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發力AI電商,雖然各有特點,但走的是一條“殊途同歸”的增長之路。

圖片來源:unsplash
段永平曾說,他從巴菲特那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生意模式。
“雙十一”,不僅是大促,也是一種生意模式,而且這個模式在很多年后可能依然會延續下去。從消費意義上看,“雙十一”與中秋、春節并沒有不同,你看,過年買爆竹、裁新衣的習俗不也是延續了上千年?
只是,事物皆有變數。
人們的消費需求在變,電商行業在變,“雙十一”也在變。
今年的“雙十一”,是AI電商的練兵場。
往年大促雖然也有AI,但今年“雙十一”的一個不同點在于AI的含量。經過了幾年的沉淀,AI重構電商已經不只是各家戰略層面,而是已經深入到“雙十一”大促具體的運營細節里。
AI正在改變電商大促增長的DAN。
這屆“雙十一”,京東、天貓、抖音等頭部的幾家電商平臺,都在加碼AI技術。AI技術到底該怎么賦能“雙十一”大促?
行業給出了不同答案。
這個雙十一,AI造勢增長
互聯網行業,技術永遠比趨勢強。
因為技術能創造趨勢。
人們基于3G通信技術創造出了移動互聯網行業,從此有了社交、移動支付,有了電商。短視頻、直播技術,創造了國潮消費,創造出了直播帶貨……
AI能不能創造出來新的增長趨勢?很快就會有答案。
這屆“雙十一”,可以說是歷史AI含量最高的一屆,各家電商都在發力AI。
京東的AI電商關鍵詞是“全鏈路”。
在優化消費體驗、深度賦能商家、物流配送體系等多個方面,落地AI技術。于京東而言,AI的應用的最佳結果,就是能幫用戶“多、快、好、省”地篩選出合適的商品。
舉個例子,京東更新了“拍照購”的技術,該技術能用AI的細顆粒圖像識別,精準地分辨出商品之間的細節區別,快速定位用戶想要的商品。
這個變化會帶來一個重要影響:
用戶對電商搜索的體驗感知,可能會越來越向AI搜索的體驗感知靠攏。
AI搜索的特點是什么?
是能在短時間內給出復雜問題精準、詳細、全面的結果,搜索效率比傳統搜索引擎高了N倍。
現實里,用戶在電商平臺搜一個商品,30s內找不到想要的商品,可能就會打開另外一個APP。如果用戶在電商APP里找商品能有AI搜索同樣的效果,那么理論上品牌商家的獲客效率就可能進一步提升。
也就是說,從商家轉化的意義上看,幫助用戶快速定位想要的商品,有時比投流獲客更重要。
搜索體驗之外,AI電商還能做到更多。
國金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AI技術在提升轉化和復購能力上作用顯著:生成式AI創作的廣告素材點擊率提升30%,精準推薦使轉化率提高15%~20%;3D虛擬試穿功能使商品詳情頁點擊率提升25%,退換貨率降低18%。
京東“京小智”每天處理數百萬次咨詢,解決率超80%,人力成本降低40%,用戶滿意度提升25%;抖音電商通過AI賦能,復購率提升至42%,較2023年提高15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電商AI是有能力來分配購買力的。
購買力不會憑空消失,只是會轉移。大家買車不買豐田、本田,但會去買小米、問界。就是如此。零售行業也是一樣,消費者不買可樂,就會去買東方樹葉。今年“雙十一”期間,AI對購買力的分配,也會從各家的戰報中反映出來。
與京東不同,在落地AI這件事兒,抖音是另一種思路:影響消費決策。
這屆“雙十一”,抖音落地AI電商的關鍵詞是:“AI交互”。
在豆包接入抖音商城后,抖音電商就多了一個新的交互入口。用戶在豆包中輸入關于商品推薦的問題時,就能夠生成一個推薦頁面,直達抖音商城。
這意味著抖音開始思考用AI技術來輔助用戶做消費決策。
一方面,在用戶的認知中,AI的推薦結果有很高的可信度,所以,理論上,AI推薦的商品轉化率可能會更高;另一方面,AI輔助用戶做消費決策,也可能會給一些品牌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增長在哪,品牌的投放就在哪,這也是繁榮內容生態下抖音AI電商落地的核心邏輯之一。
說到影響消費決策,最適合拿來比較的就是小紅書。天眼查APP融資信息顯示,到2024年7月,小紅書的估值已經達到170億美元。
相比小紅書,抖音有豐富的內容生態,影響消費決策的能力比小紅書要高出幾個數量級,有了AI技術的加持,今年“雙十一”期間抖音GMV的增長很值得期待。
AI輔助消費決策的一個重要場景,體現在比價上。
價格是影響用戶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比價一直以來都是用戶做決策的重要鏈條。在這個場景上,長出了值得買科技這樣的電商企業。
在比價這個場景上,值得買科技有很獨特的生態位。
舉個例子,值得買科技宣布與微盟打造AI電商購物實踐案例,對用戶“搜索-比價-跳轉”的傳統決策模式進行迭代,實現在AI“對話即購物”的模式中就能直接比價,把比價這個決策融入商家的對話場景。
這樣的結果就是,用戶決策思路不會被中斷,一個平臺完成決策,轉化率也就能進一步提高。
從轉化的意義上講,有了這種能力,比價平臺對于商家的增長意義其實不亞于小紅書。
不管是傳統電商還是AI電商,比價一直都是用戶最核心的決策工具,值得買站穩了這個入口,接下來就是怎么把這個入口的潛力發掘出來。
有AI技術,電商行業總是能挖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增量空間,而比價這個場景,依然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
AI電商,在各自核心體系能力上做加法
各家發力AI電商,雖然各有特點,但走的是一條“殊途同歸”的增長之路。
抖音的重心是內容,京東的重心是供應,淘寶、天貓的重心在經營。
你看,抖音在電商里面加AI,核心動作之一是把豆包接入抖音商城;京東發力電商AI,則是從消費體驗、物流商品端切入;大消費戰略下的淘寶、天貓,則是用店鋪的“智能態”,聚合貨架、品牌、會員、服務,通過AI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展示與服務。
沒錯,AI帶來了極致的效率,帶來了極致的成本控制,也帶來了新的增量。但AI電商的本質,其實是給各家的體系能力做加法。
在抖音的體系里,AI是在流量能力上做加法。
今年“雙十一”,抖音更新了分發策略。
一方面,抖音的內容池增設單獨隊列,電商池和廣告池相互打通;另一方面,貨架電商則在推薦、搜索、店鋪、頻道、櫥窗的多場景流量端發力。
整體來看,從直播到拿量,再到增長,抖音電商已經跑通了一整條內容增長的路徑。
在抖音的內容增長路徑中,AI技術的價值更多是“工具價值”,用AI技術節省成本,同時把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于京東而言,AI是在供給能力上做加法。
京東“雙十一”的一個重點動作是“采銷推薦”。
在“采銷推薦”專區上線的商品,都是最具性價比、最有賣點的產品,京東采銷深入工廠一線,讓用戶近距離了解商品品質。
京東采銷深入一線這件事兒對于消費者是很有殺傷力的。
一方面,采銷對于促進轉化的核心價值,在于品質、質價比的品牌形象具象化了,電梯廣告投放一百天、兩百天,不如鏡頭前的采銷到工廠直播一次。
真實的畫面是天然能給人信任感的,這也是直播帶貨繁榮起來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采銷不同于主播的點在于,他依賴的體系化能力,而非某個人的帶貨能力。
與主播IP不同的是,品牌IP的體系化的能力可以持續很久。而AI的價值在于把采銷模式帶來的增長能力最大化。
做采銷其實還是集中在獲客環節發力,但真正的電商增長節奏中,獲客只是第一步,留存、轉化、復購同樣重要。
而AI技術的應用,可以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訴求,并能從商品、店鋪維度拆解用戶流失去向與具體原因,解決留存、復購的問題。
“雙十一”的增長,不僅在于獲客,存量時代留存、復購增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長。
在AI增長之路上,淘寶、天貓走上另外一條路。
在淘寶天貓的體系里,AI是在經營能力上做加法。
最近,天貓在上海辦了一場發布會,阿里強調了AI電商的三點核心:1、提升流量匹配效率,直接帶動GMV增長;2、提供AI經營團隊,降本增效;3、推出AI導購產品。
由此可見,淘寶、天貓未來AI電商的重點,依然會是經營。
未來的AI經營關鍵在于在兩點:
一是讓AI理解經營。
比如,AI 美工每月生成 2 億張圖片、AI 數據分析每天自動生成商家經營報告等等,讓AI深入參與到店鋪的日常運營的細節中去。
當數據的樣本足夠大,AI的理解能力足夠強,電商增長就不再有所謂的“范式”,而是真正的千人千面。
二是讓商家理解AI。
過去的淘寶、天貓,底層是商品分發邏輯,商家增長關注的重點是選品、是投放策略,是ROI。而AI時代,底層邏輯是分發數據。
理論上,AI是最懂用戶需求的,因為真實的樣本數據不會說謊。只要用最小的成本捕捉到了用戶需求,那么ROI就自然不必擔心。
其實不只是淘寶、天貓,整個AI電商行業都是如此。
AI不只是工具,也是增長引擎。
接下來,怎么讓商家理解AI,怎么把電商行業的動力切換到AI模式?
這個AI含量最高的“雙十一”之后,也許我們離答案又會更進一步。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江湖(ID:VIPIT1),已獲授權,版權歸互聯網江湖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