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趨勢一茬接一茬,永不停歇。
要說這個冬春時節最流行的衣服款式是什么,幾年前的北面、加拿大鵝等,早已被后浪毫不留情拍在了沙灘上。
取而代之的,則是前幾年被戲謔為“中老年審美”的單品——沖鋒衣。
其中的佼佼者,是能把一件沖鋒衣賣到幾千塊甚至炒到上萬的明星品牌,始祖鳥。
圖源:@一動天文,已獲授權
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小縣城里,身份的象征,不再是帶著logo的大牌包包。
而是樸素的硬殼沖鋒衣,伴隨著面料刺耳的摩擦聲,以及若隱若現的鳥化石logo……
“人到中年有三寶,釣魚茅臺始祖鳥”
人均消費4000元,一件看似普通且平平無奇的沖鋒衣,價格可以達到20000元。
以至于許多人對于始祖鳥的初始評價大多為“是我不懂了”。
不過,這種不解并沒有持續太久;每到周末假期,大家又驚奇地發現:
去年國慶期間,北京某商場買始祖鳥的隊伍,一度需排長達30分鐘以上。
人們一邊說著“不理解怎么會有這么多人”,一邊老老實實排隊等待。
圖源:小紅書
不只線下,在線上社交平臺“擁有始祖鳥,可能意味著你已經站上了鄙視鏈的頂端”。
如果你是互聯網沖浪資深選手,一定聽過或看過這樣的一句順口溜:
這一順口溜還有女版:Lululemon、拉夫勞倫、始祖鳥。
除了每一樣單品都很貴外,不同版本之間唯一的共同之處,便是“始祖鳥”這一品牌。
足見在中年人為主的有產階層里,始祖鳥的受歡迎程度。
為何始祖鳥如此受歡迎?對于中年消費者來說,主要因素是其定價與品牌屬性。
始祖鳥的沖鋒衣,根據性能不同,可以分為“硬殼”與“軟殼”。
一件經典款硬殼沖鋒衣,基本定價都要在3000元以上,不同的配色,價格也不同。
圖源:始祖鳥官方旗艦店
去年8月,曾有消息稱,收購始祖鳥的安踏公司一高管宣布:經典款始祖鳥可能需要配貨。
盡管后來予以否認,但品牌方確實在渠道配貨和價格把控上,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每年生產11萬件經典產品、無代理商、不打折,維持品牌高定價水準。”
顯然是對照奢侈品的營銷策略,這哪是始祖鳥,簡直是“貴人鳥”。
將始祖鳥穿在身上,一時成了有排面的象征,被廣大有產中年人紛紛熱捧。
不僅如此,戶外品牌所代表的運動、健康等理念,也常常被認為“有錢有閑”的定位相關。
穿上一件始祖鳥,簡約中透露著對健康的追求,價格低調中又不失奢華,這種不落俗套又一舉多得的低調炫富,自然備受中產人士青睞。
小紅書上,關于始祖鳥的筆記已有17w+條/圖源:小紅書
就像把Lululemon瑜伽褲外穿一般,互聯網大廠的弄潮兒們,紛紛將自己的通勤穿搭變得“鳥里鳥氣”。
盡管對于他們來說,常年在辦公室中,平時共享單車都很少觸碰,戶外運動基本屬于奢望。
但拼命展示始祖鳥的戶外性能,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社交策略。
曬出始祖鳥上的水珠、下雨不打傘秀穿搭等,一度成為互聯網中的熱梗。
最好,還要搭配上鳥化石logo,又小又精致地露出在照片里,成為曬照的點睛之筆。
當然還要注意,曬照時不要配上“始祖鳥”字樣,而是要以“鳥”“殼”“雞架”等稱呼代替。
就像這樣 / 圖源:抖音評論區
加上明星穿搭的宣傳效應,這股成為“鳥人”的風潮從一線城市刮至二三線中。
始祖鳥配電驢,主打的就是一個奢華又不失接地氣 / 圖源:抖音評論區
甚至有人也會玩笑:“鳥只有一次和一萬次。”
男女老少“全方位收割”,始祖鳥憑什么?
不過,要放在十年前,無論再怎么王者,始祖鳥恐怕也無人問津——
上身一件紅黃藍色混搭的沖鋒衣,腳踩一雙登山鞋,對于很多人來說,這就是標準的不修邊幅中年大叔穿搭。
事實上,始祖鳥一開始也定位于功能型品牌,與時尚并無關聯。
從1989年在加拿大成立以來,始祖鳥在戶外登山這一細分領域,做成了戶外品牌的“愛馬仕”。
定位于戶外極限環境,始祖鳥設計并不講求前沿與時尚,重在強調多種情況之下的人體保護。
一般來說,較高端的戶外品牌,大多會使用GORE-TEX面料,這種被稱為“世紀之布”面料有強大的抗風、防水與透氣性。
而如始祖鳥的alpha系列沖鋒衣,號稱“直接將面料疊了三層”。
曾有消費者評價:狂疊buff,追求極致,這是它貴的原因。
但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這種極致的設計,對于戶外運動來說當然不錯,但對生活在現代都市里的人群、哪怕是戶外愛好者來說……
于是在許多消費者眼中,無論再怎么防潮、保暖,花大價錢購入一件始祖鳥,更像是燒錢買了一件“精致的雨披”。
實際上,在2019年之前,始祖鳥在中國僅有2家門店,供小眾的戶外愛好者把玩。
直到2019這一年,以安踏為首的投資者財團,宣布收購始祖鳥的母公司亞瑪芬體育。
世界范圍內,休閑體育和戶外體育品牌開始悄然殺入時尚界。
LV 2020秋冬男裝閉幕式上,已故藝術總監、off-white主理人Virgil Abloh上臺致謝時,穿著的不是自己名下的品牌,而是一件藍色始祖鳥沖鋒衣。
之后,off-white又與始祖鳥完成了一次品牌聯名,讓始祖鳥在世界范圍都大火了一把。
而對于國內來說,“戶外”這樣一個在幾年前還略顯小眾的運動門類,這幾年都愈發主流。
飛盤、露營、徒步、騎行……這些運動開始紛紛步入大眾視野。
根據《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疫情前國內戶外運動參與率僅10%,近兩年快速提升至28%以上。
近幾年源自日本、在年輕人里流行的“山系穿搭”(Gorpcore),其實就是將輕量化的戶外徒步元素,融入到服飾中。
圖源:小紅書
時尚潮流的高光,終于照到了始祖鳥身上。
到2022年為止,僅3年時間,始祖鳥在國內的門店數迅速上升至150家。
一線城市地標性商圈的直營店,主要起到招攬流量的作用。
比如上海核心商圈淮海中路力寶廣場的始祖鳥阿爾法中心,就與愛馬仕、Tiffany等品牌內地最大旗艦店為鄰。
而位于各種野外場景中的“目的地店”,則不斷宣傳自己在戶外領域的專業與熱愛。
為了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口味,在款式、配件方面,也在做出調整和更新。
天貓新生活研究所判斷,疊加消費復蘇、健康意識提升等因素,戶外運動風潮將愈加火熱。
其中,親子家庭、中產階級為代表的80 后,和追趕潮流的90后、95后群體構成了戶外運動消費群體的核心部分。
2021年時就有報道,始祖鳥的女性銷量占比15%;在2021年Q1后,占比已超過20%。
當同一款式的沖鋒衣擁有了十幾種甚至幾十種顏色,當化石鳥logo愈加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
不得不承認,它也注定在“時尚”而非功能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
始祖鳥,必將“跌落神壇”?
當逐漸從戶外品牌轉型為具備潮流屬性的品牌后,始祖鳥假貨泛濫、代工廠、仿品等問題,隨之而來。
“又丑又貴”“營銷咖”“溢價嚴重”等爭議,也逐漸擺在了臺面上。
不少網友對于始祖鳥的評價正在變成:飄了。/圖源:微博
但始祖鳥真正的問題,可能遠非如此。
根據安踏體育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始祖鳥數據增長相較于其他品牌更為優異。
根據安踏集團發布的財報,始祖鳥所屬的“其他品牌”部門零售額,同比增幅達40%至45%。
但看似亮眼的成績背后,對于始祖鳥來說,它更像是一種“時勢造英雄”的典型,是被時尚趨勢所捧出來的一個幸運兒。
實際上,法國作家羅蘭·巴特早已在《流行體系》一書中,戳破流行與時尚的秘密。
在一個又一個流行神話里,我們其實是將不同的內涵賦予了“服裝”,讓名為“服裝”的它,成為了象征某種意義的符號。
換言之,我們穿著服裝的方式,其實是根據時代的慣例和風潮,表達了我們對自己想成為什么人、希望被當成什么人的期望。
始祖鳥,或許與Lululemon等運動品牌一樣,都更多依靠著特定時期人們對戶外運動的需求,以及這一需求下形成的特定審美。
當人們逐漸熟悉了諸多戶外運動,不再“神化”戶外品牌,始祖鳥的地位是否還能一如既往?
對始祖鳥來說,已是一個緊迫性的問題,就像之前的加拿大鵝等品牌一樣。
眼下始祖鳥之所以火爆,或許正如一位網友說的:“人們在出高價選擇它的同時,其實也在選擇一份標簽。”
當然,背后可能還有更簡單的原因,沖鋒衣適用面很寬,而且很方便:
“穿著它就能防風擋雨,仿佛隨時可以沖進壞天氣里面對一切,就像我向往中的自己一樣。”
本文轉載自槽值(ID:caozhi163),已獲授權,版權歸槽值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現貨熱銷中!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Yigrowth(應極數字)發起“歸流·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年度觀察”項目,結合調研問卷、流量平臺數據與資深從業人員的觀察視角,最終輸出《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
報告歷時3個月,調研350+線上營銷從業者,走訪、研究數十家品牌機構,沉淀8萬字實操干貨,深度拆解內容種草、直播帶貨、私域運營的實操策略,以期為品牌、MCN機構及相關從業人員提供應對線上營銷挑戰的有力參考。
更多獨家觀點及實操建議將在《2023消費品牌流量營銷進階趨勢報告》紙質版中完整呈現。隨書附贈3份“認知圖譜”,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