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老年人真實需求、將老人當“韭菜”的市場環境下,無法誕生真正的銀發經濟巨頭。

圖片來源:pexels
老人鞋帝國的崩塌
圖片來源:足力健官網
銀發經濟,沒有巨頭?
數據顯示,中國銀發經濟市場廣闊。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社會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總人口的14%~21%,就會被稱為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突破3億人,達到31031萬人,占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02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6%。以此來看,我國已經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占GDP的6%。而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銀發經濟課題組預測,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1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的27.8%,占GDP的9.6%。
這些現象與數據共同指向了一個事實:一個由老齡化推動的20萬億的銀發經濟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在銀發經濟的溫床上,也滋生出許多看不見的“隱形巨頭”。比如,播客節目《中國好生意》曾披露,浙江安吉有一家銀發經濟企業,以昂貴的磁療床墊為主打產品,僅僅在兩三個省份運營,年收入已經接近30億,凈利率高達30%。
這家隱形巨頭的成功秘訣在于顛覆傳統產品銷售模式,通過免費旅游讓老人體驗產品,“在旅游的過程中會安排簽潛在購買者住進自家開的酒店,酒店里用的就是他家的磁療床墊,幾乎不會強行推銷”。它依靠口耳相傳的形式線下拉客,選擇遠離聚光燈猥瑣發育,反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龐大的銀發經濟市場,為何難以誕生能夠行走在陽光下的巨頭?
《老,無所“依”|青山資本2025年度研究報告》指出,3億+老年人的消費市場是一個待開啟的巨大盲盒。不過它并非一個統一市場,而是傳統與現代交織、分化與升級并存的復雜市場。
一方面,老年人確實有錢。老齡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累計財富達78.4萬億元,人均財富約為 26.4 萬元。與此同時,老年群體儲蓄率高達60%,幾乎是居民整體儲蓄率的兩倍。
但另一方面,長期存在的城鄉、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居民與職工保險之間的繳費差距,使得老年人的收入結構呈現出根深蒂固的分化。
根據財政部、人社局和國家統計局數據估算,在中國近3億退休的老年人中:有大約2000萬人為機關單位退休金領取者,占比約5%,領取月均6243的退休金。有約1.2億為企業退休人員,占比40%,平均每月領取3271元。有約1.7億為城鄉居民養老金領取者,占比55%,平均每月領取223元。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分別是城鄉居民的28倍和15倍。在老年消費群體中,低資源、低能力的老年消費者占據了很大比重。
在此情況下,中國銀發經濟呈現出供需錯配的現象。養老機構曾吸引眾多資本涌入——2020年至2023年間,全國養老機構數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截至2024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達到36萬家,床位數突破800萬張。
然而,《北京市養老機構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在剔除未收住老年人的機構后,全市養老機構的平均入住率僅為45%。2024年,南方都市報報道了廣州某地的養老機構出現倒閉,許多地方的養老機構經營困難,也面臨關閉風險,暴露出行業盲目擴張的后遺癥。
事實上,《老,無所“依”|青山資本2025年度研究報告》也指出,根據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僅有15.8%的老年人每月能承受3000元及以上的養老機構費用,有超過80%的老年人無法負擔養老機構。
在此情況下,養老機構很難覆蓋更廣泛的人群。以國內養老社區頭部機構——泰康保險旗下泰康之家為例,目前在全國完成36座城市43個項目布局,其中有22城25個社區開業,在住居民近17000名。
圖片來源:泰康之家官網
由于泰康之家養老社區一直以來采用拿地新建的重資產模式,對資金投入規模要求極高。近五年來,泰康保險年均在建工程投入資金超60億元,投資資金累計超600億元。并且,隨著人力成本的持續上漲,養老社區運營成本也在逐年增加。數據顯示,泰康保險醫養康寧業務2022—2024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1%、22.3%、12.3%,呈下滑趨勢。
除了養老服務外,隨著年齡增長,不少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困擾。在這樣的背景下,醫藥、養生和保健品等大健康領域的市場迅速增長,但市場魚龍混雜,也難以跑出巨頭。
在養生保健品領域,湯臣倍健于2002年將膳食補充劑這一概念系統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自此開創了一個屬于湯臣倍健的時代。2021年5月,湯臣倍健總市值突破600億元大關,成功超越美國保健品巨頭康寶萊成為全球第一。
在渠道方面,湯臣倍健在發展早期將零售藥店等非直銷領域作為主攻方向,并利用“專柜+營養顧問”的銷售模式迅速占領了藥店、商超等線下市場。在藥店渠道的信任加持下,湯臣倍健產品維持著較高的售價水平,毛利率穩定在60%以上,藥店渠道幾乎成為湯臣倍健的“提款機”。
但自2020年以來,在醫??刭M的大環境下,個人醫保賬戶不得用于養生保健消費,保健品在藥店渠道的銷售開始受到沖擊,渠道為主的湯臣倍健受到了明顯的沖擊。僅2024年一年內,湯臣倍健經銷商數量就減少了200家。2025年第一季度,湯臣倍健線下渠道收入降至9.88億元,同比下降42.62%。曾經的VDS一哥隨著新興電商平臺的崛起,正逐漸喪失光芒。
在湯臣倍健之外,更多的保健品公司采用的直銷模式,利用老年人信息相對閉塞的特點,將普通產品包裝成“養生神器”,通過講座營銷、情感誘導等方式高價售賣。更有甚者以“養老投資”“旅居康養”為名,行非法集資之實。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顯示,2024年保健品投訴案件中,虛假宣傳占比超70%,涉及傳銷模式的資金類案件同比激增150%。
進入2025年,這樣的案例仍屢見不鮮。今年7月,央視財經《財經調查》欄目接到消費者反映,市場上有人打著“銀發經濟”的幌子,專做坑老騙老的勾當。這種騙局隱蔽性極強,消費者想取證舉報困難重重。
央視財經記者發現,不少老人為了領到免費的雞蛋,掃碼進了一家家“私域”直播的微信群,群里每天發布直播鏈接,引導老人購買價格虛高、虛假宣傳的各種藥品、保健品……這樣的公司不在少數。
無視老年人的真實需求,將老年群體當成“待收割的韭菜”,加上并不均衡的老年人財富水平,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能夠誕生真正的銀發經濟巨頭?
本文轉載自藍鯊消費(ID:lanshaxiaofei),已獲授權,版權歸藍鯊消費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