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層面“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的提出,健身和健康關注度來到新高。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5年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用長達7分鐘的時間介紹了體重管理相關的工作,并表示繼續實施從去年提出的「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防治。
體重管理年活動的出臺,主要源于國人亟待解決的肥胖問題。《柳葉刀》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直到2021年,中國25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達到 4.02億,數量全球居首。
根據我國2024年肥胖癥診療指南,肥胖癥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是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國家在2024年出臺《“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對體重管理進行了明確要求,在對體重管理進行規劃的同時,更為健身和健康行業帶來了新機會。
「體重管理」的國家隊出手,是健身健康行業的新風口。
從健康食品行業角度來說,方案指出,要倡導健康消費新理念。充分利用體重管理新技術、新成果,引導健康企業研發體重管理新產品。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這為低卡食品、無糖飲品、代餐、蛋白棒等健康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從運動和健身行業角度,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等時間節點的重視,以及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動,都為健身房、戶外運動與賽事、青少年體適能等細分賽道提供了新機會。
此外,方案內強調體重管理與AI、大數據的結合,和相關小程序的開發,將帶來智能健身家居和健身APP的新增量。
減肥,正從個人行為變成全民行動。看似是個人行為,但卻也將是整體社會氛圍與生活方式的系統性重構。而其中,健身和健康行業,毫無疑問將迎來新風口。
體重管理年計劃,國家喊你減肥
2025年,「體重管理年」的概念一度沖上熱搜。
3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再談「體重管理」,并表示將繼續實施從去年提出的「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慢性病防治。
在第二天的答記者問時,張文宏委員再次笑指記者,表示“像你這樣的大肚子,是我們主要的目標!”,再次明確了國家隊出手進行體重管理的信號。
實際上,早在2019年,國家就曾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全民健身、合理膳食等要求。而在2024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從宣傳、社會參與度、全人群覆蓋、效果評估、科研轉化等五大方面,對國家級的全民體重管理進行了明確的要求。
本次對「體重管理」的再次強度,進一步明確了國家管理大眾體重的決心。同時發布的,還有國家版減肥指南——《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根據不同地方飲食習慣,設計了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七大地區減肥食譜,并直接標注出了熱量。
從出發點來看,體重管理年的提出,背后是當下國內亟待解決的肥胖率問題。
肥胖率目前主要以體質指數(BMI)來確定。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癥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成為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癥導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也是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
2016年,中國肥胖人數首次超過其他國家,肥胖作為中國公共健康挑戰,開始受到關注。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 年版)》,若人群超重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兒童超重肥胖率將分別達到70.5%和31.8%,將對醫療系統與國民健康帶來巨大挑戰。
可以說,中國的體重控制,已不再僅僅是個人事宜,更是整個社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
減重覆蓋全人群,健康行業新機會
本次的《“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對體重管理進行了宏觀的規劃,更給健康行業的全產業鏈帶來歷史性的機會。根據方案具體內容,精練GymSquare從三大方面總結了未來發展的三大增長點。
//健康食品飲料:好吃更健康
「減肥三分靠練,七分靠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趙文華表示,“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就是強調膳食能量攝入的可控性,也就是說,管住嘴可能更容易實現。”
除了印發《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方案中對飲食結構的升級有明確要求:在校園內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食品,并加快食品加工營養化轉型,合理降低加工食品中油鹽糖的含量。開展學校和餐飲業合理膳食宣傳等相關活動,提高消費者正確認讀食品營養標簽的能力。
這一要求,將進一步促進低卡食品、蛋白棒、無糖飲料等賽道的發展。
目前,以面包為例,根據2024年抖音電商歐式面包賣點榜單,位列前十的均與營養、健康相關,其中全麥面包更以1億多的銷售額位列榜首。
圖片來源:瀝金
與之類似的,是低卡零食與飲品。除了元氣森林、低卡博士等老玩家,目前,傳統品牌也紛紛推出主打低卡、飽腹等概念的飲料和零食產品。例如,旺旺推出了旗下的健康零食品牌Fix Body,共有粗糧餅干等21種健康零食。而康師傅也在今年推出了決明子大麥飲和枸杞菊花茶兩款0卡的中式養生茶。
隨著全民對營養標簽的進一步了解,低卡食品將迎來新的機會,如何將食品做的好吃又健康,成為品牌的新考量。
// 健身場館:全民健身,室內外運動迅速勃發
在運動方面,隨著方案中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等節點開展的宣傳活動,公眾的健康意識有望進一步增強,進而促進健身房等室內健身場所的流量提升,而健康主題公園、健身步道等戶外運動空間的建設,也將推動戶外運動的普及,使健身方式更加多元化。
“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9平方米,‘健身去哪兒’難題得到進一步緩解。”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二級巡視員楊敏介紹:同時,體育局也將廣泛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活動,確保群眾「會健身」;不斷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的供給,每年有7個全國性的全民健身主題示范活動,按時間順序從年初到年尾順序開展,確保群眾「健好身」。
針對不同生命周期,方案也針對性提出了對運動的要求:對大學生要求開展健身活動,職工人群則開展爭做「職業健康達人」活動等,豐富職工體育健身活動,而老年人則提倡堅持適當運動,緩解機能衰退。這將進一步幫助青年體適能、銀發族健身等細分賽道的勃發。
值得一提的是,當被列入國家方案,健身行業整體的規范性、透明性或也將迎來提升,進而進一步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 科技健康:智能設備與運動APP煥發第二春
方案提出,應研發體重管理相關的醫藥及穿戴設備,并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制定個性化營養、運動干預方案中的應用,同時鼓勵開發相關的APP與小程序,以促進體重管理日?;?、便利化、規范化。
一方面,這意味著未來智能手環、智能體脂秤、智能運動服等設備將迎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
目前,小米、華為、蘋果等數碼企業均出品不同型號的運動手環,對運動數據與身體情況進行監測??梢哉f,智能硬件正在將減肥過程轉化為一種可視化、可互動的生活習慣,從而提升體重管理的長期性。
另一方面,AI在健身行業不斷應用的趨勢,也將在政策利好下進一步加速。目前,在家庭健身領域,從宇樹科技的智能健身,和deepseek的健身交互,AI都扮演了動作識別與智能交互的重要角色。而Keep也正在利用AI實現用戶運動評估以推薦合適訓練,并在今年宣布all in AI。在3月9日體重管理年被被再次強調后,Keep股價于第二日逆勢漲超近5%。
總的來看,《“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或將帶來一場政策驅動的健康消費革命,健康行業,將從可選項,逐步變為必需品。
是減重,更是生活方式的歷史轉變
「工作壓力大,沒時間運動,沒錢吃好的?!拐叱雠_后,不乏有類似困惑的聲音在社交平臺出現。
但不管是年初雷軍等企業家開始健身、身體力行倡導健康生活,還是如今的政策走向……各類信號都表明,健康生活將會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運動,也將從一種專項的活動,成為融入生活的「身體零食」。
目前,全國各地市已逐漸開始落地相應這一政策。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上海、山東、河南、甘肅等多地都已開設體重門診,通過多學科方式幫助肥胖人群合理飲食、堅持運動。
而在《2024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工作要點》中,更是對新建健身中心、運動球場的數量,健身技能培訓、科學健身講座數量,以及賽事活動組織力度都有了進一步的規定。
對健身從業者而言,整體社會健康意識的覺醒和運動場所的不斷完善,正在催生出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和職業方向。從健身教練、營養師到運動康復專家,各細分領域都將迎來快速發展。同時,健身場館與企業、學校、社區等多方合作的模式,也將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健康發展。
而對整個健康行業來說,這一政策或許有可能系統性改變國人的生活方式,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在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行業走出寒冬或許就在眼前。
本文轉載自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已獲授權,版權歸精練GymSquar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火熱預售中,228元包郵到家!
過去一年,全球消費市場在經歷經濟波動的挑戰與技術迭代的帶來的機遇與變革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整體增速放緩的表象下,大量結構性機會仍待挖掘。當前,企業既需應對短期生存壓力,又需布局長期價值,面臨的挑戰難度加碼。順應趨勢、重塑心力,將會成為消費企業的核心戰略。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