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下班的人或許都想象過到拉面館來一碗熱騰騰的拉面,但現實選擇往往只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和麥當勞。
來自美國硅谷的AI智能熱食販賣機品牌Yo-Kai Express實現了這一點。
這臺機器24小時營業、90秒出餐、無需員工卻能還原人工現做口感……一經問世就“光環傍身”,不僅被馬斯克盛贊,先后進駐到特斯拉、奈飛等大企業,甚至拿到了軟銀的投資。
目前,這家公司正緊鑼密鼓地準備進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多個國家或地區。
那么,與日本街頭的拉面販賣機相比,這款AI智能熱食販賣機有何特別之處?所謂的“智能”到底是噱頭還是真科技?面對異質性極高的國際市場,這家公司真的能征服全球消費者的味蕾嗎?
馬斯克點贊,入駐沃爾瑪、奈飛
2018年12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贊道:“拉面好好吃”。這碗面就來自于投放在特斯拉工廠里的Yo-Kai Express拉面販賣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Yo-Kai Express成立于2016年,特斯拉之后,其陸續跟Netflix、沃爾瑪等企業達成合作。之后又進駐了醫院、高校、機場等自帶流量的公共場合。
作為Yo-Kai Express的大本營,美國市場布點最多,共有150多臺機器。品牌方透露,目前已經在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布點超過290處,并計劃到今年年底,進駐18個國家和地區,設點超過750處。
此前,市面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拉面販賣機,Yo-Kai的機器憑什么出圈?
林志鴻解釋說,市面上的自動拉面機做出來的面之所以不好吃,是因為大多數采用的都是微波加熱技術,但微波只能實現單向、機械地加熱,難以根據食材本身進行調整,因此常常出現過度加熱或加熱不充分的情況,“可能外面已經焦了,里面還是冷的。”
得益于在半導體行業的從業經歷,林志鴻引入了原本用在半導體行業回焊爐的溫控技術,實現了精準控溫。也就是說,加熱不同類型的粉面、肉類或者蔬菜時,機器能有所“專精”。
從2016年至今,Yo-Kai Express迭代了幾次,菜單也從拉面,到目前能提供超過25種熱食,包括牛肉面,小籠包,餃子等。其中也包括Yo-Kai和知名連鎖餐廳共同研發的菜品。
所有菜式會先在中央廚房做前置處理,按產品特性煮至六七分熟,隨后送至各個倉庫,再由專人送到機器所在的點位,掃描入機冷凍??蛻酎c餐后,食材才在機器內部完成最后烹煮,出餐時間平均90秒。
價格方面,菜單顯示,單品價格范圍在12.99-14.99美元之間。林志鴻表示,這個價格在美國相對平價。紅餐網檢索社交平臺發現,一碗蘭州拉面在美國大概賣12-18美元,另外還需考慮稅費、小費等額外支出。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了拉面機,Yo-Kai Express還開發了奶茶販賣機,內部有機械臂,能夠取代人工完成許多動作,比如現場烹煮波霸、珍珠等小料,售賣奶茶、咖啡、燕麥,甚至還能調酒。據了解,其制作一杯純茶,大概需要1分鐘,其余需要2分鐘左右。
這款奶茶機提供的單品價格為6-7美元。對比喜茶在美國的價格,除了純茶類飲料,單品定價也基本集中在7-9美元。但后者的產品明顯更豐富,除了國內能見到原始菜單,還推出了抹云椰藍、龍井雪芽等在地新品。
據悉,今年年中,Yo-Kai Express奶茶販賣機已經開始投放在美國和中國臺灣,2025年年底會在全球放置500臺以上。
拿了軟銀投資,還要幫餐廳“賣貨”
靠用科技做熱食自動販賣這個點子,Yo-Kai Express贏得了資本的青睞。
2019年,日本的軟銀集團決定投資Yo-Kai Express;2023年1月,Yo-Kai Express亮相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2024年,Yo-Kai Express在高通臺灣創新競賽中奪得冠軍,被邀請加入高通的孵化器;今年4月,團隊又被邀請加入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
2023年1月,Yo-Kai Express亮相CES
圖片來源:Yo-Kai Express官推
Yo-Kai Express的媒體負責人May Lin透露,Yo-Kai還與不少餐飲連鎖品牌合作研發菜品,一些餐飲企業還成為了其投資人。
合作研發方面,以與日本拉面連鎖餐廳一風堂的合作為例,雙方經過了多次測試,直到研發出的產品經一風堂主廚認證,才上架到Yo-Kai Express的機器。此外,Yo-Kai還與韓國食品公司圃多美、美國連鎖拉面餐廳JINYA、臺灣連鎖藥膳餐廳雙月社達成了合作。
投資方面,林志鴻表示,這類餐飲連鎖品牌把Yo-Kai Express看作自己店面的延伸。“大家都希望在堂食以外再去做新的零售渠道。對他們來說,Yo-Kai就是一個全新的渠道。”
從這一點出發,Yo-Kai Express和餐廳之間,既可以是競爭對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事實上,Yo-Kai Express和餐飲品牌的合作跟普通的渠道商模式沒有本質區別。完成菜品研發后,Yo-Kai只需要支付預制材料的費用,之后的銷售收入都歸自己。
林志鴻舉了一個例子,他們投放在臺灣桃園機場的機器經常“大排長龍”。一臺機器可以容納50份預制材料,一天內大約要補貨三次。就算銷售情況不好,也可以隨時撤點。
林志鴻還提到,Yo-Kai Express也在和一些預制菜品牌、CPG(consumer packaged goods,包裝消費品)企業溝通合作。
對于進軍中國大陸,他稍顯猶豫,原因在于這里的餐食外送市場已相當成熟,重新教育的空間不大。
不過根據創業邦的報道,林及其團隊已經在有計劃地考察大陸市場,與相關品牌有了接觸。
餐飲人力困局下,自動化成新解法?
平心而論,如果要進入中國市場,Yo-Kai Express要面對的不僅是外賣市場的壓力,還有餐飲智能化設備已經相當普及的事實。
且不說隨處可見的智能點餐支付、應用普遍的炒菜機器人、乃至無人餐廳等,智能化正在深度嵌入傳統餐飲服務中的各個環節。
就拿面館賽道來說,今年3月,深圳一家“無人面館”還火出了圈。據報道,這家無人機器面館位于深圳南山軟件產業基地,24小時營業,占地4-8㎡。
這臺機器能48秒做一碗面,口味有香辣牛肉面、骨湯海鮮面等,而傳統餐飲店的出餐速度在5-10分鐘之間。價格也很便宜,只要6元一碗。
圖片來源:小紅書視頻截圖
茶咖領域,諸如霸王茶姬、瑞幸咖啡、喜茶等品牌,或深度自研、或與供應商合作,不斷推高整個行業的標準化、智能化水平。比如,霸王茶姬的制茶機,制作一杯茶僅8秒,差異率僅為2‰。
快餐領域同樣如此。小菜園此前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顯示,擬用1億元采購2000臺炒菜機;截至今年4月,老鄉雞300多家店鋪采用自動設備;霸碗蓋碼飯則已公開披露其所有門店都配備炒菜機;近期下場搞外賣的京東同樣在七鮮小廚的門店里安排了自動炒菜機。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報告顯示,全球商用廚房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1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6%。
隨著餐飲的連鎖化、規?;潭冗M一步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重要趨勢,原因不僅在于其解決了標準化的難題,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球餐飲行業普遍的痛點之一,即人力成本。
在歐美、日韓等市場,餐飲業人力短缺、用工成本高早就不是新鮮事。林志鴻舉例稱,在美國,一個全職服務員的月薪在6000美元左右,也就是4萬人民幣以上。而Yo-Kai Express機器每月的固定支出只有租金、水電和原料費用。
在國內,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明確,9月1日起,所有用人單位,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小微餐飲店,必須依法為員工繳納“五險”。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或倒逼企業主動優化運營模式,推動智能化升級,減少人工依賴。
林志鴻表示,自動化不是取代傳統烹飪,而是解決人力短缺與效率瓶頸的必然選擇。未來,餐飲品牌應該積極地擁抱技術創新,利用好AI和機器人帶來的標準化生產、食品安全保障等優勢。
本文轉載自紅餐網(ID:hongcan18),已獲授權,版權歸紅餐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