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酪行業零食化的方向并未走錯,但從兒童奶酪棒發展起來的中國奶酪行業亟待“長大”。

圖片來源:Pixabay
由于國內液態奶消費增長進入瓶頸,行業對奶酪等干乳制品的期望越來越高。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奶業大會上,從政府部門、協會到乳企,都將發展奶酪等干乳制品作為乳業未來突圍的重點方向之一。不過2023年,國內奶酪行業卻同樣進入調整期,行業增速從雙位數高增到雙位數下滑。在業內看來,中國奶酪行業零食化的方向并未走錯,但從兒童奶酪棒發展起來的中國奶酪行業亟待“長大”。
01 行業突圍瞄準干乳制品
在經過了疫情時期的高速增長后,2023年以來國內乳制品消費呈現逐步降速的態勢。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3年國內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增長7.9%、-6.5%和-2.4%。
到2024年第一季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以及國內消費恢復不及預期,國內主要乳企的業績增速又有不同程度的放緩或下滑,因此在本屆中國奶業大會上,如何重拾增長也成為行業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看來,造成目前這一現狀的,主要與當前國內乳制品消費結構有關,國內乳制品消費多以液態奶為主,而歐美、日韓等則以奶酪為主,單位時間內消費者飲用液態奶的消費量有限,因此要實現乳制品消費擴容,就需要改變當前的乳品消費結構,從喝奶向吃奶轉變。
多方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居民液態奶消費量占奶類消費占比的77.4%,盡管2022年中國液態奶銷量比2021年下降了8.6%,折合人均消費量為32.5公斤,同期日本的人均液奶消費量約為32.8千克,韓國為29.5千克,相差并不大,但中國干乳制品消費占比偏低。以奶酪為例,歐美國家市場奶酪在乳制品消費中占比30%到50%,中國則不足3%,對比日韓等國也有較大差距。這也是造成2023年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為42.4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務院參事、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于康震在發言中表示,應當優化液態奶與干乳制品生產比例,增加奶酪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供應,特別是要突破乳清蛋白、乳鐵蛋白、乳糖等嬰配粉原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等。
中國奶業協會也在大會上啟動了全民科學食奶“壹拾佰仟萬”專項行動,加速乳制品消費科普,推動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費。
記者任玉明攝
另一方面,發展奶酪等干乳制品也被認為能夠緩解目前國內原奶周期性過剩的難題。由于制作1公斤奶酪需要使用10公斤原奶,且奶酪可以長期保存,所以對于原奶季節性供應不平衡,調整奶業周期也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奶酪生產時產生的乳清粉也是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重要原料之一,國內乳清粉目前主要依賴于進口。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發言中表示,發展奶酪等干乳制品,不但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又能承擔奶源過剩時發揮蓄水池的作用。
02 中國奶酪行業亟待長大
雖然行業集體看好奶酪等干乳制品,但在過去兩年中,國內奶酪行業也同樣進入深度調整。由于大量乳企進入奶酪行業淘金,奶酪產品品類過于單一,產生了階段性供給過剩,疊加消費不及預期的影響,2022年國內奶酪行業銷售額整體增速從30%下降至6.5%。2023年國內奶酪行業銷售額增速出現雙位數的下滑。
作為國內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藍多的業績上也可以看到這一變化,收入增速從2019年到2021年的42.3%、63.2%和57.3%,逐步變為2022年的7.8%,和2023年的-16.2%。
在2024中國奶酪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妙可藍多創始人、總裁柴琇表示,2023年到2024年是中國奶酪行業震蕩調整的兩年。在市場倒逼之下,整個奶酪行業需要尋求新的方向。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表現看,國內奶酪市場已經在回升,未來的成長空間依然很大。
妙可藍多2024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同比下降7.1%,跌幅進一步收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29.75萬元,同比增長70.6%。
柴琇告訴記者,區別于西方奶酪的消費場景主要在餐桌,屬于生活必需品,中國的奶酪是從零食品類起步,這也是受中國飲食文化和乳業發展水平制約,但這并非問題,兒童奶酪棒打開了中國奶酪消費的大門,而下一階段國內奶酪產業要轉向更多元的奶酪產品,消費人群也需要同步成長,要從兒童向青年和中老年等全年齡人群進行覆蓋,這也是中國奶酪轉型突圍的必經之路。同時,她也建議國內奶酪行業應該實現差異化經營,尋找更多不同品類的爆款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在研討會上看到,各大乳企在奶酪棒之外,紛紛推出了大量針對零食、餐桌、餐飲等不同消費場景的奶酪新品,產品成人化的趨勢越發明顯,市場競爭也逐漸從奶酪棒時代的品牌和渠道的爭奪,轉向新品類、新場景的爭奪,通過提升市場滲透率來獲取新增量。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奶酪棒占總奶酪銷售額的占比從2021年的79.6%下降到75.9%,其他各型奶酪的占比在逐年提升。
除了推出新品類外,各大乳企也依然在加強奶酪業務的布局和投入。
7月4日,伊利旗下的澳優乳業發布公告,宣布通過旗下子公司收購了荷蘭羊奶酪公司Amalthea Group剩余50%的股份,后者1990年創立于荷蘭,也是荷蘭半硬質羊奶酪最大的生產商。2022年10月,澳優此前已經收購了其半數股份。
澳優乳業今日向第一財經回應稱,并購一方面是強化羊奶產業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澳優產品體系也將增加奶酪品類的補充。
蒙牛乳業近期也對旗下奶酪業務進行整合,6月份妙可藍多發布多條公告稱,以4.48億元現金收購蒙牛乳業持有的內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進一步完善奶酪業務體系。
此外,目前伊利、三元、妙可藍多等主要奶酪生產企業也都在加快使用國內奶源生產奶酪,妙可藍多在2023年底上市的馬斯卡彭奶酪已經使用100%國內奶源生產。
對此柴琇表示,目前國內生產的主要是再制干酪產品,原料主要來自進口原制干酪再加工,國產原制奶酪在增加原料供應來源同時,也有利于國內奶酪企業推進產品創新。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零食之外,餐飲、家庭餐桌都是未來奶酪消費的主要場景,但國內奶酪企業也要面對著進口奶酪品牌的激烈競爭,后者在成本上也具備優勢,因此國內奶酪企業還需要在高附加值的品類上尋找突破口。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網站,已獲授權,版權歸第一財經網站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