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最終想要尋求的可能是一種平衡,損害健康的設計被淘汰是大勢所趨,但除此之外保留審美自由、選款自由,也都是正當權利。

圖片來源:Unsplash
但不再是身穿性感比基尼、戴著翅膀的熱辣超模走T臺,維密把“天使”們都棄用了,以后要在全球范圍尋找各行各業的女性代言人,講述她們的故事。
同事A說,作為一名女生她挺喜歡看超模走秀的,現在市面上都流行一片式的無痕內衣,好像只有她還在偷偷懷念以前那種蕾絲的、性感的;
同事B說,舒適風的內衣不要太爽!內衣嘛穿著舒服就行,樣子不是重點,每天要穿十來個小時,如果不能“自由呼吸”,簡直太痛苦;
同事C社會學出身,她直接把談話拉到另一個高度:女性在內衣領域長期被凝視,所以現在才有了主打舒適、淘汰性感的新風潮,哪怕暫時為此“矯枉過正”,也是有必要的。
說起來現在的內衣好像是都在走舒適風,所以性感內衣真被徹底淘汰了?
十家內衣,九家賣舒適款
隨手翻翻淘寶內衣店鋪,放眼望去幾乎每家都只強調一個詞:舒適。
大部分店里的產品都是無鋼圈一片式,沒有什么繁復的圖案花樣,主流即純色、無痕、抹胸款......內衣店們不約而同地舍棄了華麗性感,轉而主打簡約、裸感、透氣、舒服。
主打舒適風的內衣選擇模特時也不強調高挑精瘦,蕉內就選用了肉肉的模特;不一定非得是年輕女孩,在內外的廣告里我還看到了媽媽輩跟奶奶輩。
或許這是“反彈時刻”的體現。性感內衣很長一段時間都當著內衣市場的老大,產品要緊身挺拔,幾乎不考慮束縛;宣傳要渲染“性感”,比起女性日常穿著,似乎更像觀賞品。
近幾年不僅是內衣,整個女性消費領域都在洗牌。女性意識在崛起,性感的總容易被聯系到“男性凝視”、“身材焦慮”;無性別主義、中性風的流行,也讓女孩子們越來越習慣把舒適自然款加進購物車。
之前美國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就因為性感營銷被消費者厭惡,內衣這種比較私密、長期處在男性視角下的產業,更是重災區。
性感內衣跟廣告去哪了?
曾幾何時,性感內衣在市面上無比風光。
時間倒轉四十幾年,維密的起源是1977年美國商人Roy Raymond為了避免男性給異性買內衣的尷尬,才創辦了這家女性內衣專賣店——可以說內衣行業從這時起就多少被男性視角所牽引。
“維多利亞的秘密”這個名字,也有致敬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意思。那個時代女性的衣服繁復華麗,精致優雅,也喜歡穿緊身胸衣,維密店鋪的裝潢采用了當時的內飾風格,把各種內衣成套擺放,直男只需根據款式選購。性感、華麗、男性視角,成了維密的代名詞。
一次是2000年,維密帶著模特走戛納紅毯,比好多電影明星還出風頭。
以及在維密秀的“眾神時代”,登臺的模特各個是頂尖超模,表演嘉賓也都是當紅明星。2003年維密大牌云集,第一次在電視上播出;2005年所有模特被裝在圣誕盒子里緩緩開場,世界第一名模吉賽爾·邦辰戴著Fantasy Bra走臺步,驚艷無數人。
后來的內衣、時裝、香水,也常常采用全裸或半裸模特,姿態大膽奔放。代言陣容囊括A$AP Rocky、肯豆、萌德、比伯等當紅明星,每年拍的廣告片都很辣,被人調侃“肉體盛宴”。
還有意大利的奢華性感內衣La Perla,用稀缺的手工藝和薄紗刺繡面料制作華麗貼身的內衣,連外盒都是天鵝絨的,讓內衣仿佛珠寶般精美。
電影《第一眼戰線》的女主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在防彈衣里面也要穿上La Perla的內衣,攝影搭檔保羅·康瑞問她為什么要這么穿,她說“要是哪天有人從壕溝里拉出我的尸體,一眼就能認出我是誰,我要讓他們驚艷一下。”
都市麗人有“中國版維密”之稱,請來兼具娃娃音和火辣身材的性感女神林志玲代言,廣告被央視禁播,卻不影響它賺足了熱度。
性感本身無罪,但近些年來,消費者心態和市場在悄然改變。主打性感的內衣無論產品還是宣傳都讓女性感覺是被審視的、被觀賞的,被忽視需求的……隨著舒適內衣的出現,它們走上了flop的道路。
性感內衣集體業績下滑、口碑下跌。2014年,維密推出“The Perfect Body”的廣告,被女性組織譴責對“完美身材”的闡釋太過狹隘,同年主打舒適的內衣品牌Aerie鼓勵各種類型的女孩做模特,第二年銷量直升20%。
到2018年維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下降了將近10個百分點,而與之對應的新內衣品牌Thirdlove和Savage x Fenty都增長了將近10個百分點。
2019年維密大秀宣布停辦,去年上百位模特聯名發布公開信爆出高管性騷擾丑聞,靠女性賺錢的品牌侮辱女性更是讓維密引發眾怒,它成為美國最不受歡迎的12大雇主之一,6月英國公司申請破產。
其他的性感內衣也都業績不佳。奢侈內衣La Perla2019年銷售額同比下跌22%;紫金財經報道“中國版維密”都市麗人一年虧損13億,疫情期間關閉了約90%的門店。
為了不被徹底淘汰,這些走性感路線的品牌紛紛開始轉型。于是就有了維密去年請楊冪、周冬雨代言,“不定義性感”;今年找陳漫、楊天真、趙小棠,“做自己”。
以前的CK亞洲區女性形象大使是性感風的泫雅,去年還增加了中性氣質的劉雨昕作為代言人,宣傳語是“要你更寵愛自己”,強調女性獨立。
都市麗人也不走性感路了,代言人從林志玲變成關曉彤,董事長鄭耀南表示,“都市麗人將全面回歸實用品牌定位,在健康、舒適、科技、美觀四個方面下功夫”。
不過性感內衣沒落的如此快,也不全是社會觀念轉變導致的,首先它在穿著上的缺陷是直接原因。
比如舒適度實在欠缺,以前的內衣為了塑造性感,讓胸小的女性顯大、胸大的女性更挺,鋼圈、海綿胸墊都是標配。超厚的布料跟硬實的鋼圈又勒又熱,女孩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脫掉內衣,才算從其中解脫出來。
再比如它也不夠健康,以前人們認為鋼圈內衣能更好地定型、不游離,然而由于女性胸部血管分布眾多,過分緊束的內衣對胸部的壓力大,甚至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和淋巴液、組織液正常流通。
現在的市場越來越被年輕一代主宰,年輕化、多元化成為了內衣的一大趨勢,比起“悅人”,大家普遍開始“悅己”。女性消費者不再用性感品牌強調的“聚攏”和“性感”限制自己,而是更關注舒適跟自我感受。
2016年,國內主打舒適的內外、蕉內、Ubras、蒛一、里性、素肌良品逐漸引領內衣市場的主流。
CBNData和天貓內衣在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的無鋼圈文胸市場從2017年開始爆發。根據艾媒咨詢調查,2020年中國已有高達76.6%的消費者偏好無鋼圈文胸,短短幾年間,人們購買內衣的取向發生了極大變化。
去年霸榜天貓雙11內衣熱銷榜Top3的,分別是Ubras、優衣庫、蕉內。剛剛過去的618,預售榜單上的內衣也幾乎都是無尺碼、無痕、無鋼圈。
內衣這個市場規模龐大,被稱為“服裝界最后一塊蛋糕”。根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從2017年到2021年,女性內衣行業年同比平均增長率是24%,從去年5月到今年4月,國內文胸類目銷售額達到了204億元。
與龐大市場相對的是內衣市場集中度還很分散,還沒有超級頭部品牌,于是大家都在努力爭取消費者。
主打舒適的新興品牌抓住了消費潮流,也依托互聯網快速崛起。不過內衣行業生產線精細、工序繁瑣,研發制作門檻較高,一件制作精良的內衣最多可以涉及到40多道工序,一個流水線可能需要幾十個人。由于女性個體差異,內衣尺碼體系也比服飾復雜很多。
因此雖然無鋼圈、無尺碼內衣制作成本相對小,但像愛慕、都市麗人這樣的傳統內衣品牌,也在多年經營中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如今他們不甘落后,轉變方向,努力為消費者生產更舒適的內衣,比如愛慕就通過積累的人體工學數據,在碳纖維柔性發熱內衣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整個內衣市場也分得越來越細,有Ubras、蕉內、蒛一這樣主打舒適的,也有奶糖派這樣針對大碼女孩的。選擇變廣、質量提升,比起以往只知道一味強調“聚攏”、“性感”,甚至把內衣跟軟色情相掛鉤,實在進步太多了。
“購買力和輿論聲量指向哪里,商家就的天秤就傾斜到哪里。”內衣產業開始討好它真正的消費者。
舒適內衣,也不是無所不能
然而,或許舒適內衣如今正站在時代的浪尖上笑傲江湖,但也不代表它已經完美。
一方面是穿著體驗。從消費者角度來說,相比過去的緊身鋼圈內衣,舒適款的內衣要好太多,但有些人發現部分內衣穿一陣子驚為天人,時間稍長卻可能因為“A cup到C cup都能穿”的無尺碼,出現上竄等問題。
一方面是審美訴求。有部分消費者認為,舒適是沒錯的,但也可以考慮兼具美觀。到處都是差不多的一片式內衣,如果不是為了健康,有些還真的挺丑的。
不過有一些品牌已經看到了這部分的空白,像Free People、Dita Von Teese,都有在柔軟親膚面料的基礎上加一些蕾絲、碎花、蝴蝶結;本身主打舒適的品牌如蕉內、內外,也在推出更多有設計感的款式。
其實性感內衣品牌和舒適內衣品牌目前都在趟水過河。人們最終想要尋求的可能是一種平衡,損害健康的設計被淘汰是大勢所趨,但除此之外保留審美自由、選款自由,也都是正當權利。自己開心,也尊重別人的開心,才是真正多元包容的體現。
一個秘密,在亞馬遜上,從沉穩黑、嬌嫩粉到狂野紅,各式帶有玫瑰圖案的蕾絲胸衣、粉嫩連體內衣都是暢銷的男士專屬。這個世界上,甚至還有很多男人,正在追求穿性感內衣的自由。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