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入局者的廝殺下,奶皮子糖葫蘆的價格走向正常是必然。但未來是長紅,還是像臟臟包、竹筒奶茶一樣“曇花一現”,選擇權和決定權在于消費者,更在于從業者。

圖片來源:pixabay
10月底,全國各地刮起了一股“奶皮子糖葫蘆”熱潮。在南京,有人為它排隊3小時,在武漢、深圳、長沙,有人愿意支付98元買一串;在北京,盒馬、七鮮、海底撈火速上線奶皮子糖葫蘆,就連清華大學的食堂也安排上了……
與線下一串難求的盛況相呼應,在小紅書、大眾點評以及抖音等社交媒體上,奶皮子糖葫蘆的相關筆記、短視頻也成為了流量密碼,每天都有新熱點。不過社交平臺呈現的口碑卻是兩極分化:有盛贊其“高顏值、口味驚喜”,是冬日小吃天花板;也不乏拔草后犀利吐槽,直呼“又貴又難吃”。
無論是線下的排隊長龍,還是輿論場上的口碑撕裂,都在印證奶皮子糖葫蘆的“網紅”屬性。本文,TOP君想跟大家聊聊今冬頂流——奶皮子糖葫蘆,以及網紅產品的生命周期。
一串98,線下排隊3小時,奶皮子糖葫蘆的神奇魔力
在北京國貿的一家糖葫蘆門店前,即便是工作日,隊伍都排到50米開外。而這樣的盛況在南京街頭、武漢居民區、柳州街邊不斷上演。
奶皮子+糖葫蘆,究竟有何魔力?
“每人限買一個草莓奶皮子和一個青提奶皮子。水果與干噎酸奶、奶皮子的組合恰到好處,打7.5分,排隊是情緒價值。”在天津的水玲排了兩個小時隊拔草了奶皮子糖葫蘆,她表示,好吃的東西不怕排隊。
“主要是好奇想嘗試一下。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去,每個口味都買了,最貴一串25元,一共花了270元。排到自己的時候會很激動,情緒價值很足。”北京的鄒小花用“排隊一小時瘋狂掃貨”來形容購買的心情。就口味和價格而言,她認為整體口感比較甜膩,定價在10-15元會比較合理。
“太火了,到處排隊,需要預約才可以去現場拿。那天一口氣吃了3串,花了75元,感覺很值。”武漢的阿梨表示,在小紅書上頻繁刷到就想要體驗一下,但如果是98元的價格并不會消費,25-35元可以接受。
“奶皮子糖葫蘆去年就有,但沒今年這么火。我大概排了1小時20分買到的,味道很不錯。”南京的吳律師認為,30元、50元不太值,12-18元會比較合理。
好奇心和嘗試欲是大多數人排隊購買奶皮子糖葫蘆的原因。一方面,奶皮子是內蒙的一個特產,而糖葫蘆是一個傳統的小吃,兩者跨界混搭是什么口味會激發用戶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一串難求的“稀缺感”與朋友圈、社交平臺的瘋狂刷屏形成沖突,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消費沖動,讓買奶皮子糖葫蘆不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味蕾,還有社交分享欲。
“朋友圈、小紅書滿屏都是,想象中一定很好吃。”北京的月亮姐姐被瘋狂種草后花了28元買了一串,并發了一條朋友圈。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是沖著奶皮子糖葫的高顏值去打卡的。當前,奶皮子糖葫蘆除了傳統的紅山楂,還衍生出陽光玫瑰、草莓、紅石榴、藍莓等多種口味。當繽紛的色彩、潔白的奶皮和晶瑩的糖殼組合在一起,就是出片神器。
TOP君在瀏覽外賣平臺時還發現,長沙、武漢、深圳、陜西等不少奶皮子糖葫蘆的外賣單價高達98元/串。其中,長沙某糖葫蘆外賣店鋪顯示,20串起送,月售41單。北京4環外的某糖葫蘆商販告訴TOP君,10月底開始做奶皮子糖葫蘆,每天銷量都很好。
平臺熱推、博主種草、明星“代言”,誰在哄抬奶皮子糖葫蘆物價?
在交易鏈條中,買賣的達成源于需求。這個需求,可以是用戶自發的,也可能是被創造的。大多數受訪者在提及奶皮子糖葫蘆的初印象時,都用了“經常在XX刷到”、“在XXX看到”等關鍵詞。
“去年北京就有賣,沒想到今年突然爆火。大眾點評一直在推,感覺不買一根嘗嘗都不行。”沁沁告訴TOP君,自己瀏覽過一條奶皮子糖葫蘆的筆記后,就一直能收到類似的筆記,博主們的用詞都是“必吃”、“快沖”,所以也想嘗嘗是不是真的這么好吃。
鄒小花、阿梨在采訪中也表示是在小紅書上被種草的。陳東告訴TOP君,自己知道奶皮子糖葫蘆,是因為關注的抖音博主在直播賣奶皮子糖葫蘆。“這個博主以前只賣普通的糖葫蘆,前兩周開始推奶皮子糖葫蘆,看到好多人排隊買,自己也會饞。”
在小紅書上,“我會反復愛上奶皮子糖葫蘆”曾登上熱點話題TOP1,“留子也開始好奇奶皮子糖葫蘆了”、“糖葫蘆主理人沒有創作瓶頸嗎”等話題的討論度也居高不下。在大眾點評上,“想出奶皮子糖葫蘆的人真是天才”瀏覽量高達近千萬,“北京新出奶皮子糖葫蘆”、“糖葫蘆也能吃出新花樣”都是官方熱點話題。而在抖音上,每天都有奶皮子糖葫蘆的爆款短視頻誕生,有的點贊量高達200w+。
某探店博主告訴TOP君,小紅書、大眾點評、抖音每周都會有熱推話題,現象級網紅產品都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第一條內容火可能是偶然,但爆紅成現象級一定是平臺主動給的流量。國慶的時候,小紅書就上了相關話題,只要發雞排哥的內容就有定向流量扶持。”
此外,高顏值和自帶流量屬性也使得奶皮子糖葫蘆成為探店博主的必拍素材。在小紅書上,奶皮子糖葫蘆相關筆記點贊量都很高。有博主為了流量連發多條相似內容,且流量均不錯。
“我平時遇到好吃的好玩的也會分享,但是數據一般,那天發了個奶皮子糖葫蘆,小眼睛當晚就破千,第二天又發了一條數據也跑起來了。”沁沁 表示,平臺會給奶皮子糖葫蘆的內容推流,自己賬號流量水位在幾百,但發奶皮子糖葫蘆可以達到幾千甚至是上萬。
值得關注的是,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不少明星也成為奶皮子糖葫蘆的野生代言人。王鷗在工作間隙,舉著奶皮子糖葫蘆美美出片;在吉林拍戲的藍盈瑩直接出了一期奶皮子糖葫蘆口味測評;在上海的闞清子也在社交平臺上分享拔草的快樂瞬間。
誠然,“奶皮子+糖葫蘆”的新鮮組合會讓美食愛好者產生興趣。但當一串奶皮子糖葫蘆能賣到98元,其價值就從吃升級為“社交貨幣”。
從營銷傳播鏈路來看,這個“社交貨幣”的發行遵循了一套環環相扣的傳播模型:社交平臺算法推薦奠定基礎流量池;垂直領域博主(美食、探店博主)進行圈層滲透——吸引美食愛好者拔草并產生UGC,新奇體驗和稀缺感催生“社交貨幣”價值;明星們的“野生代言”進一步放大“社交貨幣”價值;最終,素人群體的廣泛跟風打卡,讓“奶皮子糖葫蘆”從一個產品,徹底升華為一個社會符號。
從臟臟包到竹筒奶茶,奶皮子糖葫蘆還能火多久?
事實上,奶皮子糖葫蘆并不是第一個享受社交媒體和廣大用戶追捧的產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和“打卡”文化盛行之下,臟臟包、泡面小食堂、竹筒奶茶、酸奶大麻花等都曾是朋友圈的“頂流”,也都有著同樣的命運:爆紅→過剩→消失。
經濟學中的“蛋撻效應”精準地描繪了網紅產品的生命周期軌跡:當某個行業或者產品突然爆紅,便會催生大量同質化供給,導致市場迅速飽和。這種野蠻生長會迅速稀釋產品的稀缺性與新鮮感,最終從快速繁榮走向衰退。
在TOP君看來,奶皮子糖葫蘆也正從流量巔峰走向供給過剩。一方面“糖葫蘆+奶皮子”的簡單復制公式,吸引了大量玩家涌入市場。最直接的信號是價格體系的快速瓦解,比如北京地區已經開始有“20元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蘆”奔走相告,在上海、武漢等地也相繼出現30元一串的價格下探。這個近百元的“社交貨幣”正加速回歸普通小吃的定價邏輯。
另一方面是行業亂象的集中爆發。市場上的奶皮子質量參差不齊、規格縮水,甚至出現了“造假奶皮子”。這些短期的逐利行為會消耗消費者的信任、透支品類的生命力。TOP君觀察到,華貿購物中心最新推出的奶皮子糖葫蘆就因奶皮子太小,被消費者吐槽貨不對板。而不少跟風嘗試的消費者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吃一次圖個新鮮,不會復購。
“奶皮子糖葫蘆發源地是我們這的老北京糖葫蘆,便宜的吃起來很一般,好的奶皮子很美味。”包頭的東東在畫畫告訴TOP君,奶皮子在內蒙是一個很平常的東西,奶皮子的好壞差距很大,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吃到不好吃的就否定奶皮子。
南京的@吳律師 也表示,奶皮子糖葫蘆并不是每一家都好吃,關鍵要看店家的技術,自己未來會復購,但會等到不排隊的時候再買。
“美食的核心還是要回歸味道和營養價值,而不是營銷炒作和制造稀缺感。網紅美食或者網紅文創生命周期短有兩個原因,一是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多,用戶失去新鮮感,二是缺乏底層的文化內涵。”文旅&探店博主@梁子北漂 表示,網紅產品想要走得遠,不僅要回歸用戶需求,還要有文化故事,否則流量褪去就是曇花一現。
網紅美食的首次消費是流量驅動,復購由口味承接??v觀其生命周期的長短,則是由價格、口味、營養價值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在諸多入局者的廝殺下,奶皮子糖葫蘆的價格走向正常是必然。但未來是長紅,還是像臟臟包、竹筒奶茶一樣“曇花一現”,選擇權和決定權在于消費者,更在于從業者。
《2024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白皮書》以8000+消費者調研、100+專家智囊、3000+家企業的深度剖析為基石,從八大維度解碼市場本質,于六大視角錨定未來趨勢。這份20萬字的專業報告將成為消費產業迭代的“晴雨表”,也會是企業突破存量困局、重塑增長動能的戰略指南。
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包郵到家!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