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冰雪運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中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加速邁進“黃金時代”。

圖片來源:Pexels
冬奧會點燃冰雪運動熱情
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進一步點燃了全民冰雪運動熱情。
特別是谷愛凌2月8日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漂亮奪冠,不僅再次掀起了一陣超級體育追星潮,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滑雪運動的關注和好奇。
谷愛凌奪冠后,“谷愛凌同款”的話題熱度也隨之激增。
電商平臺谷愛凌同品牌的雪具銷售額激增,與6日相比增長超過7倍,最受歡迎的商品是谷愛凌比賽同款滑雪板。
谷愛凌此前在四川成都進行賽前訓練的一家旱雪滑雪場也迅速獲得關注,搜索熱度實時上漲到了平時的15倍。
冰雪運動的火爆早已反映在大數據中。微博上滑雪超話閱讀量已超過2億,在小紅書上有關滑雪的筆記早已超過了45萬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自2015年我國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有3.46億人參與了冰雪運動,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北京冬奧會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冰雪運動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中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加速邁進“黃金時代”。
冰雪運動火爆背后還需要關注什么?
目前,市場大多關注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度,但在NBS新品略看來,則需要從產業長久發展角度來看。
那么,冰雪運動火爆背后還需要關注什么?
第一,冰雪運動場館數量并不多且多分布于北方地區。
國家體育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滑雪場數量為568家,2019年達到了770家,預計2022年將會達到1000余家,實現成倍增長。
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塊室內各類滑雪場。
目前中國的滑雪場分布于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滑雪場數量排名前12均在北方地區,中國滑雪場前10強中,有4個位于張家口的崇禮區。
如果從中國的人口基數和發展需求來看,現階段中國冰雪運動的場地目前還不算多,即使在冬奧會之后還要繼續發展。
第二,冰雪運動行業缺乏專業人才。
盡管冰雪運動最近幾年在國內實現了快速發展,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和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然而中國冰雪運動產業在現階段整體面臨人才缺乏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缺乏冰雪運動教練員。
根據頭豹研究院在2019年發布的體育行業概覽報告顯示,中國冰雪運動教練員缺口約2萬人,教練員供需矛盾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要解決冰雪運動教練員缺口問題,一方面是要加大力度培養專業人才和儲備人才,另一方面則要加速引進國際專業人才。
自2018年以來,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河北省等各級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冬奧會冰雪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成效顯著。
除了缺乏專業人才外,專業度還需要不斷提升,比如目前冰雪運動教練缺乏統一的培訓、考核和權威的認證機構,未來需要加快打造出一套系統化的冰雪運動人才培訓和培養體系。
第三,冰雪運動產業現階段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冰雪運動除了運動裝備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冰雪運動場館的經營問題,比如目前國內不少滑雪場館仍面臨盈利難題。
NBS新品略關注到,北京市滑雪協會主席李曉鳴近日在接受《巨浪視線》采訪時表示,這么多人參與滑雪運動,滑雪場一定是盈利的,全中國的滑雪場應該嚴格意義上說,盈利的不多,或者說幾乎沒有什么盈利。
從投資角度來說,雪場上一個纜車上一個索道,就要好幾百萬上千萬,但從一年的角度來說,雪場是略有盈利的。
以滑雪場運營為例,前期建設場館需要投資金額較大,也面臨持續的運營成本,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盈利,整體投資回報率并不理想。
滑雪場一般都是一個雪季(大約平均算下來三個月)的盈利來養一年,單從一個雪季的角度來說,所有雪場都是盈利的,實際上滑雪場在非雪季的運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疊加疫情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滑雪場不得不思考非雪季的經營問題。李曉鳴介紹,比如漁陽滑雪場,夏天有高爾夫、騎馬、跳傘等項目,懷北滑雪場在夏季開展漂流活動。
未來滑雪場經營企業需要推出更多元化、差異化、特色化的服務,打造出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第四,冰雪運動還需進一步加速大眾化。
相較于羽毛球、籃球等大眾體育項目,冰雪運動,特別是滑雪運動不僅種類多,而且需要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
滑雪并非像高爾夫、馬球等“貴族運動”,但仍屬于一項“高消費運動”。
比如滑雪三件套包括滑雪板、固定器和雪靴,貴的滑雪板在1萬元左右,固定器價格在3500元左右。再加上6000多元一套的滑雪服,每年也要更新幾套,算下來每年在滑雪裝備上的支出至少要兩三萬元。
滑雪培訓課程也較貴,教練一般300元/小時,三四個小時費用就過千,更高的教練收費一般為2000到3000元一天。
《2021滑雪圈層研究報告》顯示,在滑雪人群中單月收入過萬的用戶占比高達82.1%,核心用戶中有47.2%的滑雪者每年花費超過1萬元。
最近幾年滑雪運動明顯加速從小眾走向大眾化,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加速大眾化,這背后靠的是滑雪愛好者經濟實力的相應增長。
中國正在加速迎來萬億冰雪經濟時代
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下一個大消費生態中的行業增長極。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數據顯示,在2020年-2021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收入超過3900億元。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末期的2025年,中國冰雪旅游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過1.1萬億元。
北京冬奧會點燃了冰雪運動熱情,這讓冰雪運動成為近年來的一條熱門賽道,資本也更是紛紛涌入。
市場融資數據顯示,2021年冰雪運動行業共發生9起融資,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均有涉獵,新東方等教培機構也在2021年投資冰雪賽道。
正如前文所述,冰雪運動在中國仍是小眾運動。
目前國內滑雪行業滲透率不足1%,而美國和日本這一數據接近10%,瑞士和奧地利則超過了30%,未來行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中國的冰雪產業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
據統計,自2016年至2021年底,僅在國家層面就連續出臺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冰雪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極大推動了中國冰雪運動的快速發展。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冰雪經濟產業支持政策出臺,必將會進一步鼓勵冰雪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冰雪運動在中國市場還是一個朝陽產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加大支持力度。
但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是,中國正在加速迎來萬億冰雪經濟時代。
今年冬天,你去滑雪了嗎?
本文轉載自NBS新品略(ID:nbscaijing),已獲授權,版權歸NBS新品略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