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的回歸給出了一劑重拳,但這場“救火行動”所能產生的深遠影響,仍需市場檢驗。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5年8月27日,華熙生物發布了“上市后最差半年報”: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下滑幅度高達45%。業內分析指出,這一跌幅乃近六年來最大,營收與凈利潤雙雙創下新低。
與此同時,公司內部仍在經歷巨震。有剛剛離職的華熙生物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之前公司是小調整,最近就是大的組織優化,“這么說吧,之前肌活和米蓓爾的團隊都一百多人了,現在只剩下十幾個人了”,其表示,目前裁員賠償均可以談,但“基本上是N+1”。
組織震蕩,與一位鐵娘子的回歸密切相關。
半年前,華熙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趙燕才重回權力中心,這個出生于云南昆明,把玻尿酸生意做到千億市值的女強人,把刀刃向內掀起了一場鐵腕改革:自年初至今,華熙生物的董監高有超過10人離任和調崗。
對外,她向新一代“膠原蛋白女王”巨子生物創始人、陜西女首富發起戰爭,手撕巨子生物稱其聯合多家券商給出“玻尿酸過時論”,擁有香港大學化學博士學位的網紅博主“大嘴博士”下場助攻抨擊巨子生物成分,最終引得巨子生物單日蒸發了120億市值。
盡管這場對壘以巨子生物慘敗告終,但交出最差財報的華熙生物同樣難言勝利。
曾經巔峰,如今攔腰斷崖
四年前,華熙生物正處巔峰。
2021年,占據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場44%份額的華熙生物,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趙燕在當年以565億元身家躋身胡潤女企業家榜單前十,被外界稱為“玻尿酸女王”和“山東女首富”。這一年,其帶領著華熙生物正式從B端原材料供應轉向C端,發力功效護膚,就此沖進了國產護膚美妝賽道。
2022年,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6.07億元,同比增長38.80%,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72.45%,成為公司最核心的業務板塊之一。
更為亮眼的是,這一年華熙旗下的潤百顏與夸迪兩大品牌均邁入了 10億元級別的年收入陣營——潤百顏、夸迪年度收入皆達13億元級別。
但這樣的勢頭并沒有持續太久,巔峰之后,公司幾乎用兩年時間就從高增長神話滑向了困局。2023年,華熙生物四大護膚品牌營收增速明顯下滑,凈利潤首次實現負增長,2024年,其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25.6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1.62%,直接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
財報中解釋稱,消費品業務受競爭加劇、產業周期波動以及戰略調整影響,但市場的普遍解讀是:華熙生物在消費端的“網紅打法”逐漸失效,而對渠道和品牌的依賴性過高,使得它在遭遇行業競爭時顯得脆弱。
要知道,美妝護膚品市場廝殺激烈,往往需要高額的營銷費用支撐。據財報,2019年至2022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21億元、10.99億元、24.36億元、30.49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為27.62%、41.74%、49.23%、47.95%。
被營銷拖累的同時,華熙生物自身產品也欠缺絕對壁壘,潤百顏次拋、夸迪面膜,這些曾在小紅書、抖音引爆的單品,在被競爭對手復制、營銷疲勞后,失去了持續增長的勢頭。
就在這時,更大的麻煩,從公司內部爆發了。
組織風波不斷
華熙生物的業績困境背后,是更加嚴重的內部動蕩與信任危機。
首先,內部舉報不斷。2025年7月,一名前“CEO特別助理”李某發布長文,指控公司存在財務造假與欺詐發債行為,公司隨即回應稱這是“惡意捏造”,并已報警處理。而在2024年,“夸迪”品牌前主理人枝繁繁也曾公開控訴“職場霸凌”與名譽侵權,并起訴公司。
與口碑崩塌并行的,是組織上的“刮骨療毒”。
2025年3月,華熙生物在公眾號發布公司董事長趙燕在總裁辦公會上的講話全文,題為《從嚴治理組織、重返業務一線、重回創業狀態》。一篇洋洋灑灑的發言,字字句句都在指責內部組織的無能與平庸。趙燕說,她2024年重點在改公司的流程,今年就要重點改人。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公眾號截圖
她言辭犀利地表達,“對于歷史問題我們絕不姑息放縱,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限時交代問題、提交辭呈”,否則將移交司法機關。管理層內部的權力博弈隨即加劇。核心科學家郭學平、業務副總裁樊媛、鄒松巖等相繼出走,整個研發與業務板塊都出現了真空。
有華熙生物的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很多搞研發的老臣都走了”。
不過趙燕似乎正有此意,其在那場發言中也表示,“這個公司離開了誰都可以重新組織,唯一離不開的是我這個創始人”。
實際上,不僅僅是高管的動蕩,有華熙生物員工表示,起初還是小調整,最近開啟了一輪大規模的組織調整。有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動刀甚至動刀了旗下四大品牌中的兩個,“肌活和米蓓爾之前團隊都有一百多人,最近都只剩下十幾人了”。
護膚線大品牌尚且如此,有前華熙生物員工在社交平臺上提到,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在夸迪和潤百顏兩大品牌,像潤熙泉這樣的次級品牌正在逐步淡出市場,庫存產品也在加速清理。
華熙生物正在經歷巨大的陣痛:業績滑坡、裁員風暴、舉報事件、管理分裂交織,最終醞釀成“一場組織性的信任危機”。
“玻尿酸女王”歸來,能力挽狂瀾嗎?
在這片狼藉中,創始人趙燕的重新掌權,引發廣泛關注與期待。
親自掛帥內部改革,改革經營理念、業務方向與人才組織模式。趙燕實施鐵腕反腐,下令貪腐人員提交辭呈;同時,公司表示徹底拋棄外聘“職業操盤手”模式,轉任創業型管理層,管理層大換血。
讓外界猜測紛紛,玻尿酸女王歸來,能力挽狂瀾嗎?
從財務表現來看,改革似初見成效,二季度業績邊際回暖,凈利潤率改善、現金流轉正、存貨周轉加快。
然而,行業挑戰依然存在。透明質酸領域競爭愈發激烈,市場逐漸進入“紅海”,消費者對產品成分和品牌選擇更加理性,對透明質酸的依賴度有所下降。同時,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了2026年,基于膠原蛋白的皮膚護理市場規模有望超過透明質酸,預計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2.6%。
消費者對玻尿酸已然祛魅,子品牌的高度同質化,也讓消費者沒能記住華熙生物旗下品牌的不同定位。另一方面,流量價格的水漲船高,也讓華熙生物越來越不敢重注參與投流。大砍護膚線,似乎是這位玻尿酸女王斷臂求生的第一步。
目前,華熙生物旗下除了收入占比超四成的護膚品業務線(現已改名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外,還有收入占比約27%的原料業務、收入占比約30%的醫療終端業務以及營養科學創新轉化業務。不過,半年報顯示,除核心的護膚品業務外,華熙生物另外兩大業務板塊——原料業務與醫療終端業務上半年也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原料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6.26億元,同比微降0.58%,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7.7%;醫療終端業務實現收入6.7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9.77%,同比下降9.44%。
趙燕的回歸,雖給出了一劑重拳:用創始人權威重塑治理結構、調整戰略方向。然而,這場“救火行動”所能產生的深遠影響,還需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與市場反應來檢驗。
本文轉載自鳳凰網科技(ID:ifeng_tech),已獲授權,版權歸鳳凰網科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