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國潮1.0時代,是復古元素帶動老品牌回春,那么國潮2.0時代,則是后浪們借助多樣化傳播方式,傳達年輕人獨有的時尚價值觀。

圖片來源:百雀羚官微
炒鞋風波終于逐漸散去。
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6家央媒先后發文指責炒鞋行為之后,得物APP就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限量款球鞋異常標價做出回應,并下架相應的球鞋。
“炒鞋客”翻車,并未影響國產品牌的市場表現。處于風口浪尖的李寧,近一個月來股價已上漲近27%,另一家國產品牌安踏,近期股價亦一路上漲。
從資本市場表現看,李寧和安踏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支持國產”的聲音亦蔓延到運動品牌以外的其他領域,在海瀾之家、森馬、七度空間等服裝與日用品品牌官微下,網友紛紛留言力挺。
值得思考的是,國貨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回溯國產品牌近年來發展之路,“國潮”是核心關鍵詞。
無論是2018年巴黎時裝周上憑借“番茄炒蛋”配色的服裝一舉出圈的李寧,還是與大白兔、鳳凰自行車等老品牌頻繁跨界合作的太平鳥,亦或是借冬奧會與故宮文創聯名的安踏,都在借“國潮”講述新的品牌故事。
與此同時,一批年輕品牌乘著國潮之風快速興起。
漢尚華蓮、織造司等漢服品牌,在短短幾年內成長為淘寶網紅店,粒子狂熱等時尚運動品牌,正與中國運動健兒結合,闡述年輕人的“中國制造”,完美日記、花西子等美妝品牌,也在借“國潮”樹立品牌文化形象。
混雜著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國潮”,成為了國產品牌興起的必由之路。那么,“國潮”是如何撐起國貨品牌發展的?國潮之風能持續多久?
國潮暴打快時尚
2018年的紐約時裝周上,被洋品牌們吊打了多年的李寧決心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以“悟道”為主題、以經典的紅、黃配色渲染的服裝一經亮相,就引起了轟動。
知名雜志BOF時裝商業評論不吝發文贊美“中國李寧好時髦”;《速度與激情》里的新晉動作男星Scott Eastwood穿上印有“中國李寧”四個大字的藍色衛衣,作為觀秀嘉賓亮相;甚至有路人直接攔住設計師,詢問品牌出處……
同一年,ZARA深陷抄襲門,被Diesel母公司OTB起訴其抄襲牛仔褲設計,被判每件產品支付235美元的賠償金;H&M由于讓一位非裔兒童模特身著一件綠色衛衣,并稱呼其“Monkey”,而被冠以“種族歧視”的惡名,成為千夫所指。
國潮與快時尚發生命運扭轉,2018年是個重要的分水嶺。
從那以后,快時尚加速朝著衰落的方向走去,而國產品牌在迅速崛起。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包括H&M、ZARA、優衣庫、GAP等在內的8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內地共新增203家門店,在2019年創歷史新低的基礎上再次刷新最低紀錄。
2021年1月,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的姊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關閉了中國的所有門店;3月,據彭博透露的消息,美國快時尚集團GAP正考慮包括出售中國業務在內的潛在選項,以調整在華經營。
快時尚的市場正被國產品牌奪去。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歐睿咨詢數據,2018至2020年,中國服裝前十品牌中,本土品牌的席位從4家增長到5家,市占率從3.2%增長至5%。
《百度國潮驕傲大數據》顯示,2009至2019年這十年間,國人對國產服裝的印象關鍵詞從“代工”、“促銷”、“耐穿耐用”,轉變為“品牌”、“國潮”、“原創設計”,消費者關注度占比提升了24%。
最近10年國人對服裝關鍵詞印象轉變,
圖源《百度國潮驕傲大數據》
借助 “國潮”風口,許多品牌二次回春。
李寧掀起的“國潮復興”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熟悉。
2019年再次登上紐約時裝周,李寧將嵩山、黃山等中國名山,用扎染工藝印在衣服上,走秀結束僅一分鐘,很多產品就在天貓上宣布售罄;2020年在巴黎時裝周上,李寧將國球乒乓球作為主元素,引起全場關注。時裝周后僅僅一個月,其股價上漲27%,市值增加近100億港元。
太平鳥是另一個國潮復興的典型。
5年以前,談及太平鳥,大多數消費者的印象,還是“古板的男裝”、“千篇一律的基本款”。然而,當2018年太平鳥與可口可樂初次聯名,取得不錯效果后,從此打開了新世界。
太平鳥先是與上海自行車鳳凰老字號品牌合作,將“鳳凰”的圖案刺繡印在多款服飾中,掀起一股“復古”風潮,后又與喜茶聯名,推出嘻哈風的服裝、高顏值的禮盒,直至2019年,太平鳥“國潮報社”主題的門店中,陳列了其與大白兔、芝麻街、飛天小女警等幾十個品牌與IP的聯名款式。
跨界聯名拯救了“中年”的太平鳥。2020年,已經成立了25年的太平鳥,取得營收90.57億,同比增長14%,凈利潤7億,同比增長27%。
零售業永遠有新鮮故事。當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革命興起時,一波新晉的國潮網紅店趁勢崛起。
如果說國潮1.0時代,是復古元素流行,帶動老品牌回春,那么國潮2.0時代,則是后浪們借助線上線下多樣化傳播方式,傳達年輕人獨有的時尚價值觀。
Randomevent創立于2012年,是一群街頭時裝愛好者組建的品牌。在多個公開渠道,他們刻意表達著“就是喜歡,就是酷”、“規則是用來打破的”、“不怎么NICE”等新一代青年文化,以期吸引那些懷抱自由與不羈夢想的年輕用戶。
起初他們只是在淘寶開店,由于獨特的街頭復古風格,備受年輕人關注。2019年,Randomevent線下門店開啟,主打“體驗式消費”。他們在店內設有大量留白空間,營造藝術氣息,還會不定期陳列雕畫展覽作品。
與Randomevent類似的國產“潮牌”還有很多,他們在“線下體驗+線上電商”的新形式中迅速崛起,成為年輕的國潮品牌代表。
Randomevent線下門店,
圖源Randomevent線下門店官微
與此同時,另一個相對小眾的分支——漢服,也逐漸為越來越多人認知。
淘寶漢服品牌漢尚華蓮的創始人小若是這么回憶10多年做漢服的歷程:“2007年剛剛接觸漢服時,幾乎找不到買漢服的地方,而如今在淘寶搜索漢服,無論什么款式、什么顏色的漢服都有。”
漢服品牌織造司主打明制漢服中的“馬面裙”。主理人林威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我們把漢服比喻成榴蓮,如果你硬塞一塊榴蓮給從來不吃的人,他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如果你丟一塊榴蓮糖(馬面裙)給他,糖果作為大眾消費品,接受度就會變高,有可能成為他以后吃榴蓮的第一步。”
從休閑服、運動服到漢服,時裝賽道上,國產品牌正全面超越國際品牌,成為主流。而在此次“新疆棉”事件的另兩個“反派”主角——阿迪和耐克為代表的運動品牌賽道上,國產品牌仍在奮力追趕。
國產運動品牌不再是配角
不得不承認,在設計理念和營銷方式上,耐克和阿迪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上,一只黑白相間的足球,在全球首次彩色電視直播中頗為亮眼,也讓印在足球上的“Adidas”一戰成名。
歷年來,阿迪達斯幾乎都是世界杯贊助商霸主。美國投資機構Zacks的數據顯示,阿迪達斯在全球足球相關用品領域排名首位,市場占比29%。
耐克的品牌基因,也與體育賽事密不可分。1984年的NBA賽事上,耐克選中還是新人的喬丹,憑借其出色表現一舉出圈。不久后,耐克聯合喬丹經紀人一起策劃了聞名世界的“Air Jordan”子品牌,引來全球球迷熱捧。
由于歷史沉淀、品牌影響力等因素,國產品牌與國際大廠的實力懸殊客觀存在。
2020年,阿迪達斯營收折合人民幣1539億元,耐克僅大中華區就創造了437億元人民幣的收入。相比之下,安踏2020年335億、李寧145億的營收規模,距離國際頂尖品牌仍有距離。
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產品牌輸了。
在2009年中國奧委會運動裝備合作方的競逐中,安踏豪擲6500萬美金,從阿迪達斯手中搶得贊助商資格,成為中國奧委會體育服裝的合作伙伴。
難以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大型賽事上與阿迪耐克正面交鋒,安踏選擇了CBA、中國冬奧會等國內賽場。國潮,自然成了其在聚光燈下不可或缺的宣傳元素。
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讓安踏賺足了眼球:
2019年,安踏與故宮文創聯名,將故宮博物院館藏畫卷《冰嬉圖》元素作為IP,推出一款故宮特別版球鞋,并限量發售;
2020年,經國家授權,安踏冬奧會特許商品“國旗款運動服裝”在上海外灘發布,成為奧運史上首次印上國旗元素的服裝。
與李寧在“時裝周”一炮走紅不同,安踏則搭上了“奧委會”這趟順風車,以對抗阿迪耐克等國際大牌。
截至4月13日,安踏集團市值3674億,已然超越阿迪達斯。此外,其2020年凈利潤91.52億元,是阿迪達斯的兩倍之多,成為凈利潤僅次于耐克的世界第二大巨頭。
從市占率看,安踏與國際大牌的差距也在縮小。在國內運動服飾市場上,2020年安踏的市占率提升至15.4%,僅次于耐克、阿迪達斯的25.6%、17.4%。
與國際品牌錯位競爭,在其夠不到的“國潮”領域發力,成為本土品牌崛起的秘訣。
回力是另一個老牌復興的典型。
2005年,一位叫派特斯·巴斯坦的法國年輕人,意外地發現了武術館里隨處可見的“回力鞋”。嗅覺敏銳的他覺得這是個好商機,于是將回力鞋帶回法國,做起了代購生意。
“中國功夫專用鞋”、“經典復古款式”這樣的宣傳包裝甚是吸引法國人,一雙回力鞋一度被炒到500元的價格。
當《加勒比海盜》男星奧蘭多·布魯姆在街頭穿著回力鞋意外地被狗仔們抓拍后,回力鞋徹底火了,這才開始了“出口轉內銷”之路。
回力開始出現在《致青春》、《同桌的你》等追憶青春的電影里,販賣起“復古”情懷,亦出現在楊冪等潮流明星的機場照、劉雯等模特的宣傳照里,增強“時尚感”。
一手打情懷,一手營造時尚的品牌形象,回力最終重回公眾視野。
然而,國潮并非老牌企業專屬,一些新勢力,也在對其作出全新闡釋。
2018年的紐約時裝周天貓中國日上,粒子狂熱作為唯一一個國潮運動品牌出場。與其他品牌不同,粒子狂熱注重研發,甚至擁有服裝專利。
在時裝周現場,粒子狂熱設計了一組中國隊造型,并以藝術化方式將秀場打造成訓練場,展現其經典的藍色運動裝。
將品牌形象與中國體育健兒結合,是粒子狂熱詮釋運動領域“國潮風”的方式。
2019年,粒子狂熱成為國家三支水上運動隊(皮劃艇、賽艇、龍舟)的服裝合作贊助商,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我國水上運動員將身穿粒子狂熱運動服參賽。
在被問及對國潮的理解時,粒子狂熱創始人九斤和林海表示,中國年輕人的創意力量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是被世界低估的,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向世界傳達“中國制造”的創意。
或許在二三十年后,如粒子狂熱一樣充滿創意而張揚的新一代“中國制造”,又會成為那時復古的文化元素。國潮,也因為年輕品牌獨特的創意文化,而被賦予了新內涵。
國貨美妝彎道超車
2017年的百雀羚,兩次由于營銷出圈。
先是當年5月,為推出“月光寶盒”系列產品,百雀羚與自媒體“局部氣候調查組”合作,發布了《一九三一》廣告。由于綜合了民國歷史、諜戰、老上海等諸多元素,這則廣告為讀者帶來大量新鮮感,創下3000多萬閱讀量。
當月,百雀羚百度品牌指數暴漲500多萬、頭條號指數暴漲100多萬。
另一件營銷事件是,當年雙十一,百雀羚與故宮文化珠寶設計師合作,推出融合東方元素的珠寶禮盒聯名套裝,僅預售量就有將近7萬件。
兩次出圈,讓百雀羚集團當年取得零售額177億元,同比增長22%,也讓“國潮”,成了百雀羚新的品牌形象。
此后,百雀羚亦做了許多新嘗試,始終活躍于市場,如2020年,百雀羚在拼多多推出“趕國潮”活動,與其聯手在涂鴉著國潮元素的大巴車上直播,取得了拼多多平臺上半年同比10倍的銷量增長。
百雀羚的成功,讓后來者紛紛效仿。
2017年成立的完美日記與花西子,都在努力營造著“國潮新鮮感”。
例如,完美日記曾一手力邀影星周迅、澳大利亞歌手TroyeSivan等大牌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一手又聯合國家地理,推出“粉黛高原”、“赤彤丹霞”為主題的眼影盤。
當周迅的黑色廣告牌頻繁出現在地鐵站、百貨商場等線下場景中,當小紅書KOL、微博視頻的主播們一次次將完美日記的“山河美色”、“溫柔古風妝”送上熱搜時,其“時尚”與“東方美學”結合的“國潮新鮮感”躍然紙上。
在產品設計上,花西子頗費心機。前有“百鳥朝鳳”浮雕眼影盤,后有“微雕”口紅,其許多產品,都具備文化“噱頭”。流傳了上百年的微雕技法、木雕工藝,為這個僅成立不到四年的品牌,增添了些許“歷史感”。
有“國潮”作為品牌形象抓手,再借助于線上渠道,國貨美妝迅速實現了彎道超車。
通過讓渡利潤分成,花西子與李佳琦深度綁定。在李佳琦直播間的一句句“OMG”、“買它”聲中,花西子在一年內,從天貓銷量難入前20的美妝新品,成為去年雙十一期間成交量僅次于完美日記的第二大品牌。
完美日記則在營銷上下足功夫,在不同的平臺上,都能看到完美日記的廣告。2020年,完美日記僅營銷費用就有超34億。
與歐萊雅、蘭蔻等近百年歷史的國際大牌相比,國產彩妝的產品規模和研發能力,與前者尚有距離。但憑借“國潮”人設與發達的營銷網絡,國產品牌們屢屢反超國際大牌,躋身雙十一銷量最前列。
“國潮”是什么?有人說,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場復興盛宴,是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的碰撞融合,也有人說,它是“中國制造”背景下,年輕人對不走常規、堅持原創文化的價值觀闡釋。
無論何種理解,它都是這個時代“大國崛起”的一個縮影。在國人愈來愈強的“文化自信”中,國產品牌的春天才剛剛來臨。
本文轉載自連線Insight(ID:lxinsight),已獲授權,版權歸連線Insight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