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內與顧客發生兩起激烈沖突后不到一年,主打精品路線的Manner咖啡再次跳進輿論漩渦。
“目前,針對有疑問的員工,Manner咖啡人事部門正與之通過內部系統進行溝通。”上述知情人士稱。
近兩年,這家依靠極致人效崛起的精品咖啡品牌不斷曝出多起員工負面事件。2024年6月上海的潑咖啡粉事件和員工與顧客的肢體沖突事件,讓擴張背后的員工狀態被置于聚光燈下,他們被計算著每一個動作,精神時刻緊繃。
這些爭端的背后,與這個極度競爭的行業有關,更與其自身的商業模式有關??Х刃袠I的戰爭還未結束,品牌自己的戰爭也還未結束。
薪資還是獎勵?
所謂的“13薪”到底是薪資還是獎勵,決定了員工們能否能夠如愿以償拿到這筆錢。
一位律師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這種情況還是要根據合同,如果合同里約定了13薪,就不應該設置前提條件;如果是年終獎,則是福利性的,單位可以按照具體的績效決定是否發放”。
有員工質疑了標準的不透明。“店鋪在去年下半年開出了多份警告單,以此來避免發放年終獎,但一些已經獲得七八張警告單的員工拿到了年終獎,而收到兩三張的卻沒有拿到。”
“影響咖啡師表現評估的因素包含咖啡師全年綜合表現、收到的警告單次數和違紀內容等。”上述知情人士告訴《鳳凰WEEKLY財經》。
極速車輪
Manner咖啡起源于2015年的上海,目前已經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蘇州、廈門、重慶、武漢、南寧和海口等城市完成布局,定位為“平價精品咖啡”,其產品價格主要集中在15-25元。成立以來,Manner咖啡曾獲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H Capital、美團龍珠、字節跳動等。
根據2024年發布的《胡潤全球獨角獸榜》,Manner咖啡的估值已經達到了200億元。
最近幾年Manner咖啡的規模獲得快速增長。即便是在疫情影響嚴重的2022年,Manner咖啡依然有超過260家新開門店,到了2023年,新增門店將近翻倍。去年一年,Manner咖啡新開666家門店,目前門店總數超過1600家,向2000家店邁進。
在行業競爭激烈的2024年,超八成品牌門店擴張速度放緩,Manner咖啡的開店數量卻超過2023年,凈增550家門店,增速超過了50%。
這一水平,在行業內僅有Manner咖啡和藍瓶咖啡做到了。
嵌在時間里的“囚徒”
在這幾年高度競爭的咖啡行業迅速崛起,Manner咖啡靠的是什么?
主打小店模式讓Manner咖啡迅速做大規模。一家幾平米的店,前期投入低、人力成本低,可以迅速回本。
根據有數DataVision整理,一家Manner咖啡每日平均能賣出500多杯,經營好的門店能賣700杯,這個數字比星巴克、瑞幸都多。
Manner咖啡店內使用Lamarzocco的半自動咖啡機需要人力來完成咖啡口味的把控,而根據公開報道,Manner咖啡上海門店日營業額超過6000元才會配備兩個全職店員,5000元以下的門店,就只能一個人接單、洗用具、做咖啡、打包??恳粋€人撐起一家店,就算員工發著高燒也不敢請假。
另外,Manner咖啡規定每個員工每月必須上滿167個工時(扣除吃飯時間),如果上一個月工時不夠,需要在當季度補完,否則就要按照時薪標準扣錢,哪怕做滿工時,也不意味著就可以拿滿8000元的工資,遲到、請假,都會直接扣除1000元的全勤獎。
“缺人的時候連上十幾天,每天都是一個人通班且沒有兼職,不缺人的時候就開始做三休四,工時完全不夠,缺少了十幾個小時的工時就要扣一千多塊錢。”Manner咖啡員工透露。
據了解,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Manner咖啡的咖啡師工資水平在6000元/月到9000元/月之間,一般轉正后綜合薪資約8000元/月,包括基本薪資、全勤獎、餐補、住房補助、交通補助等等福利。
這樣的薪水承受這樣的工作強度,負面效果很快顯現出來。
2024年6月17日,上海兩家Manner咖啡門店店員在同一天與顧客發生爭執。一家門店的男店員與顧客發生肢體沖突,另一家門店的女店員則將咖啡粉潑向顧客。
事件發生后,Manner咖啡官微發文稱,對公司發生咖啡師伙伴與顧客沖突事件,深表歉意,并表明將加強培訓、優化運營安排、加強對咖啡師的關心。
《鳳凰WEEKLY財經》從Manner咖啡的店員處了解到,現在Manner咖啡對門店的人員配置會高一些。從咖啡師的考勤記錄看,目前Manner咖啡實行的是劃線班,即根據員工和工時配置,在預估營業額的情況下,將班表中各時段各崗位所需的人員排班用線劃出。
價格戰仍然是當下頭部咖啡品牌的競爭手段,另外為了獲得流量,頭部品牌紛紛在核心區域門店加密,增加核心區域門店密度,實現飽和競爭。
目前Manner咖啡門店主要以寫字樓與商場為主,但小店模式在商場這樣大人流量帶來的消費場景下,放大了人效矛盾。
商場的客流情況和運營節奏要更大更快,半自動咖啡機的效率也比全自動的要低。人少,機器出杯速度受限,讓一線咖啡師承擔了更大的工作強度。
這些高度依賴人力的模式,在品牌進行加速擴張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磨合,匹配足夠的供給,便可能成為品牌的發展隱患。
對此Manner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加密,即大型寫字樓區域內有多家Manner門店,以此來分散其他門店的出杯壓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告訴《鳳凰WEEKLY財經》:“因為Manner咖啡小店模式的人員配置少,所以整個接單能力和服務要求跟寫字樓或者說跟其他品牌的運營模式是不一樣的,大家會覺得它的整體體驗感不強,這也是其運營模式的短板,并沒有滿足消費者的全方位多維度需求。”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財經(ID:fhzkfinance),已獲授權,版權歸鳳凰WEEKLY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