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隨心飛產品正在改變消費者的出行習慣,從依賴OTA變為通過航司直銷進行機票預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月至今“隨心飛”搶購潮,讓2020年國內民航業迎來了一波高峰期。
疫情穩定后率先推出“東航隨心飛”的東方航空,日均航班量已從疫情期間最低谷的200班恢復至7月中旬的近2000班,達到日常水平的80%以上。相比6月上旬,7月國內航班量環比上升8.4%。
根據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公布的數據,7月以來日保障航班量迅速突破5500架次,日均架次較6月份上漲超過10%,已接近歷史日峰值的80%,國內航班量則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0%。
以廣州白云機場為例,7月23日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4.42萬人次,創下復工復產以來的單日新高,高峰小時起降架次達到75,也就意味著,每48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飛。
與疫情期間的凄風苦雨相比,如今航空業已出現明顯回暖跡象。航空公司的積極自救,推動了民航業的變革,大大刺激了國民出行。
1 虧損百億,思變求生
2020年,全球航空業遭受重創。
日客流量暴跌、滿載率嚴重下滑,航空公司不得不大幅削減運力,甚至停飛。民航資源網統計顯示,3月份,全球共有20多家航空公司全線停飛所有航班,包括素有“土豪航”之稱的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等。4月全球航班數較2019年同期下降80%。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全球航司今年營收損失將達到1130億美元。
病毒肆虐,國內航司也面臨危機。中國民航局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旅客運輸量下降53.9%,2月中旬這個數字達到了93.2%。隨著4月份全國各地陸續降低疫情防控等級、放松出入管制,客運量逐漸恢復到近三分之一的水平。
旅客量逐漸恢復的同時,航班量也回升。飛友科技數據顯示,2月國內航班平均取消率為71.14%,而3月1日至3月23日的平均取消率為51.77%。
據民航局統計,Q2行業整體虧損342.5億元,較第一季度減虧38.5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國內民航業累計虧損740.7億元。從財報來看,第一季度A股7家上市航司無一盈利。國航、南航、東航、海航的合計虧損超過200億元。
“窮則思變”,對現金流依賴性極高的航空公司展開了積極的自救。
自4月起,各航司紛紛試水直播帶貨,產品包括飛機噴繪、優惠券和文創周邊等。
4月底,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昱首次走入直播間,向網友介紹春秋航空即將開通的夏秋航季新航線;
5月,春秋旅游及春秋航空創始人王正華又在直播中售賣飛機全機身噴涂廣告;
5月中旬,深圳航空聯合淘寶聚劃算年中大促,推出機票優惠券、2折公務艙券,以及豪華酒店房券、機模、周邊文創等產品;
5月下旬,吉祥航空在抖音平臺進行直播,售賣波音787機模、機長公仔等周邊文創產品;
7月,海航集團旗下天津航空,聯合海南地區部分景區發起“天航云端旅行艙,一起探索自貿港”直播,由 “云游”直播吸引用戶購買特價機票,并享受景區門票優惠;
而南方航空7月“乘風破浪的暑假”直播間則首度開放999元/2人的飛行模擬機體驗,同時瞄準即將到來的出游旺季銷售機票暢飛券、暑期出游券。
除了借助直播帶貨這一新渠道,各航司也嘗試以產品創新吸引消費者。
6月下旬,東航率先推出了“隨心飛”機票產品拯救客座率。3322元/人的“周末隨心飛”,可兌換東航、上航周六、周日的國內(港澳臺除外)全航線經濟艙航班,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隨后,包括華夏航空、海南航空、吉祥航空、祥鵬航空、春秋航空、中聯航、四川航空、南方航空、山東航空、奧凱航空、瑞麗航空、青島航空在內的12家航司也發布了同類型產品。密集上線的“隨心飛”、“快樂飛”、“無限飛”等航旅套餐,寄托了各航司紓解壓力和回血的希望。
2 倉促“趕潮”,恐難“隨心”
作為國內民航公司首款“不限次、任意飛”的航空產品,東航“周末隨心飛”上線6天,旅客已兌換超10萬張機票,首個周末就迎來了6.5萬旅客。超3億的產品銷售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金流壓力,也為客流量和航班客座率提供了保障,一時間引發了同質化競爭。
從時間限制來看,在各大航司推出的同類型產品中,和東航一樣瞄準了周末的還有奧凱、青島、瑞麗三家航司聯合推出的“周周小長假”套票產品。選擇周末的舉動,避開了與商務客流的沖突。
華夏和中聯航的產品有效日期截至10月24日,而海航、中聯航、川航的產品在2020下半年均可使用,但都將國慶這一旅游旺季排除在外。
主打地域“隨心飛”的,有售價2999元的海航“隨心飛”及華夏“無限飛”、399/999元的川航“安逸飛”、2999元的“山航魔毯”,對于特定區域的乘客更有吸引力。而東航、南航、春秋航空相對而言航線網絡覆蓋度更高,地域限制較小。但南航對同航段數量有所限制,不像其他航空支持多地往返。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隨心飛”除了可兌換海南進出港國內航線,還包含價值2880元中免集團旗下海南免稅店代金券,有效拉動地方旅游消費的復蘇。
疫情影響下,航司紛紛把對沖影響、紓解壓力的商業模式變陣拓展到新產品、新渠道,回籠現金、自救維生,同時也以相對優惠的價格拉動消費,助推旅客運輸業務的恢復、民航業的回暖,進一步激活旅游業。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消費者而言,各類隨心飛產品也在改變著出行習慣,從依賴OTA變為通過航司直銷進行機票預訂。
但這次倉促“趕潮”,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讓“隨心飛”成了高風險產品。
兌票難、退款難、時間段差、航班調整……接踵而來的消費者投訴,對企業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嘗鮮”的乘客看來,雖然航司承諾將根據實際情況改進產品服務,但如今從產品前期兌換到售后的流程完全得不到保障。航司需要解決的不僅是系統技術問題,還包括售后服務。畢竟,當熱度過去,短期回血后的航司還要考慮新產品開拓的用戶如何留存,業績增長壓力依然存在。
事實上,“隨心飛”這類同質化產品競爭的關鍵還在于凸顯差異化策略,不單純以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保障消費者從搶購到售后的全流程體驗,是優化套餐的關鍵。
比如,中聯航則結合當下年輕人熱衷的“盲盒”玩法,由航司隨機匹配目的地,售賣航線分布全國44城的298元的“未知”行程;售價888元的“吉祥升艙卡”,以“無限升艙”代替“無限飛行”,更能吸引注重飛行質量的乘客,精確劃定目標用戶,突出差異化策略。
無論如何,航空公司的新場景促銷、新產品套餐依然是后疫情時期的重大創新,對行業回暖及經濟復蘇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前方注定漫長的復蘇之路,國內航司已踏出止虧自救的第一步。疫情穩定后的暑期旅游旺季8月,或許就是航司扭虧為盈的關鍵時間點。
本文轉載自新博弈(ID:newgametheory),已獲授權,版權歸新博弈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