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獨立創業者,消失在了一升一降之間。

圖片來源:pexels
站崗10小時不準碰手機,坐下歇會兒扣20元,一天擦無數次吧臺,手都皴裂了還被嫌“太悠閑”……
淡季到了,奶茶店員舟舟反而更累了。店里裁到只剩她一個人,硬是掰成兩個用,老板還天天來找茬,她想不明白逼走自己對老板有什么好處。
茶飲店主王潔,卻能體會那份焦慮與無奈:“補貼一停,全部歸零。”
三個月前,她還在抱怨忙到沒時間吃飯,踏進秋冬,生意像坐過山車般俯沖。顧客都走到門口了,看到恢復原價的奶茶扭頭就走,單量相比外賣大戰時“膝蓋斬”,日營業額屢屢跌破1000元“盈虧警戒線”。
要命的是,在訂單狂飆的那兩三個月里,她也沒掙到幾個錢。業績再這么垮下去,怕是撐不過這個冬天。
跟王潔境遇相似的商家,不在少數。據GeoQ Data數據,今年國內連鎖茶咖品牌凈增門店數量快速攀升,僅三季度便開出新店2.6萬家,同比去年幾乎翻番。
這批玩家被紅利所吸引,又被流量消逝所困住,迎接它們的是低價反噬消費心智、同行“卷成麻花”的殘酷現實。
新一輪的“大逃殺”,已經拉開帷幕。
都2025年了,茶咖店還能一年回本?
如果說現在投身茶咖行業等于“進場當炮灰”,王圖銘就是虎口奪食的人。
她的咖啡店開在寫字樓里,打工人不上班基本荒廢,一周只做5天的生意;且剛開業沒多久,附近3公里內又冒出一家同品牌新店,直接貼臉加密。
然而,拿著這樣的“困難劇本”,她卻在最近半年一口氣連開3家店。
“只要去咖啡店里坐上一天,你就知道這門生意還能干。”王圖銘說。她發現,許多外賣小哥也是店里常客,他們能一天買三杯,邊拎著給顧客送的餐品,邊吸著冰美式往外沖。
上班族們也越喝越多,店里僅靠工作日消費,日均能賣出200杯,每月凈賺2萬多。如果保持下去,王圖銘一年就能回本。
她敏銳意識到,茶咖可能正從“可選消費”,蛻變為替代瓶裝水的解渴“新剛需”。
研究數據顯示,茶咖行業雖然告別了跑馬圈地的高增長階段,但隨著人群滲透和依賴度增強,市場規模仍在擴大,創造出大量致富機會。
職業開店人球球,也是掘金者之一。不過,她最初盯上的并非茶飲,而是餐飲。
彼時,一家生意火爆的胡辣湯品牌正在全國擴張,球球準備了幾間年租金10-50萬的店鋪,興致沖沖去了。然而到了招商會現場,望著手指圖冊,大喊“這里好,就開在這”的大師傅,她覺出不對味來。
被鎖定的位置,不是她找好的任何一間,而是本地高端商場里星巴克的隔壁——真開在那,每天得給精致都市男女賣900碗胡辣湯,才能在預期內回本。
球球沒說什么,連夜提箱子跑路:“上百萬的投資,給你出謀劃策的居然是一位初中畢業的廚師,真是個草臺班子。”
相比之下,后續考察的那些茶飲品牌,更令她安心:不同于后廚主導、高度分散的傳統餐飲,茶飲早已進化成標準化的“快消工業”,哪怕小連鎖也自成一套體系,試錯成本更低。
但帶來的收益,卻不比餐飲遜色。
“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奶茶和咖啡是消費者觸手可及的‘即時快樂’。”在球球眼里,茶飲是一門低價高頻的好生意。
森茶主理人阿方則點出另一個關鍵:茶飲的價值彈性遠勝許多品類。“一盤土豆絲值多少錢,消費者心里門兒清,但一杯原創飲品的價格上限,卻可能望不到邊。”
8年前她創辦品牌時,正趕上現制茶飲鋪滿大街小巷的黃金年代。店里一款巧克力飲品賣到38元,依然暢銷。其品牌也經歷了同樣的高光時刻——盡管需要高昂的加盟費用和建店成本,追捧者仍絡繹不絕,因為進場當年就能回本,甚至再賺100萬。
如今行情雖已不同往日,但在業內仍不乏“開業3天GMV破11萬”“老家開奶茶店半年回本”的傳說,它們像誘餌一樣吸引著一批批新人入場。“連我媽剛退休的姐妹,都想開家奶茶店。”阿方無奈道。
球球手下一位得力干將近期也離職創業了。他打小渴望擁有一家自己的奶茶店,從大學開始兼職搖奶茶,攢夠了錢便迫不及待圓夢去了。
“店選在景區旁,接手了現成的裝修和設備,他自己也有扎實的操作經驗。”球球說,他是帶著極大的信心和沖勁開始的。
然而結果是,他被那家店“套牢”了。
自營在“挨打”,連鎖在“吃肉”
數據顯示,茶咖連鎖化率持續提升,2024年茶飲連鎖化率已達到51%,但行業整體門店數卻在減少。
這意味著,一大批獨立創業者,消失在了一升一降之間。
自營咖啡店老板周誠,正是艱難求生的商家之一。
“瓶吹百里甜拿鐵、紫蘇西柚冰咖啡……名字花里胡哨的,能好喝嗎?”聽到顧客質疑自己精心研發的新品,周誠內心已經毫無波瀾。
這幾年,他被打擊過太多次,但凡價格高點的,消費者都不太樂意嘗鮮。而自營是靠產品和體驗立足的,買單的人少了,店里收入有時還不及他出去打工高。
外賣大戰開打后,本就缺氧的生意,更加窒息。
阿方經常在街頭,目睹這樣一幕:外賣小哥取完奶茶,轉身送進了十幾米開外的飯店。“消費者即使在附近吃飯,也不再堂食,而是薅外賣羊毛。”她無奈道。
不僅如此,點外賣然后自提的人也肉眼可見變多,從以往僅僅“周末有”變成“天天有”,從“一兩人”變成“五六人”……
“嘗過1.69元的庫迪、3塊9的古茗,以后9.9元就是心理錢包天花板。”阿方愈發清晰地認識到,茶飲的暴利時代已終結,現在是“10元以內”新時代。
而這樣的消費觀念轉變,落在商家頭上,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球球聽說出去創業的小伙子,每天從早9點營業到凌晨12點,大受震撼——要知道,開早和打烊還得花2小時,這意味著他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7小時!
但轉念一想,進場就碰上外賣大戰,她又讀懂了“拼命”背后的無奈。
做活動換曝光,配方復雜的自營不一定接得住流量。即使加派人手,也難以掙錢——優惠券滿減后,一杯飲品只賣幾塊錢,刨去各種成本,根本是賠本賺吆喝。
可不參與,消費者全被低價吸引走,一天湊不出幾單。那個吃到“時代黑利”的年輕人正是如此:開業小半年,生意始終不溫不火,靠不斷拉長營業時間“硬撐”。
相比于不是“今天關門”就是“明天關門”的自營商家,連鎖品牌在大戰中顯得游刃有余。
5萬、10萬、20萬……外賣大戰開打后,球球發現同行們投流的金額越來越大。見過最夸張的一位,營銷費占營業額比例超過50%,賣一杯奶茶一半都是廣告費。
“只要做外賣,一定會帶來更高的平臺抽傭和包材支出,以及更低的實收和利潤。”球球說。但砸錢做外賣不是“找死”,而是“打不過就加入”:“資本要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我們無力對抗,但可以利用窗口期搞錢。”
于是,在補貼閘門大開的時候,商家們紛紛拿出檸檬水、冰美式等簡單產品做低價,快速提升單量的同時,利用連鎖品牌集中采購的成本優勢,放大經營的杠桿。
球球的一個朋友,三四月每天單量只有一兩百,投流后猛增到五六百,成功從虧損變成月賺3萬。
這在新茶飲的財報里,也可窺見一斑。最快響應大戰、讓利最大方的古茗、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上半年營收增速格外搶眼。
然而,光鮮的業績并非沒有代價。
有段時間,阿方的電話都快被加盟商打爆了。眼看同一條街上的奶茶店訂單量飆到3000+,自家才幾百單,他們急著要把所有活動拉滿。
焦慮的聲音聽多了,她也添了幾分浮躁,忍不住懷疑自己動作是不是不夠果斷?
但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粗偪顸c外賣的消費者,被一杯杯果葡糖漿兌的廉價小甜水投喂,且“10元奶茶”大概率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趨勢,她又找回了定力。
“一種不幸福的狀態持續久了,終將招致厭惡。”阿方堅信,人們坐在水吧里閑聊、拍照、享受一杯好飲料的需求也不會消失。
而那,正是商家突圍的機會。
所以阿方安撫加盟商:“單量是虛的,每月落袋的利潤才是實實在在的。”但她也不主張坐視不理,而是要學會“聰明地借勢”。
比如,研發新的調和型冰茶替代配方復雜產品,做到降低成本、迎合外賣的同時,守住風味與健康的底線,順便在消費者心中埋下品牌的“種子”;此外,總部給加盟商適當補貼,保證門店運轉。
相比于阿方,王圖銘的生存法則是另一個極端——跟著總部猛猛沖單。
在激烈的價格競爭里,她店里的咖啡低至3塊9塊錢一杯,仍然有得賺:“品牌會補貼到理論成本,甚至再多給一點錢,確保你不虧。”
王圖銘知道,這些補貼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總部統一供貨的牛奶要7.5元/瓶,網上單價才6元;咖啡豆125元一公斤,比對家貴了近五成。
但想要在茶咖賽道里立足,這家品牌已經是投入最低、風險最小的選擇了。
王圖銘也曾投奔過單店業績很漂亮的大品牌,拋開動輒大幾十上百萬的加盟費、嚴苛的經營管理要求不說,加盟面試難度就直逼考公。“快40歲的人了,還被面試官問‘第一份工作的績效’。”她感到無語。
反而是高速擴張期的新品牌,給出了誘人的橄欖枝:加盟費一次付清打8折、免服務費抽成,就算幾個月倒閉,總部也照價回收設備裝修……
遇上外賣大戰這難得的“風口”,總部主動承擔營銷成本搶市場份額,王圖銘也默契地上了“同一條船”:“選對品牌跟對人,創業贏面就大了一半。”
球球的開店思路與王圖銘不謀而合,但還是踩了坑。
選定茶咖行業后,她就留意到一家商場奶茶店,任何時候路過,都能看見店員忙碌的身影。甚至因為生意太好,又在同一棟樓的高層開了新店。
論價格,這家奶茶的定價不如蜜雪冰城有性價比;論口味,堅持真材實料的茶飲也一抓一大把。但球球觀察發現,這個區域性奶茶品牌,在本地人心里分量十足,“想喝奶茶首先想到它。”
認定品牌有價值,她火速談妥了加盟,前兩家店開業即爆,業績喜人。因此得知一個傳統商場有租金便宜的鋪位,她又趁熱打鐵,開了第三家店。
然而,這家店開業3個月,幾乎沒有營業額,最終以虧損10萬草草收場。
“我太自信了,忽略了周圍社區老年人居多,沒人喝奶茶。”這一次失敗,狠狠警醒了球球,“我賺的不是這個行業的錢,而是點位資源的錢。”
任何品牌都有賺錢的鋪位,也有倒閉買單離場的鋪位,關鍵是要找到那個黃金坐標,匹配紅利期的產品。
回歸入行的初心,球球開始關注茶咖以外的新機會,“等哪天發現更吸金的買賣,我可能會馬上改換門面,重新出發。”
本文轉載自表外表里(ID:excel-ers),已獲授權,版權歸表外表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