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市場回歸理性,化妝品行業的融資速度也按下了減速鍵。

圖片來源:Pixabay
這是年初聚美麗在對去年美業投融資進行盤點時,琢石資本合伙人王勇在采訪中反復提及的一句話。
去年,大家都喊著“生意不好做”,化妝品行業內品牌退出、企業經營困難等更是不鮮見,而在資本市場,也能從投融資的熱度與金額有所下滑,窺見投融資市場逐漸進入“冷靜期”。
修遠資本管理合伙人嚴明此前在跟聚美麗交流時就強調,如今的資本市場已經回歸正常。隨著資本市場的狂熱漸退,投資也會相對謹慎。“2018、2019年的時候,只要是增長快的,不管它賺錢不賺錢,資本就瘋狂地投。但2020-2022年經歷疫情,投資就一下子冷下來了,這也讓大家可以冷靜下來去思考。”
如今,2024年已過半,進入“冷靜期”的化妝品投融資市場較之去年發生了哪些變化?誰的熱度下降?又是哪一賽道成為了“新寵”?基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聚美麗梳理了2024年上半年化妝品行業全球投融資事件,以觀察和分析化妝品行業投融資所發生的變化和原因。
-38.72%,美業投融資進入“冷靜期”
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全球美業投融資事件僅有51起,相較2023年上半年的81起,同比下滑38.27%。其中,國內投融資事件33起,國外投融資事件18起。
同時,聚美麗通過整理單月投融資事件發現,2024年上半年的6個月,每月的投融資事件是在逐漸減少。其中,1月投融資事件最多,有21起完成了不同輪次和性質的融資,而到了第二季度的三個月僅分別有6起、4起、5起??梢姡?月投融資“最熱”,往后投融資市場逐漸變冷,進入了冷靜期。
另外,在過去的一年,資本市場對美妝賽道的關注度也略有下降。在不具名業內人士看來,與其說是過冷,不如說是此前過熱后的一種回調現象。
融資集中在天使輪和A輪
從融資輪次來看,2024年上半年主要集中在天使輪與A輪融資階段,從天使到A輪共計20起,占比總投融資事件40%。而這也就意味著,近一半獲投的品牌或企業多數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如,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護膚品牌KEYiN,獲得了若羽臣數千萬元融資,其已推出了包括精華、面霜、面膜等在內的7款單品,客單價在300-500元左右,屬于中檔價位的護膚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立兩年時間里,KEYiN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且均由若羽臣投資。與此同時,若羽臣還與KEYiN品牌進行了產業技術方向的戰略合作。
同時,今年4月,底妝品牌方里 FUNNY ELVES也完成A+輪融資,融資額未披露,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金沙江創投。據悉,方里 FUNNY ELVES成立于2017年,曾在2022年就獲得貝泰妮、青銳創投的A輪投資。
億元級別13起,占比26%
從投融資金額來看,2024年上半年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千萬級別有19起,占比38%。而億元級別也有13起,占比26%;千萬級別以下有3起,占比6%;未披露的也有15起,占比30%。
其中,最大一筆融資金額來自于植物源女性護理品牌The Honey Pot Company,其被Compass Diversified以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59億元)收購。
同時,歐舒丹集團以1.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47億元),從英國私募基金Bluegem Capital Partner手中收購意大利奢華家居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據稱,品牌估值相當于其核心利潤的近12倍。
此外,在2024年上半年全球美業投融資51起事件中,獲投的化妝品品牌有18起,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KEYiN、方里 FUNNY ELVES。而去年一年僅有13起,可見,資本市場又一次將視野聚焦到化妝品品牌身上了。
回顧近幾年可以發現,隨著資本市場的熱情退去、消費者回歸理性,頂著新消費光環誕生的新銳美妝品牌放下了曾經的“營銷套路”,而是開始在研發端“補課”。
資生堂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高級副總裁周濤聲,就曾在與聚美麗交流時提到,“企業級的投資,更多是看重于品牌的長期價值,而現在已經有很多新銳品牌都開始注重研發,各自建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工廠。同時,他們保持對消費者的敏銳洞察力和應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資本市場漸冷之下,哪些賽道被看中了?
雖然,主流投資方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能助推美妝產業發展提速,但是在近年來美妝市場快速發生變化之下,資本出手也趨于理性和謹慎,投資傾向也切換到了細分賽道的化妝品相關企業。
巨頭加注,“嗅覺經濟”依然“吃香”
從今年上半年美業投融資事件所涉及的領域來看,“嗅覺經濟”在中國化妝品市場依然很“吃香”,過去半年,就有6起香水香氛投融資事件,其中,國內香水品牌3起,國外香水品牌3起。
這與消費端的需求不無關系。如今,以香水和香氛為代表的療愈經濟愈發凸顯情緒價值,而消費者對于香味的依賴和家居香氛的巨大市場讓這個賽道極具前景,故此得到了資本重視。
據CBNData發布的《2023香水香氛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預測數據顯示,中國的香水香氛行業預計將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5.07億元)的市場規模。
從投資方來看,大部分為國際美妝巨頭企業如歐萊雅集團、開云集團、歐舒丹集團??梢姡瑖H巨頭對于香水賽道的青睞依舊。
其中,歐萊雅集團在2024年上半年就投了2起。如今年2月,歐萊雅集團宣布對觀夏進行少數股權投資。這是由歐萊雅中國旗下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進行的投資,并且,這一投資得到了歐萊雅集團戰略創新風險投資基金公司BOLD(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L’Oréal Development)的支持。而這也是繼2022年投資聞獻之后,歐萊雅集團對于中國本土香氛品牌的再次投資。
同時,曾有外媒消息報道稱,歐萊雅集團還在考慮投資阿曼奢侈香水品牌Amouage,據稱,品牌估值已超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33.55億元)。
資本對上游端投資“降溫”
除此之外,隨著新興消費群體對護膚有了更加理性和多元化的需求,似乎具有“科技力”的護膚更受消費者青睞,這從近年來,合成生物、重組膠原蛋白賽道的火熱程度就可窺見一斑。
雖然化妝品上游端仍然受到不少資本的關注,半年共發生8起化妝品上游端投融資事件,但對比去年一整年41起來看,似乎資本對化妝品上游端的投資也“降溫”了。
其中,成立于2020年的合成生物學企業湘雅生物,在2024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兩輪融資。一輪是今年4月獲得戰略融資,投資方為美萊醫療;次月,又獲得近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海南安瑞壹號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海南安瑞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湖州錦坤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科創投集團下屬子公司)投資機構。
同時,今年4月,合成生物企業百葵銳生物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勤智資本領投,粵科金融跟投。
從去年投融資方向來看,曾經的投融資“寵兒”新銳品牌受到“冷落”,而轉頭開始投化妝品上游技術原料企業,但要注意的是,從投融資數據以及市場端反饋來看,今年這類小型技術公司也碰到生存難題,其中類似合成生物相關技術公司,就可能因這些年政策引導過度擴張,而在接下來可能會迎來一輪“倒閉潮”。
由此可見,資本雖然對上游端雖仍舊保持興趣,但節奏放緩并且趨于理性。這意味著,在熱潮退卻的當下,美妝投資已到達新的拐點。
頭部企業押注的洗護成“新寵”?
此外,如果說今年化妝品領域跑出一條新賽道,那無疑是洗護賽道了。
今年上半年就有不少品牌、企業入局或加碼了洗護賽道。比如,珀萊雅推出了專研頭皮微生態的功效洗護品牌驚時;又如福瑞達將推出專研頭皮微生態科學洗護品牌即沐。
從數據來看,這一賽道也正在逐步增長。根據德國Statista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洗護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至7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891億元);預計2027年中國洗護發產品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5%。
與此同時,聚美麗記者在統計時發現,2024年上半年,與護發相關的投融資事件也有3起。
其中,今年年初,歐萊雅集團與汝原科技Zuvi合作開發的新一代專業級吹風機——AirLight Pro,其擁有 LightCare TM 專利護發科技,據稱,不僅可以大幅縮短頭發吹干時間,還可以提高頭發的水潤度 33%、柔順度 59%。
歐萊雅集團全球研發、創新和科技事務副首席執行官Barbara Lavernos指出,“AirLight Pro申請了超過150項專利,首次提供了一種既能吹干并呵護頭發,又可踐行綠色環保的解決方案,展現了我們在美妝領域的技術突破成果。”
另外,在今年2月,專注頭皮護理的品牌Jupiter,也獲得300萬美元(合人民幣2153.82萬元)的種子輪融資。
投融資方向的不斷切換,意味著隨著整個化妝品行業向細分領域進一步發展,每個賽道的結構和機會點也在發生著變化,而這些變化也會不斷的帶來新的投資機會,至于,除了香水、上游端外,洗護賽道未來會成為新的藍海市場,仍尚待觀察和驗證。
結語
春江水暖鴨先知,要知道,資本流向向來是代表行業興衰的標志之一。
而今年上半年也有不少美妝品牌閉店。據贏商云智庫統計顯示,2024上半年宣布閉店的美妝品牌超30個,其中三分之一停產破產、半數退出線上渠道。
由此可見,一方面大批美妝品牌關店、倒閉;另一方面,開年至今美妝領域投融資事件僅有51起,在此背景下,透露的正是當下中國美妝市場遇冷的體現。
回顧近年化妝品行業的投融資走向,2021年近200起投融資事件,而在投融資熱度達到頂峰后,2023年漸漸開始放緩,資本開始進入,投資變得相對謹慎,這意味著資本市場迎來了“下半場”。
從前文梳理的投融資情況來看,一方面,獲得融資的品牌/企業,或是在賽道上積累了一定的優勢或具備差異化核心競爭力受到資本青睞;另一方面,在市場發展逐漸成熟化下,資本更關注品牌的長期價值,也會更追求品牌/企業帶來的長期增長收益。
當資本市場回歸理性,化妝品行業的融資速度也按下了減速鍵,故此,想要拿到投資的企業,需要拿出更多“硬實力”,并講出好的故事,才能打動投資人。
本文轉載自聚美麗(ID:jumeili-cn),已獲授權,版權歸聚美麗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