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跑出100+店連鎖,現制奶飲能否成為茶飲、咖啡之外的新剛需?

圖片來源:pexels
先上結論:下半年,“現制奶飲”是個小風口。
翻開社交媒體,各地網友都在打卡各種現打鮮奶、網紅奶飲,“牛奶專門店”更是開一家爆一家,單店最高月銷超100萬。
與此同時,不含茶乳制品已成為茶飲品牌上新的第三大品類,乳品巨頭也紛紛下場,開設現制奶飲門店。
現制奶飲,能否成為茶飲、咖啡之外的新剛需?
最高月營業額超100萬,“現制奶飲”或迎來一個小風口
今年7月,闖入南京飲品熱門榜的“山下奶市”,快速在杭州開了第2家門店。
這是一個以“奶”為核心的品牌,主打藏式風情,以有機牦牛乳、藏地酸奶為核心原料,小紅書上滿是打卡種草的筆記。19~28元的單品售價不算低,卻擋不住年輕人為這份“高原健康感”買單。
目前網上曬圖最多的是代餐“小胖瓶”,采用收口玻璃瓶裝,以雙重抹茶產品為例,抹茶酸奶打底,再加入抹茶牛奶,“色彩分層如油畫般,隨手一拍都很出片。”
而回顧過去一年,似乎從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開始,主打體驗與顏值的網紅奶飲店就不斷涌現,且幾乎每開一家,都能迅速成為當地的熱門打卡地。
現制奶飲,這個曾經被忽視的品類,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首先是奶飲連鎖品牌的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蘭熊鮮奶落址門店數量達到180家(在營門店120家),鄭州首店首月營業額突破百萬。
茉酸奶旗下的Uniboba優尼波巴,去年11月在上海開出首店,如今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廣州等城市拓展超100家門店。
與此同時,茶飲品牌也在悄悄加碼奶飲賽道。根據咖門《2025中國飲品行業產品報告》,在統計的產品上新中,不含茶乳制品占比15.1%,成為茶飲品牌上新的第三大品類。
“不含茶乳制品”主要由奶昔類和純奶基底類產品構成。這些產品大多強調“健康、營養”的概念,這也與奶飲專門店的核心賣點相呼應。
此外,乳品巨頭紛紛下場開店,進一步“催熱”現制奶飲,比如三元推出“北京市牛奶公司”,金河乳業打造“山下有牛”。
采訪中,業內普遍認為,現制奶飲即將出現一個“小風口”,為什么這么說?
現制奶飲,踩中4個關鍵趨勢
現制消費習慣養成,奶飲也可以“隨手買一杯”
首先是消費者對奶飲的“即時性”需求不斷增加。
茶飲、咖啡消費,培養出年輕人喝現制飲品的習慣,“隨手買一杯”現做、好喝、高顏值的牛奶,也就順理成章。
比如,早餐要熱乎乎的蒸汽牛奶,下午茶要來杯加冰的風味奶昔,逛街時會購買一杯高顏值奶飲打卡曬圖……
在社交平臺上,“點拿鐵去咖啡液”的操作屢見不鮮,小紅書上“在咖啡店下單25元一杯的牛奶”的筆記引發上萬點贊。
有消費者直言“省去超市買牛奶、洗杯子、制冰的麻煩”;還有網友分享,“蒸汽加熱的牛奶比微波加熱的奶更好喝。”
天然具有健康標簽,高顏值自帶流量
更關鍵的是,現制奶飲精準拿捏了健康與情緒的雙重需求。
茶飲行業近年一直拼健康,但在部分消費者心中,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反觀鮮奶、酸奶,自帶健康光環,是人們成長記憶里的營養擔當。
江浙滬地區的一鳴真鮮奶吧,正是放大了牛奶、酸奶的健康屬性,開出1000多家門店,成為當地早餐扛把子。
而近兩年爆火的奶飲專門店,更是在健康領域做升級:一邊靠高顏值引流,一邊將“健康底氣”擺到明面上,由此也俘獲了一批親子客群。
比如,采用低溫乳品原料,在冷柜陳列展示,同時放大乳品蛋白質含量、鈣含量以及奶源地等信息,傳遞品質信號。
零售“風味奶”翻紅,打開爆款奶飲的大門
近年來,零售品牌圍繞“奶”做創新的品牌越來越多。比如海河牛奶推出的煎餅果子味牛奶、小黃油奶啤拿鐵等,被消費者視為“牛奶快樂水”。
盒馬的風味乳飲也在不斷迭代、玫瑰冰釀生牛乳、薄荷綠豆沙沙乳,可可巧克力牛乳……每每上新總能吸引大批博主測評。
相比之下,現制奶飲門店的上新更靈活:平移新茶飲的爆品邏輯,可根據季節變化、地域特色、熱點事件調整配方,完善的客制化體系,能夠快速響應消費者對“新鮮”“獵奇”的期待。
乳品供應空前成熟,打通“最后一公里”
飲品領域的所有創新,離不開供應鏈的成熟。
蘭熊鮮奶聯合創始人王小午介紹,目前門店采用的是保質期8天的鮮牛奶,可以通過成熟的冷鏈運輸隔日到門店。
上海真零食品科技負責人張倩昆也提到,現制奶飲的發展,得益于我國乳制品工業大行業的成熟,“從牧場建設、管理,到奶源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同時,低溫冷鏈物流的完善,解決了“最后一公里”觸達問題,也為品類的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現制奶飲會成為茶飲、咖啡之外的新剛需嗎?
綜合來看,現制奶飲流行,切中了年輕人對健康、新鮮、便捷、情緒等復合需求。
然而,盡管當前這條賽道十分熱鬧,但仍缺絕對頭部品牌和“超級爆品”。
要讓這個品類真正成為“大風口”,最緊迫的是跨越“從嘗鮮到復購”的市場考驗。
社交平臺上,有測評博主直言某網紅奶飲店:“用來拍照還可以,不會復購”。
這也反映出當下部分奶飲店存在的問題,空有顏值或跟風創新,大概率會淪為“一次性打卡產品”,更別提形成穩定的消費習慣。
業內人士指出,現制奶飲想要走得更遠,取決于能否真正做出價值感,并嵌入大眾日常的生活場景。
對此,從業者普遍看好奶飲的功能性探索:
“健康是不變的需求,針對性解決體重管理、失眠等問題的益生菌、益生元類產品值得在產品創新中格外關注。”張倩昆說。
-
比如,針對健身黨推出高蛋白奶飲,滿足運動后的營養補充; -
為熬夜人群研發晚安牛奶,幫助改善睡眠質量; -
面向腸道敏感人群推出益生菌奶飲,幫助保護腸道健康; -
甚至可以考慮針對乳糖不耐群體研發產品,解決這類人群的喝奶難題。
此外,還可以積極探索“奶飲+”的跨界組合,尤其是奶飲+烘焙,不僅能滿足早餐場景、下午茶場景的需求,還能有效提升客單價。
奶飲賽道的崛起,本質是飲品細分的產物,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了一個既能滿足味蕾,又符合健康需求的選擇。
但消費習慣的養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還處在品類教育期,需要更多品牌一起把蛋糕做大。”王小午說。
張倩昆也預測,這個賽道的未來,大概率是“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優勢,在競爭與合作中,推動整個奶飲賽道向上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與可能。”
本文轉載自咖門(ID:KamenClub),已獲授權,版權歸咖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