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于4月11日在巴黎布隆尼亞爾宮舉辦了“Nike On Air”活動,耐克在活動中為發布今夏體育盛會推出的全新Nike Air鞋款和國家隊裝備。
在布隆尼亞爾宮“Nike On Air”峰會上,耐克打出的牌不僅有強大的運動員陣容,還有突破性產品創新這樣的技術牌。用耐克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若修的話說,耐克要“重新回到出擊狀態”,這也被外界解讀為耐克面對市場擔憂做出的積極姿態。就在這次巴黎大秀前不久,耐克發布了一份令市場有些焦慮的財報。3月22日,耐克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耐克實現營收124億美元,同比增長0.3%,超出市場預期;凈利潤11.72億美元,同比減少5%。耐克首席財務官馬修·弗蘭德表示,由于全球宏觀前景疲軟,耐克正謹慎計劃,將2025財年上半年的收入下降到低個位數。馬修·弗蘭德告訴投資者,公司正在削減Air Force 1等經典鞋款以及Pegasus跑鞋的供應,公司將重點專注于開發即將推出的新鞋款。市場的悲觀論調認為,耐克近年來持續押注Air Jordan和Air Force 1以及Dunk等復古鞋款,忽略了核心的性能產品領域,使得On Running和Hoka等搶走了部分市場。華爾街對耐克的批評聲主要圍繞在產品缺乏創新——Nike React泡綿之后,幾乎難以看見耐克在顛覆性創新上的突破,以及由此帶來的財務增長不確定性。對此,唐若修對36氪回應稱:“疫情居家辦公期間是比較難推動創新工作的,你能想象在Zoom上協同打造一款像Air Max DN這樣的鞋款嗎?自從我們重回辦公室,我們就開始努力確保帶來最極致的新鮮感和新穎感。”同時,他強調耐克的創新渠道依然強勁,承諾將加快每個季度的新品發布。36氪了解到,這次耐克為巴黎奧運會做的產品設計初期幾乎全部遠程辦公完成,同時由于東京奧運會的推遲舉行,創新團隊不得不“日以夜繼地工作,以確保每個階段的順利進行”。盡管疫情期間創新受阻,但在疫情沖擊全球消費的兩年里,耐克是為數不多受影響較小的公司,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是抵御風險的關鍵。2017年DTC開始成為耐克的戰略,2020年年中,耐克宣布進入Consumer Direct Offense(CDO)戰略全新的數字化賦能階段,即Consumer Direct Acceleration(CDA)。正向結果是:疫情期間培養了忠誠的線上消費者,全價商品銷售提升了利潤,庫存管理周轉更加可控。2022 財年耐克DTC收入總計187億美元,增長了14%。負面影響是:疫情后線下銷售恢復,失去部分經銷商合作伙伴遍及全球的門店支持,同時產品定位存在偏差,線下銷售承壓,庫存壓力隨之增大。3月耐克的財報數據使得DTC背后的問題再次被放在聚光燈下。關于耐克在數字化轉型中,是否過度聚焦DTC這一問題,唐若修在巴黎接受媒體采訪時也作出了回應。“我們意識到,在推動數字化的過程中,我們對批發業務的忽視超出了預期。目前,我們正在積極修正這一策略,并與零售合作伙伴進行大量的新投資。”針對DTC爭議,營銷專家、迪智成咨詢董事長程紹珊的觀點是,耐克的DTC模式的邏輯沒有問題,只是操作上可能會出現瑕疵。“關鍵問題還是耐克產品力和性價比優勢不如之前,尤其在‘平替’流行的當下。”他進一步解釋,“其實不是耐克的創新能力低了,而是競爭對手們的創新能力提升了。”No Agency分析師唐小唐也向36氪分析道,疫情后消費市場兩極化加劇,甚至進入了極端兩極化階段,體育品牌一個大的消費特征是,更聚焦專業賽道和小眾賽道。“在核心體育連鎖運動商中,耐克代表的是大眾高端,平均單價已經低于小眾高端品牌On Running和Hoka,在專業和準專業跑步愛好者眼中,耐克已經不是一個高端品牌。”
巴黎“Nike On Air”秀場上,舞臺有幾次運動員集中亮相,年輕的中國香港擊劍運動員張家朗占據了一次“C位”。運動員商業價值被認可的背后,實際上是品牌對某個項運動或某個市場的關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算,耐克和中國結緣已久。1981年,耐克開始贊助中國國家田徑隊,中國國家田徑隊也成為了耐克在全球范圍贊助的第一支運動隊。也是在這一年,耐克在中國生產了第一雙鞋。盡管這雙鞋沒能達到美國市場的銷售標準,甚至真正的整體集裝箱出口是1984年,但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始終相信中國制造的潛力。這樣的信心換回了豐厚的回報。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和卓越的產業鏈為耐克制造了高水平的產品。以申洲國際為例,其不僅創造了16小時完成耐克幾萬件球衣的訂單的“中國速度”,還由于鏈條完整,吸引了耐克在申洲直接設立了設計中心,設計師的修改意見,幾個小時內就能看見效果。中國市場不但是耐克的生產之源,更是消費之海。耐克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國內運動消費市場持續升溫,耐克大中華區第三財季實現營收達20.84億美元,同比增長5%,在匯率不變基礎上同比增長6%,保持六個季度連續增長。具體來看,大中華區在匯率不變基礎上,鞋類同比增長5%、服飾類同比增長10%、裝備類同比增長9%。大中華區EBIT為7.22億美元,同比增長3%。此外,大中華區是除北美市場外,第三財季唯一實現盈利正增長的地區。耐克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背后是中國市場消費力的提升,一個明顯的時間節點是2004年。中信建投一份研報指出,2004年至2009年,該時期亞洲需求復蘇,尤其是中國經濟崛起帶來龐大的運動鞋服增值潛力,助亞洲收入增速再次超過歐洲。金融危機后美國和歐洲的需求開始逐漸恢復,耐克重回增長,更關鍵的是中國躍升為最主要海外市場,為耐克新一輪全球擴張和市值/估值攀高提供最關鍵催化。漢博商業上海公司董事長杜斌的觀察是,此前耐克在中國的發展基本可以用商業地產作為度量衡。“2004年百貨時代結束以后,購物中心急速拓展,每家Mall都需要一家耐克。”
位于上海南京東路上的耐克上海001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整體邏輯的改變,商業地產增速放緩、數量趨于飽和,線下爆發式增長期不再,耐克中國開始了更精細化的耕作。在中國市場,耐克擁有6000家單品牌店,以及各類創新概念店;同時為了進行線上線下的整合,今年耐克開始發力新的線上渠道。一個明顯的標志是,耐克中國加速擴展社交電商布局。春節期間,耐克兩家官方旗艦店NIKE淮海潮流旗艦店、NIKE廣州品牌旗艦店上線抖音平臺,正式開啟直播。耐克線下渠道一些微小的改變也被杜斌注意到——耐克的部分門店已經開始推行個性化服務了,比如買一件衣服可以印圖標、繡名字,是獨一無二的耐克產品。經驗告訴他,在商場這樣的購物環境中,標品化的商品受歡迎度將會越來越低,而“耐克本身是潮流化的商品,又有科技元素在里面”,因此個性化定制或成一個新的增長點。比如關注跑步、籃球等經典領域之余,耐克很早就開始在女性運動市場、街舞等領域發力,以迎合這部分消費者對獨特標簽的追求。杜斌認為這背后和市場發展成熟度有關。對于高線市場消費者而言,穿耐克是“安全牌”,但當市場趨于飽和、人人都有一雙耐克的時候,差異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更具價值的創新設計上,耐克與中國的鏈接也更為緊密和主動。極具氛圍感的Air Max Scorpion銀色鞋款、每逢春節發售的新年系列產品都頗受國際市場好評,風靡中國的Citywalk概念反哺了Motiva鞋子的設計,即將落地上海的耐克中國運動研究實驗室(NSRL)更是對中國創新力的“用腳投票”。耐克在中國做出的調整證明,即使是穩坐頭把交椅,也會被行業氛圍“卷”到。無論是競爭范圍,還是競爭強度,中國運動消費市場的爭奪激烈程度可能遠高于全球其他市場。表面上看,耐克在中國市場還沒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對手,但一群強有力的潛在競爭者正在逼近。好在這里的市場仍然足夠廣闊——脫掉耐克鞋不知道穿什么,以及還在計劃擁有第一雙耐克鞋的人,都可能要數以億計。本文轉載自36氪財經(ID:krfinance),已獲授權,版權歸36氪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