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體現,赤足鞋這一品類在更大的鞋履市場中逐漸展現潛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薄底鞋的流行還沒有走遠,踐行極簡生活方式的中產,最近盯上了赤足鞋。
赤足鞋,可以理解為穿著感更接近赤足的薄底鞋2.0版。它的鞋底薄到近乎于無,鞋楦寬大,鞋面材質柔軟輕盈,能夠讓腳保持自然狀態的同時,給予腳部保護。
赤足鞋帶來的全新體驗,很快在人群中掀起一股「極簡主義鞋履」風潮。從日常通勤,到健身房訓練、CrossFit場館,甚至更有挑戰性的戶外徒步、越野等,輕薄的赤足鞋全面入侵都市人的生活運動場景。
在小紅書平臺,與「赤足鞋」相關的筆記5400+篇,赤足鞋產品3萬+件。其中常被提及的赤足鞋品牌Vibram、Vivobarefoot、Merrell Barefoot、Xero等,熱門款式的官方售價及海淘價輕松超過千元,且常常一鞋難求。
「明明穿了鞋,但就像沒穿鞋」,赤足鞋的流行也帶來質疑。在有些人看來,赤足鞋是皇帝的新衣:「如果真的追求自然,為何不直接赤足」?
實際上,與其說赤足鞋的存在是為了解放雙腳,更多人選擇赤足鞋的原因是,在足部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通過更自然的行走感受本體,讓自己更加關注足部健康。
相關數據顯示,拇外翻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12%,扁平足發病率為7.1%。此外,足底筋膜炎、淺足、高足弓等更是人們在談及運動、腳部問題時出現的高頻詞匯。于是,時常作為足部康復產品而存在的赤足鞋開始被人們逐漸認知。
近期,巴黎世家2025的春夏系列產品圖冊中,出現了鞋底僅有五趾形狀凹槽的Zero赤足涼鞋,更是一舉將「赤足」這一概念卷進時尚圈。
赤足鞋,從鞋履市場的邊緣逐漸躋身主流,正在發展成為一門更大的生意。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隨著Vibram五指鞋和Vivobarefoot等品牌的興起,赤足鞋市場到2031年將達到近8億美元,比目前增長40%。
可以說,無論是大眾健康生活方式,還是放眼運動鞋履市場,「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薄底赤足鞋,成為潮流
喜歡嘗鮮的都市中產,總在穿搭上醞釀新的驚喜。
最近,關于「穿什么鞋」的風向又變了。一種模擬人類光腳狀態、前掌寬大且沒有中底的赤足鞋橫空出世,成了中產們的出街新寵。
日常的通勤辦公,無論是需要久站還是長時間開會,能夠讓腳自由呼吸的赤足鞋被職場人當作松弛利器,「就像在家穿拖鞋一樣放松,但又不失體面」。
那些在力量區訓練的健身大佬,沖擊大重量時也把赤足鞋當作最佳輔助道具,并表示「能感受到每一根腳趾都在抓緊地面,四平八穩的更有安全感」。
就連熱愛徒步、越野的戶外愛好者,也紛紛開啟「自虐模式」穿著赤足鞋進山,讓雙腳在踏過溪水樹林與巖石時,充分感受自己走過的每一寸土地。
「如果穿累了,就把鞋子卷一卷塞進包里」,極致輕薄又穿脫隨意的赤足鞋,逐漸在都市人中間掀起一股從人手一雙到占領鞋柜的病毒式種草。
赤足鞋的風靡,又一次刷新了人們對丑鞋的認知,以至于有網友調侃總結:「越過了丑的邊境,來到時髦的禁區」。
以赤足鞋的先驅品牌Vibram五指鞋為例。品牌初創時就打出「赤腳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美觀」的口號,鞋款外形完全模擬人的雙腳,五指獨立分開,以達到穿著時腳趾完全舒展的效果。
在愛好者眼中,它是「感受地球的工具」。但在路人看來,「如果不小心在街上瞥到穿五指鞋的人,多少有些看到怪獸本體的驚悚感」。
與之相比,英國赤足鞋品牌Vivobarefoot的走紅,可謂「丑鞋里拔高個」。
赤足鞋外形低調,但價格并不算低。
認知度較高的Vibram五指鞋,在國內官方旗艦店標價在650-1200元之間;新晉的Vivobarefoot海外官方標價150-250歐,折合1200-1900元左右;即使在國外二手平臺,品相較好的赤足鞋也能賣到500-800元人民幣的價格。
由于大部分赤足鞋品牌并未在國內開設官方售賣渠道,海淘之后的價格,更是讓赤足鞋成了當之無愧的中產消費。
赤足運動,不是潮流
盡管又貴又丑,但第一批穿上赤足鞋的人紛紛表示「穿了就回不去」。
赤足行走和奔跑,作為人類已經持續了數百萬年的自然習慣,幾乎退出現代人的生活。直到2009年,一本叫《Born to Run(天生就會跑)》的書籍出版并暢銷全球,赤足運動受到廣泛關注,赤足鞋這一品類才開始真正流行。
書中提出,雙腳的天然結構就是避免運動損傷的最佳機制,「最理想的跑鞋,就是能讓你找到光腳跑步的感覺」。
研究表明,人類運動時70%的信息來自腳底神經。雙腳觸地感越強,身體就越能感知周圍環境,并相應調整運動姿勢避免身體損傷。
發表在Nature雜志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習慣性赤腳耐力跑者,相比穿著跑鞋的對比組受到的地面沖擊力低了3倍。
因此,為了讓人們恢復更自然地行走及運動方式,基于生物力學原理的赤足鞋被創造出來。
沒有中底科技,并不代表沒有設計。大部分赤足鞋的鞋底厚度在2-4mm之間,兼具了赤足感知、足底防護與地面防滑;前掌空間寬大,鞋底前后落差為0,讓腳趾自然舒展,最大程度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同時增強了足部肌肉和身體穩定性。
此外,鞋面面料的選用,也考慮到了現代人戶外運動生活的場景特殊性,在保持輕盈前提下發展出皮革、羊毛、防水材料、環保材料等不同材質。
很快,在動物流、瑜伽的教學中赤足鞋成為熱門單品。由于較多的地面動作需要靈活性極佳的訓練鞋輔助完成,穿著赤足鞋往往能幫助練習者加強本體感受,平穩完成動作。
而在需要應對不同地理條件的戶外運動中,穿著赤足鞋能夠增強雙腳力量、感官覺知的功能性,也逐漸被更多人認知。
傳奇沖浪運動員John John Florence就曾談及,強健的雙腳一直以來是他有力沖浪的基礎,腳部的弱點將會影響包括膝蓋、腳踝在內的整個運動鏈。
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穿著赤足鞋六個月的被試者,相較對比組的足部力量平均增加57.4%[2]。
不過,正如《天生就會跑》中談到,「你給身體某一部位增加外援,就會導致這一部位變弱」。不再習慣赤足行走的現代人,想要恢復足部力量并不是那么簡單。
相反,太快上腳赤足鞋進行長時間穿著和運動,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和肌肉拉傷。從走路,快走、再到慢跑或者輕重量訓練,循序漸進地適應穿著赤足鞋,才能逐步強化足部力量。
當慢慢舒展的腳趾不再被擠壓和重疊,越來越多人開始把簡單的行走當作享受。赤足,解放的是雙腳,也為人們打開了感受力。
赤足鞋,正在成為更大的生意
鞋底越來越薄這一潮流已醞釀許久。早先由adidasSamba鞋、PUMA Speedcat等帶來的薄底鞋流行,讓都市人愛上腳踏實地、貼近自然的鞋履穿著感受。
赤足鞋,是這一趨勢的深度呈現,同時又一次更新了人們對于足部健康的認知——雙腳需要被支撐和保護,但也需要適時地自由呼吸。
作為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體現,都市中產對于極簡赤足鞋的嘗試日益進入主流視野,赤足鞋這一品類也在更大的鞋履市場中展現潛力。
Vivobarefoot在其發布的2023-2024年度報告中表示,該品牌2023年售出了100萬雙赤足鞋,銷量比上一年增加13%,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25%,公司正在進入良好的增長期。
而在國內市場,赤足鞋衍生出裸足鞋、自在鞋等諸多別名,率先在兒童鞋履市場打開認知;此外,luxiaojun、勞拉之星等品牌推出的室內赤足訓練鞋,也在健身人群中流行。
社交媒體,仍是國內大眾認知及購買赤足鞋的主要渠道。
除Vibram在國內擁有成熟購買渠道之外,以赤足鞋著名的美國戶外品牌Merrell Barefoot也早已進入國內。盡管目前在官方旗艦店中銷量靠前的仍是提供安全支撐的徒步鞋,但也在逐步將赤足鞋這一概念推向大眾。
隨著更多品牌進入市場,赤足鞋價格將在鞋履市場具有競爭力。
此外,一向強調自然觀念的赤足鞋也是少數從一開始就積極引入天然、環保、再生等概念的鞋履品類。隨著新材料的研發和新技術的支持,赤足鞋行業的未來無疑值得期待。
[2] Curtis, R., Willems, C., Paoletti, P. et al. Daily activity in minimal footwear increases foot strength. Sci Rep 11, 18648 (2021).
本文轉載自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已獲授權,版權歸精練GymSquar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