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展市場的競爭邏輯或將從單純追求規模效應,逐漸轉向對特定圈層精準觸達和運營能力的深度比拼。

圖片來源:pexels
2025年,漫展產業繼續火爆。據媒體報道,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國內商業綜合展和同人漫展數量已突破400場,若再納入商場、樂園、街區、景區等非標場景中舉辦的ONLY展與快閃活動,整體動漫展會活動總量遠超一千場,呈現出線下二次元經濟的持續擴容與業態深化。
如今,漫展已從亞文化聚會躍升為年輕人假日社交、消費與情感釋放的重要場景,其吸引力不僅源于動漫、游戲IP本身的內容魅力,更在于它為Z世代構建了一個高度認同的“線下社交宇宙”。在這里,年輕人通過Cosplay、淘“谷子”、面基同好等方式,實現圈層身份的確認與情感共鳴。
據此,雷報匯總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武漢、成都、南京及長沙這九大代表性城市的漫展情況,發現僅國慶期間,這些城市便舉辦了至少147場動漫游戲展會活動,相比去年同期的117場展會,數量再創新高。
從頭部綜合展到垂直ONLY展,從主題快閃到吃谷大會,多元形態的展會共同織就了一張覆蓋廣泛的線下網絡。在如此高密度的活動背后,我們不禁要問:漫展市場正在出現哪些新趨勢?哪些IP真正撐起了展臺內外的人氣與消費力?主辦方與參展商能否真正從中獲利?
在本篇,雷報將圍繞業態演變、IP生態與商業模式三大維度展開分析,探索漫展經濟如何在熱度中沉淀出可持續的成長路徑。
從“嘉年華”到“ONLY”:流量正在被“極致細分”
2025年的漫展市場,正呈現出“大象起舞”與“螞蟻雄兵”并存的鮮明格局。
一方面,以COMICUP(CP)、Bilibili World(BW)、Wonder Festival (WF)、Chinajoy等為代表的頭部大型綜合型漫展依然占據著流量高地,其宏大的規模、豐富的嘉賓陣容和泛二次元內容吸引著海量觀眾。
另一方面,結合資深愛好者、展會策劃等人群的分享來看,一個顯著的趨勢正在出現:試圖復制頭部模式的腰尾部綜合展會、同人ONLY展會的數量雖在迅速增多,但實際效果卻參差不齊。許多新入局的公司在缺乏核心資源與社區基因的情況下,往往效果不佳。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海量的同人ONLY展會已成為驅動漫展市場增長與活力的核心引擎,雷報將其進一步細分為三種主流形態。
第一類是“拼盤IP ONLY”,它并非聚焦單一作品,而是圍繞同一屬性或品類匯聚多個IP,形成主題鮮明的社群盛宴。例如,匯聚所有國產乙女游戲IP的“國乙ONLY”、囊括奧特曼與假面騎士等作品的“特攝ONLY”,以及“魔法少女ONLY”、“音樂番ONLY”等,它們通過精準的標簽,將分散在不同IP但擁有共同愛好的用戶高效聚合,實現了流量的“拼車”與共享。
第二類是更為聚焦的“單個IP ONLY”,顧名思義,整個展會只為單一頂級IP服務,如“王者榮耀ONLY”或“明日方舟ONLY”,這類展會是單個IP自身粉絲基數與凝聚力的終極試金石。
第三類則進一步深入IP內部,催生出極致的“單個IP中的特定CP/團隊ONLY”,例如,專為《銀魂》中的坂田銀時與桂小太郎CP粉舉辦的“銀桂ONLY”、為《偶像夢幻祭》中“Trickstar”組合舉辦的專屬展會等,其圈層純度極高,成為核心粉絲的情感寄托圣地。
這一分類細化的背后,是二次元線下經濟走向深水區的關鍵:流量正在被興趣與情感極致細分。
綜合展如同盛大的節日嘉年華,滿足了泛用戶探索和體驗的需求;而ONLY展則更像是一場場精準的圈層聚會,直擊粉絲渴望深度社交、身份認同和文化歸屬的需求。主辦方通過降低單展規模、提高主題純度,同樣能激發核心消費群體的參與熱情與消費意愿。這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漫展市場的競爭邏輯或將從單純追求規模效應,逐漸轉向對特定圈層精準觸達和運營能力的深度比拼。
IP勢力新局:游戲>動漫!國產IP線下崛起
透過二次元展會的棱鏡,我們可以清晰地透視當下熱門IP的勢力分布與流行趨勢。
從IP類型看,游戲IP以壓倒性優勢成為絕對主角,2025年國慶期間,在九大城市舉辦的展會中,游戲IP獨占41場,遠超動漫IP的22場。
從IP國別看,中國IP同樣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共計40場,與日本IP(23場)共同構成第一梯隊,但國產IP已占據領先地位。
將兩個維度交叉分析,會發現最受歡迎的細分類別是“中國游戲IP”(32場)和“日本動漫IP”(13場),前者以超過后者兩倍的數量,宣告了國產游戲IP在線下生態中的空前繁榮。
中國游戲IP的漫展生態為何能如火如荼?其核心在于,與許多依賴一次性內容的IP不同,國產手游通過持續的角色更新、劇情推進和版本活動,與玩家建立了長期、高頻的情感連接。這種強互動性不僅維系了IP熱度,更源源不斷地為同人創作提供新素材,從而為線下展會積累了充足的內容基礎、參與意愿和消費動能。
更重要的是,一批深諳“粉絲經濟”的IP,通過鼓勵甚至官方引導CP同人文化和深度社群運營,構筑了堅不可摧的粉絲壁壘。
以《王者榮耀》IP為例,該IP今年推出了一系列“官方引導+玩家共創”的活動,讓王者的衍生消費不僅在市場熱度上表現亮眼,更真正形成了一種文化生態。粉絲通過創作同人畫作、撰寫角色故事、分享吃谷心得、參與二手交易等,不斷為IP注入新的故事與溫度,進一步帶動了線下生態的繁榮。
《盜墓筆記》IP同樣專注粉絲生態的培育。多年來,粉絲圍繞“瓶邪”等CP產出了海量同人作品,雖然角色粉、CP粉之間存在爭論,但在共同維護IP、為“自推”角色爭取更多官方權益和認可的過程中,這種爭論,反而轉化為了更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并最終體現在驚人的線下購買力上。還有《第五人格》等IP也通過類似路徑,成功脫穎而出。
在主流趨勢之外,一些特殊的IP類型同樣值得關注。例如源自日本的二次元偶像企劃IP,如《偶像大師》、《LoveLive!》等,憑借其長達十年以上的跨媒體運營(游戲、動畫、音樂、演唱會等),積累了極為忠實的核心粉絲群體。這些企劃生命力綿長,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文化體系。
盡管在中國仍屬相對小眾的圈層,但其偶像企劃IP活躍度近年來顯著提升,不僅在同人漫展中擁有一席之地,官方授權的主題快閃店、線下觀影會乃至小型音樂會也開始出現,展現出其獨特的線下商業潛力與粉絲消費力,為多元化的IP生態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漫展真的賺錢嗎?頭部漫展帶動億級消費,個人出資160萬辦ONLY展虧86萬!
漫展人氣爆棚的背后,我們還想冷靜審視:這究竟是一門“叫好不叫座”的熱鬧生意,還是真能實打實賺到錢的黃金賽道?
以大型漫展為例,國內最大的同人展COMICUP(CP)的品牌號召力已轉化為驚人的商業動能,去年CP30官宣當日,場館周邊酒店便被搶訂一空,超過4萬個“谷子”攤位的申攤規模創下紀錄。而今年5月的CP31更是吸引了超25萬名觀眾,直接帶動杭州大會展中心周邊酒店房價翻倍且一房難求。
國慶期間,在上海舉辦的CPSP(COMICUP Shanghai Plus)同樣門票秒罄,其周邊酒店預訂量同比激增524%。
此外,全球頂級手辦展Wonder Festival(WF)由B站引入中國后,WF2025于國慶期間落地,580元的VIP票與120元的普通票均在幾分鐘內高速售罄,兩日觀展人次超12萬。
其他頭部漫展方面,后起之秀快看漫畫KKWORLD深耕國漫垂直領域,今年暑期展憑借超100個國漫IP吸引了近29萬人次觀展,僅門票收入預估就超千萬元。
老牌展會“夢鄉”采取多城聯動的策略,在國慶期間于西安,重慶、鄭州、武漢、杭州五城同開,其鄭州分展曾被報道在五一期間直接帶動周邊消費超2億元。
這些頭部案例無疑證明,優質漫展品牌本身就是強大的“流量引擎”和“印鈔機”。
視線來到流量看似不錯的ONLY展,雷報走訪的部分同人展策展人員均透露,“除了現在很火的IP能盈利,比如國乙、米哈游之類的,大部分IP的ONLY展最好的情況是勉強回本,更多是在虧損的邊緣徘徊。”
這背后的現實是,舉辦一場ONLY展的剛性開支巨大且難以壓縮:場地費用透明,想找到交通便利、環境設施俱佳而價格實惠的場地難上加難;安保、空調等基礎開銷亦是固定大頭。對于個人或小型主辦方而言,由于缺乏議價能力和合作資源,幾乎無法壓低這些成本。此外,邀請高人氣嘉賓的費用更是令人望而卻步,使得許多展會只能退而求其次。
高昂的成本直接帶來了巨大的票務壓力,更棘手的是前期籌資,一旦簽下場地合同啟動項目,虧損風險便已實質產生。今年,引起廣泛討論的《名偵探柯南》IP同人展會“第二屆新蘭ONLY展”便是一個極端案例,根據團隊公布的明細,該ONLY展由主辦者個人出資高達160萬元,最終收入僅為73.6萬元,虧損額達86.4萬元。
這一案例清晰地表明,即便是有相當粉絲基礎的傳統日漫IP,其ONLY展也絕非穩賺不賠的生意。當下的繁榮,實則是由主辦方用“為愛發電”的熱情,以及極高的商業風險共同支撐起來的,ONLY展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考驗。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到,漫展業態繁榮的背后,市場正步入一個需要精耕細作的新階段。二次元經濟無疑是一門好生意,它展現出強大的商品化能力、粉絲凝聚力和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巨大吸引力,成功盤活了眾多傳統商業體,并催生了“策展型零售”等新商業模式。
但其核心挑戰在于,這門生意高度依賴于情感聯結和文化認同,而非單純的商品交易。同時,隨著入局者增多,同質化競爭、“割韭菜”的質疑聲也隨之而來。盲目跟風、缺乏運營經驗的主辦方,或僅想消費情懷而內容空洞的展會,很快會被日益挑剔的粉絲群體所拋棄。
因此,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簡單地復制模式,而是如何以專業的策展思維,真正理解IP內核和粉絲需求,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和體驗,將短暫的流量轉化為長期的用戶忠誠與穩定的盈利模式。這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有商業頭腦,更要具備文化洞察力,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整個產業走向健康、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本文轉載自雷報(leinewspaper),已獲授權,版權歸雷報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