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的問題,既有產品定位,服務管理,更多的則是心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網友吐槽“狗不理”產品差、服務差、價格貴的聲音,已經持續幾年了。而“狗不理”真正應該做的,是以謙卑的心態做好產品、做好服務,保住老字號的榮光。
讓全國人民打差評的狗不理
狗不理因為差評報警的事,真是熱鬧。
網友 @谷岳 稱將探訪大眾點評中王府井評分最低的店: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他走進餐廳,在品嘗醬肉包和豬肉包后稱醬肉包特別膩,豬肉包像饅頭,并稱“100塊錢兩屜有點貴”。
對此,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發聲明稱,視頻發布者侵犯了餐廳名譽權,將追究相關人員和網絡媒體的法律責任。(目前,“王府井狗不理餐廳”的微博賬號和聲明已被刪除。)
9月11日,#王府井狗不理回應網友差評視頻#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
“難吃還不讓說了”“給差評就報警?????”,網友們紛紛在評論里留言表示對王府井狗不理餐廳報警舉動的不滿。
作為商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就斷然采取手段對待消費者,往往適得其反。
看了大量的消費者點評,再來看@谷岳的評論,其實還是很公正的。
他說,醬肉包“特別膩”,而豬肉包“挺空的,感覺和吃半個饅頭似的”“面粘在我牙上了”,“要說也沒那么難吃,這種質量20塊錢差不多,100塊錢兩屜有點貴。”博主體驗后說,對于網友評價的“服務差”,他倒是感覺“還行”,“因為游客少,可能他們這邊有所改善”。
大眾消費者對于狗不理的負面評價由來已久,狗不理早就陷入了危機公關的困局中。
事實上,“狗不理”真正應該做的,是將報警維權的心思用到做好產品、做好服務上,以此回應廣大消費者的訴求。
到底誰在侵犯狗不理的名譽權?
視頻發布者侵犯了狗不理餐廳的名譽權了嗎?
為了客觀看這件事,內參君特意打開了大眾點評。看過之后,突然對“狗不理”生出了幾分敬佩之意:能讓全國人民持續打差評又屹立不倒的,也只有它了。
在大眾點評上,“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已被收錄14年,但是星評只有“兩顆星”,數值顯示“2.83”。其中,口味:2.83;環境:2.89;服務:2.84。在大眾點評上,混成“兩顆星”還屹立不倒的,都是神話般的存在。
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過去6個月的星級評分在2.84分-2.87分之間(滿分為5分),這個成績在北京小吃快餐中星級分排行前99%,近乎墊底。
為了更客觀一些,我打開了精選評論,數據顯示:1855條。打開之后,一上來就是三個差評。
第一條是7級大V給出的“1顆半星”評價,“包子非常一般”“價位還不低,完全沒有亮點。”還建議大家“千萬不要上當”。
第二條是8級大V給出的“2星”評價。“強烈不推薦”“有點偏貴,38元8個包子”“包子口味非常一般,皮比較厚,餡比較少”。
第三條是5級大V給出的“1星”評價。也是在吐槽味道“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差”。
這還不算什么。更厲害的是,在330條“消費后評價”中,幾乎都在吐槽:難吃、太貴、服務差。并且還加入強烈的情感詞:“非常”、“很”、“真心”等詞進行修飾。
而最新30天里88條評論中,絕大多數消費者給了“半星”的分數。
優秀企業都怎么處理差評?
在商業競爭中,遭遇惡意差評是常見的事情。
優秀企業都是如何處理差評的呢?
第一步:先評估自我
一家餐廳對自我的狀態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弱點和不足。然后,根據消費者的差評,來判斷哪些的確是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個體體驗差異。
第二步:在自我認知上,區別差評是否惡意
有些差評往往因為一個小瑕疵,就用夸張的詞語來進行差評。
還有些差評是用舊的圖片做新的圖片,再次使用,而進行惡意差評。
而非惡意差評,往往會客觀地指出存在的問題。比如包子里面有頭毛;比如盤子太臟,有黑點等。
但是,像狗不理包子王府井總店這樣,在最新30天里88條評論中,絕大多數給“半星”的,已經不用區分差評是否惡意了。
第三步:再針對差評提出改進策略
比如,有差評說包子里有頭毛;盤子太臟,有黑點。這些問題,都是可以立即做出改進的。
還有一些需要系統性調整。比如有評論說包子面皮太厚,餡太少。這可能涉及到成本和供應鏈,就要反饋到供應鏈上,進行改進。
在市場化激烈競爭中,優秀的企業是以大眾點評為鏡子,來指導經營管理的。但是,狗不理顯然離市場太遠。
結語
如何處理和對待差評,體現的是一家企業的氣度和胸襟,以及對待“衣食父母”和自身品牌的態度。與狗不理對待差評毫不在乎,甚至報警維權的態度不同,北京一家非?;鸬乃篝~品牌把為數不多的差評打印張貼,時刻提醒自己服務和管理方面的短板和差距。
差評是恥辱,也是提醒,是建議,是改進的方向。餐飲店從來不缺游客生意,即便老字號的名聲在外,也不能放任自己做“一錘子買賣”,老字號的榮光也不是靠報警維權就能守住的。
客觀去分析狗不理的產品,只要是現蒸的包子,熱騰騰端上桌,并不難吃,網友們吐槽最多的也是性價比太低。街頭包子鋪的品質,賣的是鼎泰豐的價格,誰愿意買單呢?
狗不理的問題,既有產品定位,服務管理,更多地則是心態,老字號的金子招牌早就蒙了灰,不去擦掉,而是繼續傲慢放任,消費者怒其不爭之余,只能用腳投票,差評又差評之后,再不登門。
本文轉載自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已獲授權,版權歸餐飲老板內參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__________
降價、跨界,甚至拉來資本轉型,老字號能否重返青春?想了解更多老字號動態,可以看看CBNData專題【老字號問年輕人:你看我還有機會嗎?】>>https://cbndata.com/topic/71
好文章,點個贊
版權提示
轉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請于文首標明來源、作者,并保持文章完整性。非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原創稿件,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稿件內容,請聯系CBNData客服DD-4(微信ID:CBNDataDD4)






