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動健身去奢侈化的大趨勢下,貴價運動消耗品正在經歷市場的考驗。

圖片來源:pixabay
在官方渠道2000+月冠銷的瑜伽服¥950,在另一平臺「原廠產品」標價128元,月銷輕松過萬。就連還沒進入中國的Gymshark, Nobull, Bombshell等海外品牌都已擁有了自己的「淘寶店」,產品簡介、尺碼信息甚至比官方還更詳細。
抖音、淘寶直播帶貨
工廠直銷的直播優勢促使抖音、淘寶直播帶貨平臺成為代工廠銷貨的一大渠道,讓代工廠也有了走向臺前的機會。
此外,無論是批發商、經銷商、零售,甚至轉賣平臺,你可以在任意一個交易屬性的平臺上買到貼牌貨,這遠比購買正品的渠道多得多。
對于產品的選擇,只要是火的品牌,熱門的單品,就一定會有代工廠保證庫存的充足。
這些貼牌貨往往用「尾貨」、「原單」、「廠貨」「折扣價」、「打板」與官方正品作區分,但版型、顏色、體感都在仿制原版,而價格僅需原價的三分之一不到,大多數落在100-300元。
有意思的是,一覽代工廠的評論區,不難發現,有一部分用戶都曾在官方渠道消費過。相比于過去的擔心誤買假鞋,現在的消費者更是主動選擇,立志在假中找到差不多的。
在大陸并沒有代工廠的lululemon,廠貨鋪滿了整個電商平臺,有多少是正貨,不得而知。在社交媒體上,官方渠道與不同渠道的產品對比已經出了不少??偟膩砜?,對比大多數的「廠貨」,官方出品在產品設計、面料專利等方面依舊擁有絕對優勢。
遺憾的是,相差2-3倍的價格差難以體現出健身服飾的質量的飛躍。越來越多人主動選擇嘗試貼牌貨,關注健身服的運動消耗品屬性,例如,運動前后的直接清洗、過程中的磕碰磨損,變得不再小心翼翼。
貼牌貨的泛濫也意味著健身服飾的社交屬性在減弱。lululemon的用戶畫像隨著貼牌貨的遍布愈加模糊,nobull的廠貨購買者可能也并不知道CrossFit,只是覺得「挺適合運動的」。
健身服的實用性提高與社交屬性的弱化,都在證明著健身服不應該是奢侈品。這也或多或少能夠說明貴價大牌的老客戶主動選擇消費降級,嘗試貼牌貨的原因。
理性消費趨勢之下,運動健身的需求仍在,對健身服的需求尚未消失,性價比將成為健身服市場的主旋律。
被原單圍剿的健身服大牌們
以lululemon為例,850元的Groove神褲官方月銷上千,但在拼多多里的「同款」僅需108元,月銷過10萬,甚至全尺碼顏色齊全,能挑選帶/不帶logo。CrossFit服飾品牌Nobull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拼多多不到百元的價格,已經售出近10萬。
被貼牌的遠不止海外品牌,健身服飾的原單從海外大牌到國產新銳,甚至尚未進入中國市場的小眾品牌都難以逃脫被打板的命運。可以說,是否有代工廠「貼牌」也成為品牌獲得中國市場認可的標志。
lululemon/Gymshark/Vfu/Nobull的代工廠產品
不僅內銷,出口也沒拉下。在國外購物推薦網站,也已經出現了「代工廠廠貨」的購物清單。
對小L來說,在海淘拿捏不準時,廠貨給的產品信息和尺碼還更齊全,甚至很多品牌與產品的種草都是從廠貨開始。
除了品牌,對于熱門單品也成為代工廠的目標。美國健身服飾Bombshell并不為人所知,但其條紋健身褲以及連體衣已經成為「打板對象」;CF品牌Rogue的訓練t恤也有10萬的訂單量;限定絕版在代工廠面前都是庫存滿滿。
代工廠「廠貨」的圍剿更是在渠道有所體現。得益于減少的中間環節和靈活的價格空間,越來越多代工廠入駐直播平臺,把直播視為重要渠道,這也吸引了一波從大牌消費降級后流離的消費者。
從批發平臺1688,到零售淘寶、天貓,再到團購拼多多,就連二手交易的咸魚也滿是代工廠的廣告。可以說,只要能買賣的平臺,就有代工廠產品。
代工廠的運動服飾在顏色、版型上盡量貼近原版,但價位在¥100-¥300之間,甚至有些廠貨僅是正品的零頭。就從外出的場景遠看,是幾乎看不出與官方渠道的差異。對于正常的訓練服而言,可以說,體感差別不大。
小J跟GymSquare分享,自己花1/3價格購入的Nobull廠貨,摸起來也官方面料沒有什么差別,穿起來也并無異樣。所以相比于購入原版,廠貨的替代性足以。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運。小z本想湊合穿穿,花費75元購得Nike運動長褲,質量缺跟價格一般的大打折扣,在穿著首次的訓練中爆了檔。
小紅書網友對比真/假/山寨lululemon產品 圖源:小紅書
鑒于1/3不到的價格,消費者對瑕疵的包容度也有所增加。有線頭、洗后微松之類不影響使用的問題,往往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對于單價上千的運動服飾來說,必須經得住錙銖必較、摳細節的考驗。
健身服不是奢侈品
lululemon全球擁有專利數已經超400個,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于9款面料技術,如Everlux系列主打速干、Nulu及Nulux主打柔軟、luxtreme主打彈性高、承托力強等。面料與工藝的差異,留給消費者「穿過才知道,細節見分曉」的印象。
基本上,代工廠廠貨多少也能做到70%的使用感受。在廠貨的評論中,大多會出現腹部不貼合,肩部鼓包,碼數不準,支撐塑形效果不足,但這些正是正版渠道的最有利的競爭優勢。
lululemon原單與正品的裁剪對比 圖源:小紅書
尤其是運動健身的場所有限,損耗高,貴價健身服有最好的品質,也經不住每日汗水的浸漬。一件不貴、易打理、雖不糟蹋,又百搭的健身服,相比于時裝出行,更是一件消耗品。
小L表示,貼身運動服的洗滌頻率太高了,一洗就容易走形、泛舊,就算是衛衣,洗完走形得太快,性價比太低了。如果是100+出頭的,心里的負擔就沒有那么重,體感差不多就好。
不得不承認,代工廠也為品牌的宣傳推波助瀾,有了更多的品牌露出,但同時,也在稀釋健身服飾的社交屬性。
運動服飾可以是一類人的標志,早些年的銳步是萊美愛好者的標志,nobull是CF愛好者的無聲介紹。lululemon的用戶畫像逐漸模糊,拼多多nobull的10w+銷量,可能有90%都不知道CrossFit是什么。
對實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社交屬性的弱化,健身服退奢侈化趨勢正從代工廠廠貨開始。
lululemon、Vuori、始祖鳥正做市場下沉的開拓,挖掘更多中產消費力,而城市白領消費者卻俯沖消費代工廠貨。在運動健身去奢侈化的大趨勢下,貴價運動消耗品正在經歷市場的考驗。
代工廠走出的健身服,和更多運動品牌的機會
代工廠訓練服的大賣,借助了現有品牌自身的影響力,和低價的刺激。換句話說,用自己的資源,賣別人的產品。
優衣庫與lululemon Scuba對比 圖源:小紅書
在原材料、有工藝、有銷售渠道的基礎,代工廠需要更加規范化的運營,僅靠大牌供血,勢必會遭到反噬。
代工廠可以通過品牌轉型。借助線上直播平臺,代工廠也可以從幕后走向臺前,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打掃自有品牌?!敢r衫老羅」最早作為源頭代工廠出售貼牌襯衫,疫情后依托線上電商、抖音渠道,開拓出自有品牌的商業襯衫品類,完成了從代工廠到品牌零售的轉型。
當下也有越來越多像劉畊宏和帥soserious這樣的健身博主,個人ip入局健身服飾產業,將個人現有品牌、流量賦能代工廠的生產力。
運動健身服飾行業需要一個優衣庫,做平價高性價比產品。放在幾年前,迪卡儂可以說是這樣的存在,低調,性價比,運動友好,但隨著Athleisure風的興起,迪卡儂在都市生活中還是過于硬核。
代工廠廠貨終究是一個過渡選擇,健身服飾消費者仍在尋找,一個用1/3的價格做出2/3正品質量的品牌。
本文轉載自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已獲授權,版權歸精練GymSquare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現貨熱銷中,398元包郵到家!
2023年,是中國的消費提振年,也是中國消費品牌在整體復蘇態勢下的重啟之年。雖然疫情的影響逐漸褪去,但時代給予品牌的挑戰并未消減半分。2023年上半年外企高管的“訪華潮”再次印證了中國這塊市場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這也意味著中國消費企業已進入全面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消費品牌究竟該如何理解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如何識別與捕捉各個要素釋放出的信號?又如何在謹慎應變中實現韌性生長?
從“看長”“向真”再到“應變”,歷時130+天,CBNData重磅輸出《2023中國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共計超20萬字,現貨正在熱銷中!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