家和18家門店。
三個品牌在2023年基本暫停了在購物中心的門店開業,僅有個位數家門店新開,Zara更是沒有新開門店,僅關閉了部分門店。
去年6月,H&M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旗艦店正式停止運營。這家占地面積超過1200平方米的旗艦店,是H&M國內規模最大的門店之一,也是H&M當時在國內開出的第200家門店。
快時尚品牌的吸引力大不如從前,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普遍不佳。如優衣庫雖然仍在開店,但也提出了謹慎的渠道策略。
迅銷集團首席財務官岡崎健日前接受采訪稱,迅銷將調整優衣庫在中國的開店戰略,計劃通過關閉虧損門店和在優良地段開店提升店鋪盈利能力,目標10年后將大中華區業務每家店鋪的銷售收入提高到與日本國內優衣庫業務相同的水平。
2024財年迅銷計劃在中國開設80家優衣庫門店,關閉50家門店,凈增30家,岡崎健表示,2025財年以后“凈增數有可能在數年內處于低位”。
競爭之下,Zara提出高端化轉型戰略,想在同質化的品牌中突圍,通過與知名設計師合作、使用更高端的面料、逐步提價、提升高端系列占比等方式加碼高端化。
Inditex集團首席執行官Oscar Garcia Maceiras曾表示,董事長Marta Otega一直專注于重新定義Zara的品牌和產品戰略,已將目標鎖定在富裕階層,在提高價格的同時加大對黃金地段旗艦店的投資力度。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程偉雄認為,Zara原本進入中國市場之際就定位白領群體,如今進行價格調整,也是為了更好地與低端快時尚進行差異化競爭,對于Zara的主流消費者而言,溫和的價格調整或許不太會有較大的影響。
他指出,選擇性關閉一些門店,進行門店重新布局對Zara來說是一種可行性戰略。Zara主要以線下實體店為主導,對門店布局進行重新調整,有利于區分Zara和本土市場低端快時尚品牌,體現差異化競爭。
同時,全渠道發展也是Inditex集團當前在中國的主要策略。對于上述一次性關閉兩家大灣區門店,Inditex中國表示,中國是Zara的重要戰略市場, Zara將持續投資創新,繼續專注于線上線下的整合模式,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開辟新市場 全球多城首店將開
全球市場來看,Inditex集團的門店數量也在繼續縮減。截至2024年1月31日,Inditex全球門店數量為5692家,在過去12個月凈減少123家,相較2022年同期大幅減少785家門店。
店鋪優化是過去幾年Inditex集團的關鍵戰略,在2020年集團便提出關掉全球1200家門店的計劃,具體措施是關閉表現不佳的門店,擴大和改造現有門店。
2023財年,Inditex集團旗下七個品牌在全球新開192家門店、關閉315家、重裝翻新231家,其中包括84家門店擴建和315家門店優化合并。
其中僅有Pull&Bear品牌的門店數量是正增長,其他品牌門店規模都在收縮,Zara、Zara Home和Oysho是關店的主要對象,分別凈減少74家、17家和18家門店。
Zara是集團門店數量最多的品牌,也是渠道調整優化最多的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門店數量減少,Inditex集團的經營面積還在擴大。
與2022年相比,Inditex集團門店店鋪數量減少2%,門店總面積增加2%至456萬平方米,門店平均面積達到801平方米,新的商業空間總計增長了4.5%。
反映在業績上,渠道優化的成果顯現。2023財年,Inditex集團線下門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7.9%,在線銷售額同比增長16%至91億歐元,約占總銷售額的25%。
Inditex預計,線下門店總面積將在2024年至2026年繼續增長5%左右。2024財年,Inditex集團的普通資本支出約為18億歐元,這筆投資將主要用于優化其商業空間、技術整合和在線平臺的改進。
財年內,Inditex集團在41個市場開設了新門店,期間開拓柬埔寨市場,Zara在柬埔寨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據財報披露的信息,Zara品牌還將在羅馬、漢堡、洛杉磯、拉斯維加斯等新地點開設門店,并將對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門店,如米蘭Zara Corso Vittorio Emanuele店和上海Zara南京路店等,進行重大擴建和翻新。
Massimo Dutti、Oysho、Bershka、Zara Home分別在美國邁阿密、德國漢堡、印度孟買、班加羅爾均有開設首店的計劃,Inditex集團還預計進入新市場烏茲別克斯坦。
可見,開拓新市場是Inditex集團2024財年的重要方向,新市場的表現將成為保持增長的關鍵。Óscar García Maceiras稱,Inditex的目標是進一步探索,繼續抓住未來的增長機會。
本文轉載自品牌數讀(ID:winlive2019),已獲授權,版權歸品牌數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