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是“用服務減法換價格優勢”。

圖片來源:pexels
這個十一,坐飛機的和不坐飛機的都沉默了。
作為2025年最后一個假期、也是全年最長節假日,長達八天的“超級黃金周”極大的激發了旅行需求。但在選擇哪一種出行方式上,卻讓人犯了難。
2023年和2024年國慶,機票價格大跳水,“沒出發就已虧了數千元”讓不少旅客心有余悸。但今年,機票價格卻“漲瘋了”。
根據航班管家數據,截至9月28日,2025年國慶假期預售機票價格,即裸票價為804元,同比2024年736元上漲9.2%。
社交媒體上,那些蹲點等待國慶機票降價的打工人最后不得不取消行程,而提前訂好出行計劃的只能一邊吐槽一邊登機。
但對各家航司而言,國慶黃金周是民航傳統旺季,面對需求高峰,航司要做的就是抓收益,確保顆粒歸倉,拿到可以拿的每一分錢。
現實是,今年國慶黃金周國內機票盡管出現上漲,但遠沒有到盈虧平衡點,民航業仍困在了以價換量、旺丁不旺財的收益困境。
不過,在這之中也有一個例外——春秋航空,這家以“低票價、高效率”著稱的廉航,卻憑借靈活的運營模式和精細化的成本控制,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中脫穎而出。
外界好奇的是,它是如何做到的?當下的民航業到底怎么了?面對重重困境,春秋航空又有何啟發意義?
最賺錢的航司也是最摳門的
你很難想象,這個國慶各大航司最賺錢的,可能不是南航,不是東航,更不是國航,最有可能的是春秋航空。
一組過往的數據值得注意,今年上半年,當中國國航(601111.SH)、東方航空(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三大航合計營收超過2300億,卻集體虧損超47億時,春秋航空以凈賺11.69億元,凈利潤率超過10%的成績,穩坐“盈利王座”。
這一表現,在深陷虧損泥潭的傳統航司面前,顯得格外耀眼。
春秋航空賣著全行業幾乎最便宜的機票,怎么就成了中國最賺錢的航空公司?
關鍵在于它一直堅持“極致低成本”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的成功在財務報表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春秋航空的單位座公里成本遠低于三大航,不靠豪華頭等艙,不追求地面服務溢價,只關注核心指標——航班利用率、客座率和成本控制。
論實力,春秋航空遠不如三大航,但春秋航空另辟蹊徑實行差異化運營策略,比如紅眼航班占比高,利用非黃金時段降低起降費用。直銷渠道為主直接降低銷售費用,官網直銷比例超90%,大幅度減少分銷成本。
僅舉一個例子,和三大航提供免費餐食不同,春秋航空并不提供免費餐食。
如果乘客在飛機上餓了想吃餐食,只能額外加錢,省下的餐飲成本直接降低運營成本,成為凈利潤。
不要小看你每次坐飛機,空姐發到你手上的那份飛機餐,它可是客機運營重要成本之一。
航協數據顯示,2024年國航的航空餐飲費用同比增長38.74%。
以三大航的東航和南航為例,2024年東航的餐食相關費用為42.27億元,同比增長41.23%,南航餐食相關費用高達44.06億元,同比增長71.91%。
而東航同期虧損為42.26億元,南航同期虧損16.96億元,如果他們都和春秋航空一樣操作,都是處于盈利狀態。
至于春秋為何不再提供飛機餐,這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高以外,還存在著眾口難調的問題,有跟沒有,都不一定能讓用戶滿意。在這種背景下,春秋航空選擇了一刀切,實質上也是一種變相的降價。
而取消飛機餐,給航空公司帶來的影響也立竿見影。
國外有一些先例可以參考。1987年,美國航空決定從頭等艙的沙拉中減少一顆橄欖,當年為公司省下了4萬美元。21世紀初,美國西北航空(已經被達美航空兼并)取消了免費的椒鹽餅干,一年省下了200萬美元。
回到國內,2022年之前,中國民航業經歷了黃金十年,連續11年的高速增長中,全行業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年利潤總額超過百億元。這使得整個航空運輸行業處于長期的供給過剩。
然而,三年的暫停鍵,讓民航全行業累計虧損近4000億,幾乎將之前的利潤全部虧光。
在供給過剩的大背景下,民航業也深陷過度競爭之中。
2025年上半年,國有三大航,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仍未能扭虧為盈,虧損額分別達到18.06億元、14.41億元和15.33億元。三大航已經持續虧損了5年。
對于航司而言,成本控制是決定最終競爭力的核心。
過去的黃金周,中國出行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旺丁不旺財”是一個普遍現象。盡管沒有實際數據作為支撐,但從以往經驗上看,春秋航空這一長期戰略或是支撐其業績走在前列的持續動力。
廉航勝出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對消費者來說,過去兩年航司票價反復無常,早已讓大家養成了“賭跳水”的心理預期。
這背后是消費趨勢的重要變化——雖然旅游需求非常旺盛,但人們對價格極度敏感。
比如說,國慶期間不少酒店和民宿從業者的心情就比較沉重,因為一些游客寧可睡在車里或者街邊搭帳篷,也不愿意多花錢住宿。
在武漢街頭,帳篷連成了一排又一排;在麗江,景區停車場住滿了人;在廣東......
據中國交通運輸部同天發布的數據,黃金周期間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24.33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較去年同期日均增長6.3%,創歷史新高。
雖然整體表現看似亮眼,但路透社根據官方數據測算,今年黃金周中國民眾平均出游消費911.04元,同比下降0.55%,也是自202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就解釋了為何航空業會呈現出一種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暑期等旅游旺季市場一片繁榮,出行人次大幅增長,旅游消費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卻深陷虧損泥潭,難以實現盈利增長。
本質上是因為越來越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假期當成是消費的節日。這也使得航空公司在定價方面陷入被動,無法通過提高票價來增加收入。
再加上,各大航司之間不僅存在著競爭,同時還受到來自另一種交通方式高鐵的擠壓。
近年來,高鐵的迅猛發展給航空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前者憑借著高效、便捷、準點等優勢逐漸成為了出行的重要選擇。
數據顯示,具備民航和鐵路直達班次的線路約3700條,其中民航和高鐵重合的線路有1900余條,這意味著四分之一的航線與高鐵產生直接競爭。
更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來,各行各業均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卷,這陣風也吹到了民航業。機票的價格上漲其實跟航空業的反過度競爭有很大關系。
7月初,民航局召開電視電話會,專題部署民航領域綜合整治過度競爭工作。
會議上提到,過去兩年,不少航司為爭奪市場份額,機票過度低價,扎堆投放運力,導致航空運輸市場盡管持續增長,但“旺丁不旺財,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日漸突出。
因此,據傳民航局正在向航空公司收集相關數據,以測算不同航線的成本情況,為接下來的“規范市場價格,運價動態監測”提供依據,測算出真正的“成本價”。
8月14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牽頭編制的《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航空客運自律公約》正式發布,倡導各企業嚴格遵守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杜絕低于成本價傾銷、虛假宣傳等惡意競爭行為。
破局民航業的核心還是在于供過于求,反過度競爭并不能有效解決民航業的困境。
一邊是對價格極度敏感的消費者,另一邊全行業又供給過剩,這反而給了更加靈活、追求極致效率和低價的春秋航空機會。
春秋航空們的未來挑戰在哪?
一個值得深究的現象是,低價的公司反而往往都是最會賺錢的。
春秋航空在眾多航空公司中以低價著稱,卻是最能賺錢的航空公司;茶飲賽道里最賺錢的是最便宜的蜜雪冰城;電商這幾年增速最快的是主打低價的拼多多......
低價商業模式的盈利邏輯為何在整體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如魚得水?
其核心在于“用服務減法換價格優勢”,以極致低價吸引海量用戶,通過規?;统杀究刂茖崿F盈利。
這種“低價高量”模式精準契合當前消費趨勢——在經濟不確定性下,消費者更趨理性,追求性價比。這也是消費降級與競爭升級的雙重沖擊下的企業的生存法則。
春秋航空的“摳門”模式不僅讓它在激烈的航空市場中脫穎而出,也為航空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正如春秋航空的CEO王煜所說:“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乘客舒服,而是讓乘客便宜地飛。”
但也正是在這一理念下,上半年,春秋航空以11.34%的凈利潤率強勢領跑,成本控制與運營效率碾壓全場,馬上追趕上全球巨頭達美航空(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率13%)。
不過,過度壓縮成本和增加收費項目,難免影響消費體驗,春秋的廉航品牌打響了,口碑卻難以跟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春秋航空的投訴量高達14612條。
客觀上來說,春秋航空的精細運營,還體現在把餐食、行李托運,甚至小毯子等傳統航司包在機票里的服務,都拆出來單賣。
不少網友本來沖著便宜機票來的,卻在飛行3小時中忍不住打開了錢包,飛一趟算下來成本比其他航司還要貴。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41家從事客運運輸的航空公司,總體呈現出市場份額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的特征,即使是前四大航空公司,他們合計才占行業份額的47%。
對比客運市場規模比中國大的美國,他們的航空客運公司僅有10家左右,前四大航空公司(西南、美國、達美、聯合)合計占到市場份額的75%,行業集中度非常高,更有利于主導市場價格的穩定和提升。
換而言之,短期來看,競爭格局和競爭手段很難發生徹底改變,競爭仍舊激烈。
實際上,全服務航司已經開始回過頭來開始降價搶客,春秋靠著“極致摳門”打法短暫勝出,但不能光靠便宜。這條路要走下去,更要找到低價和服務之間的完美平衡。
同時,其他航司和行業也可以從春秋航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在當下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只有不斷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消費者認可。
本文轉載自財經無忌(ID:caijwj),已獲授權,版權歸財經無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