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干飯人們,對于主食有著什么樣的新偏好?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代年輕人對干飯的癡迷“有目共睹”。
在微博上,#干飯人#話題有2.3億閱讀,超9萬評論熱議;而在社交種草機小紅書上,干飯關鍵詞下也有超67萬篇筆記。
“干飯”一詞其實最初源于川渝一帶的方言,意為吃飯,因其豪放不羈的氣勢得以流傳。對后浪們來說,干飯的理由可能千奇百怪,但對恰飯的熱愛卻總能殊途同歸。
但我們不禁好奇,新世代干飯王之間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暗號?高質量干飯人們,對于主食又有著什么樣的新偏好?
12月2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美食共同發布《干飯超能“粒”——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報告,(以下簡稱CBNData《報告》),呈現主食消費市場概況,解析當代三大年輕“干飯”主力派人群畫像,以及他們對主食的消費訴求發生了哪些變化。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米飯C位永不變,近八成干飯人PICK東北大米
早在石器時代,中華先民就馴化了粟、黍、稻等農作物,在先秦時期已有五谷之說。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熱量來源,這些餐桌上吃得最多也最必不可少的食物,我們習慣稱之為主食。
餃子餛飩煎餅,面條米飯烤紅薯……你對哪種主食最迷戀?
CBNData《報告》顯示,近五成年輕人日常飲食離不開大米。線上米品行業的消費增速也十分穩健,消費勢頭大好。從大米產地來看,東北大米最受歡迎。CBNData調研數據顯示,近八成消費者對東北大米的偏好度高,且整體來看,東北方在大米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與此同時,以廣東省和安徽省為主的南方大米雖然不是最風靡,但消費增速較快,仍不乏當地人的多次支持,本地大米總是包含了特別的味道與情懷,人們對“家鄉味”有特殊的偏愛。
伴隨著生活水平提升、消費全面升級的到來,人們對主食的訴求已經不再僅僅是吃飽,而是進階為“吃飽更要吃好”的狀態。在此背景下,諸如胚芽米、五谷雜糧、自熱料理等新興主食帶著各自的功能特點出現在大眾的餐桌上,共同推動了大米消費市場的繁榮。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三大“干飯主力”,撐起一個門派有別的米飯江湖
在以米飯為C位的主食江湖中,人群不同,門派也有別。
我們發現,不同圈層的年輕人對米飯的偏好也帶著鮮明個性?;诟黝惾巳禾卣?,CBNData《報告》概括出當代三大年輕干飯主力派:元氣健身黨、輕系養生家、家庭掌勺人。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元氣健身黨”指的是拒絕一味節食,追求健康飲食,順便達到減脂目的的年輕自律一代。他們時常以雜糧為主食,并樂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律日常。
一個值得關注的轉變是,一味節食不再是當代年輕人追求好身材的途徑,他們更偏好科學進食、健身。CBNData《報告》顯示,糙米和藜麥因其低糖和高飽腹感的特點頗受健身黨青睞,成為主食搭配的熱門選手,線上藜麥和糙米消費近兩年以超50%的增速迅速擴張。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從人群畫像上來看,90后/95后年輕女性在粗糧商品消費中占比最高,她們對糙米和藜麥偏愛有加。
而健身人群則更偏愛多種粗糧合理搭配的主食CP,追求減脂效果最大化。CBNData《報告》顯示,線上雜糧組合消費占比明顯高于純藜麥或純糙米,且占比逐年提升。其中,五谷搭配占比最高,是大多消費者的首選。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現如今,“朋克養生”已不再是后浪的自嘲,而是逐漸成為一種人群剛需。年輕的輕系養生家們十分擅長不同的食材搭配,食用各類養生粥,通過食補為健康生活加分。
實際上,輕系養生家的出現并非偶然——根據丁香醫生發布的國民健康報告,相較其他代際,年輕人的健康自評分數最低。不容樂觀的健康現狀外加上疫情黑天鵝帶來的影響,科學養生成為年輕人關注的焦點。
根據CBNData調研數據,超八成的85后養生黨認可養生粥的調理作用。CBNData《報告》同樣顯示,近三年來,雜糧粥市場穩步增長,其中30日組合粥產品帶動銷量。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30天為周期的組合雜糧粥中,近99%是用于女性產后調理的月子粥。近年來,月子粥作為垂直品類釋放出潛力,如新銳大米品牌應物白開發了“潛力谷系列月子餐”,甄選55種優質原產食材,采用了每天不同的30款粥料配方,力求為目標消費者提供科學、專業的調養滋補。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此外,養生粥的功效和風味也受到關注。CBNData調研顯示,養脾胃、潤腸通便、養顏是養生用戶對養生粥的功效偏好TOP3,且超八成用戶愿意嘗試食材天然的蔬果粥。
家庭掌勺人:為全家營養把關,對胚芽米青睞有加
90、95后人群中已經誕生了一批新手爸媽。他們每天都在為一家人的營養攝入做決策,正在成為新一代菜籃把關者、家庭掌勺人。
在主食消費上,胚芽米頗受新手爸媽喜愛。雖然在主食家族中尚屬于“小萌新”,但胚芽米已經展示出不俗的增長潛力。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消費者一年內購買胚芽米4次以上的消費人數比例穩步提升,用戶忠誠度正逐漸建立;在規格上,量販裝胚芽米的消費規模有顯著提升。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相較精白米,胚芽米保留了原生胚芽,胚芽富含維生素B1和鈣、鎂、鋅、鐵等微量元素,在營養和口感上更加平衡,因此廣受認可。CBNData調研數據指出,超半數年輕父母被成功“安利”,開始給寶寶食用胚芽米。
但是除了寶寶輔食,胚芽米也在進入更多的家庭餐桌。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全家人的營養升級,胚芽米正在成為他們改善全家人飲食結構、追求健康生活的主食新選擇。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干飯革命在升級,品牌們需要新靈感
新世代干飯人登場,驅動了主食行業的持續轉型。不斷升級的干飯革命下,米品品牌們該如何自處,又需要哪些營銷新思路?CBNData《報告》總結如下:
一、借助優質IP跨界破圈,整合線上線下傳播。CBNData調研數據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表示原意為IP聯名糧品買單,其中超五成表示會購買IP糧品用來送禮。在IP營銷形式上,他們偏愛與其他行業跨界合作的新品、定制IP形象升級的原包裝,以及定制IP形象發展的周邊等。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二、聚焦社交送禮場景,推出花式創意禮盒。CBN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禮盒和IP定制的大米產品消費規模逐年走高,尤其是在年底跨年及年貨節大促期間,諸多消費者會主動囤購大米禮盒以備送禮,如送父母、親戚、客戶等。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三、食物也講美學,以內容為錨點主張生活方式。在小紅書等內容社區上,米面糧油品牌也可以成為種草對象。比如經常做飯的年輕人會常常將廚房改造與做飯場景關聯,糧油產品可借“氛圍感”為自己加持;露營在今年爆火,戶外做飯、露營美食等內容頻繁出圈,也為傳統糧油,尤其是便攜化小包裝產品的種草提供了新場景和思路。
圖源:《2021年輕人主食消費新趨勢洞察》
四、綠色低碳消費興起,回歸產地講溯源故事。CBNData《報告》顯示,超五成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綠色商品和品牌,許多糧品的種植基地也講究綠色化、低碳化,因此有關自然產地的溯源也可以成為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部分。
一個彩蛋
除了吃進肚子里
你知道大米還有哪些古怪有趣的用途嗎?
查看大米不尋常應用指南↓↓↓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